• 王思礼文言文翻译(《范滂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1.《范滂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范滂传1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2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藩乃谢焉。

    3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4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1仲博:范滂之弟 2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藩乃谢焉( ) (2)即自诣狱( )(3)引与俱亡( ) (4)既有令名( )1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藩乃谢焉 击之,必大捷焉B、犹以利刃齿腐朽 以逞寡君之志C滂死则祸塞 轻则寡谋D、再拜而辞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划线句子。 (5分)(1)(2)20、从朱零“宁受笞死”的行为可以看出范滂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21、文末用不少笔墨邪恶范母,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3分)参考答案:17 。 ( 4 分)( 1 )道歉、认错、谢罪(2 )到· .'… 去(3 )拉、牵引(4 )美好的18 。

    ( 2 分)C19 。 ( 5 分)( 1 )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一般的礼节来要求他吗?" ( 2 )范滂认为外甥李颂不是好人,就把这件事压下来不办理。

    20 。 ( 2 分)范滂为人清廉、正直、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不任人唯亲。

    21 。 ( 3 分)表现出范母的深明大义,也暗示其家皆为顾全大义之人。

    同时也衬托出范滂的性格,说明他的性格是受到其母影响的。 (一点2 分,两点3 分)[参考译文]范流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

    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有廉洁的节操、高尚的品质,被州里的人所佩服,连续被举荐为孝廉、光禄。、(后来)升迁为光禄勋主事。

    入这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拿着大家的意见去拜访陈蕃,陈蕃却不接见他。

    范滂心中觉得很遗憾,打算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一般的礼节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岂不是自己选择了没有用优礼相待人才的非议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太守宗资先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请求朝廷任命范汾为功曹,并处理政事。范滂上任后,痛恨那些坏人坏事。

    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的礼制要求的人,都不与他们交往。推荐品德特别高尚的人,使他们能够显贵,提拔贫寒之士,使他们能够身居高位。

    范涤的外甥是西平的李颂,是达官贵友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因为.李颂的缘故向宗资先请求,宗资先任命他做了小官,范滂却、为外甥李颂不是好人,就把这件事压下来不办理。

    宗资先十分生气,把怒气转嫁到书童朱零的身上,鞭打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是一个清廉公正,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去锯断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汾是无法改变他的想法的。

    ”宗资先只好不了了之。郡中中等富裕的人,没有一个不把怨恨的矛头指向范汾的,他们竟然都指责范汾所任用的人,认为他们都是范房的同党。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匀党之人。诏书下来后,立即逮捕范汾等人。

    督邮吴道到了县里后,抱着诏书,自己关在旅馆中,伏在床上哭泣。 范房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于是自己立刻赶到监狱。

    县令郭揖十分吃惊,拿出官印,想要拉着范汾和他一起死。郭揖说:“天下这么大,你何必还要在这里不走呢?”范汾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事连累你们呢,又使得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他的母亲走近他和他分别,范汾告诉母亲说:“弟弟仲博是一个孝敬的人,他完全可以赡养你们,我跟随先父去了,是死得其所的。

    只是希望母亲大人要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前辈李杜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既然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好事是很难兼得的!' '范汾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侮,再三拜别而去、他回头对儿子说:“我想要让你成为坏。

    王思礼,高丽人文言文翻译,王思礼高丽人翻译,王思礼传翻译

    2.《于谨字思敬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文言文阅读(19分)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

    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

    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 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

    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

    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

    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

    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

    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

    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 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

    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

    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

    灵后意稍解,遂舍之。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

    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

    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

    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

    ”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

    众议始定。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

    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

    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

    名位虽重,愈存谦挹。 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

    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选自《周书•于谨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谨为长流参军 引:邀请B.请诣阙披露腹心 诣:到……去C.密访于谨 访: 咨询D.夙蒙丞相殊眷 夙:向来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于谨 “勇毅”的一组是(3分)①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 ②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③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 ④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⑤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 ⑥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孙子》兵书。

    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来袭击,于是他与广阳王共同制定了伏击的计策。

    C.于谨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后,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倾吐苦衷,平息了灵太后的怒气,自己也免于处罚。 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

    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 (3分)▲ ▲ (2)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

    (4分)▲ ▲ (3)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3分)▲ ▲。

    翻译,礼文

    3.《“叔孙通者,薛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

    作者:(1)叔孙通者,薛人也。

    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

    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

    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大行设九宾,胪传。(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

    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C。

    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答案和解析】 【答案】C【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思路分析】文言文实词的推断,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排除或筛选,至于据结构、语法等进行分析,还不如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难度不要大),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语感。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

    ①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C。 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D。

    ①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答案和解析】 【答案】A【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

    B项:到(动词)/的(助词)。 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

    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文虚词。对照句出自教材或选文。

    对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还是讲不通。 对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B。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C。

    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答案和解析】 【答案】C【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解析】C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思路分析】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翻译中的细微之处。据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这是叔孙通为汉帝制定礼仪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

    朝堂上当然不会像作战那样排兵布阵了。

    4.曲礼全文翻译

    1、〔曲礼曰:“毋不敬,严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 君子没有不恭敬、不严肃的形象,这种形象就像在思考一样。说话有条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心定则其言安稳而舒畅,容态恭严而语辞安定,则君子之形象已俱,民众佩服。 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傲则不敬,人之傲态决不可以助生以长。情欲享受,适可而止,决不可以任其纵放。

    学海无涯,道境无止,若有时机,不可自满而止。旧守久厌,新进欣得。

    明净心舒之乐,尚不可长久,况世俗之尘乐乎?任何事、物,到了一定的情形,就要走向反面。菩萨的倒驾慈航,是为苦中寻乐,以救度众苦为乐,此乃超然之乐,非常以舒泰为乐。

    更不用说以赏心悦目为乐了。 3、〔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其知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 贤者在最亲密的人面前与嬉戏娱乐之际也要存在几分尊敬,对畏惧的人也要有爱护之心,对所爱的人、物也要看得到他的不是之处,对所憎恨的人、物也要看得到他的好处与长处。积存起来的财、物,在恰当的时机也要舍得分散下去发挥作用。

    安居在安乐、舒适的环境之中,倘若于道义上须要的话,也要毫不犹豫的马上离开。 4、〔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 面临财物,无论多少,不要以苟且的方式以得到,是本分才要,不是自己应得的,无论多少都不能要,更不能以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有危难临身,不要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以求幸免。

    有忿恨时,首先要考虑后果,不要鲁莽举措以求舒怨。本分也不要希望很多,轻少则舒爽,重多则累赘,况且世势难料,求胜者,未必能胜,希多者未必得多,徒劳心力,反为己失。

    5、〔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不要追根问底地去要对方解释自己对别人所说的话中的疑点,而是把自己的看法或掌握的情况直接讲述给他,让别人自己去决择。

    勿有,不保留什么。 6、〔若夫坐如尸,立如齐。

    〕 坐端立正,不歪不斜。不尸,直而不曲。

    如齐,不左右长短。 7、〔礼从宜,使从俗。

    〕 朱子说:“五方皆有性,千里不同风。”礼之用和为贵,恭敬礼貌的态度为主,礼节仪式则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施为。

    当时的情况适宜用什么样的礼节,就用什么样的礼节。各地风俗不同,必须入境随俗。

    只要知道礼节是表示尊敬、有长幼之次序、有尊卑之分别这个总原则就行了。 8、〔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 礼节是为了审定亲疏、裁决嫌疑,分别同与异,明白是与非的尺度。 9、〔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 心浮气燥之人就话多,君子之人,言达意即止,因为言之复而听者厌。 10、〔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 逾越节制则招辱,侵犯欺人则忘让,戏谑轻薄则忘敬。没有这三种不良习惯则持以庄敬纯实之诚而远离开耻辱矣。

    11、〔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修持你的行为以实践你说的话,就叫着善行。

    行为有修持,说话合符道理,这就是礼节的本质。 12、〔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 人从我处来取礼节以修身,并不是我拿礼节去约束谁。只可以来而求学,不可以往而施教。

    13、〔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要成就于道德仁义,就必须先从规规矩矩的做人入手,没有第二条路。

    不可能有哪个放荡不羁的狂徒不守规矩而修成道德仁义之正果的。 14、〔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 设教以正风俗,总是教人以礼貌文明,而礼节则包括了文明礼貌的一切。 15、〔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 理有曲直,事有是非,明决是非曲直,不依礼节就不行。 16、〔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 不以礼节就没法分出尊卑上下。进仕为官、先师导引、学事习业,求师传授,没有礼节就不亲热了。

    班朝议事、训练军队、委任官员、行施法令、不依礼仪程序,就没有威严而行使不了职权。所以君子形恭态敬、节制、谦让以表明礼体。

    17、〔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也禽兽之心乎?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 禽兽也有会说话的,人虽然会说话,假如没有礼节,不也是禽兽之心么?禽兽没有礼节,所以有父子同雌、母女共雄的情况。 18、〔是以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 因为这样,圣人才作为,制礼节以教育人,使人有礼节,知道人应该在许多方面与飞禽走兽有所区别。 19、〔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 大上,皇帝之世,尊贵道德,诚以及人,三王之世,礼节备而倘报,来而报往,往以报来,有礼节,则有尊卑上下,人而得安稳。没有礼节次序的社会,人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会危而不安,因为这样礼节就非学不可了。

    20、〔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者,而况富贵乎?〕 礼,是放低自己而尊敬别人,虽是用力气者与谋私利者,必然有受到尊敬的时候,何况是有经济地位的人与有社会地位的人? 。

    5.《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翻译

    译文:

    明朝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他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去察看情况。看见那些上门求医的人充满了门庭,忙碌得没有空闲。偶然一个买药的人已经离开,(那个名医)跑了上去告诉那个人说:“在煎药之前加入一块锡。”

    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询问那个医生是什么缘故,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竟不知道古方说的其实是“饧”字,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庸医胡说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

    原文: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出处:《冷庐医话》——晚清·陆以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陆以湉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青年即教授生徒。尝于道光年间中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丙申)进士,并以知县分发湖北,后以父命改从教职,并选授浙江台州教授、杭州府教授。后以母老请辞回乡,家境不佳。嗣后又赴上海、杭州执教讲学,不久即辞世。

    曾主持分水(今桐庐)近圣书院以及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其弟及子因病误治亡后,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编著有《冷庐杂识》,《冷庐医话》,《再续名医类案》、《冷庐诗话》、《苏庐偶笔》、《吴下汇谈》等。《冷庐医话》载医范、医鉴、慎疾、保生等内容。

    全书多以病名为纲,叙述杂症之治疗及亲身所见所闻,且多有医史文献资料,颇有历史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锡饧不辨

    6.文言文翻译

    经霸上、棘门军,车驾直接驰入,毫无阻挡,将领都恭侯迎送。

    到细柳军,将士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弓箭。天子的先头护卫到,不给进军营大门。

    护卫说:“皇上快到了。”守门军士说:“我们将军有令,在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天子诏书。”

    一会儿汉文帝到,也不得入内。于是汉文帝派出使者,带着手谕去见周亚夫,周亚夫才传令打开壁门。

    这时壁门守卫请车驾慢走,军中不得驰驱。汉文帝吩咐车夫慢慢行走。

    到了军营内,将军周亚夫带着刀剑向皇上行揖礼,说:“披上铠甲不下拜了,以军礼致意。“汉文帝很受感动,改变了原定的仪式,直起身子用手扶在车木上,表示敬意,并派人通知说:“皇上特前来慰劳,”完成仪礼而去。

    出了军门,群臣感到吃惊,但皇帝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过去到霸上、棘门劳军,简直像儿戏,这些将军可以被袭击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将军,岂可被袭击的么”称赞很久。过了一个多月,汉兵到边境,匈奴兵远去关塞,汉军罢手不追。

    于是汉文帝提升周亚夫为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

    7.礼魂 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礼魂 九歌

    成礼兮会鼓 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 长无绝兮终古。

    注释译文

    ·注释

    ①成礼:指祭祀之礼完毕。会鼓:急疾击鼓,鼓点密集。

    ②芭(bā):一种香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务印书馆 注)

    ③姱(kuā夸):美好。倡:同“唱”。容与:舒缓。

    ·译文

    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

    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

    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

    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王思礼文言文翻译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