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子犹文言文翻译(王子犹文言文及翻译,和文举妙答的翻译!)

    1.王子犹 文言文及翻译,和文举妙答的翻译!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

    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

    先来说说里面的人名:孔文举,就是孔融,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是孔子的后代。仲尼,就是孔子了。伯阳,就是老子,老子本姓李,叫李耳,字伯阳。下面我来翻译一下: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洛阳。那时李元礼在洛阳享有盛名,是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人都是一些杰出人士,或者就是亲戚,才能给你通报。孔融到他家门前,对看门的说:“我是你家主人的亲戚。”进去以后,宾主落座,李元礼问:“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孔融答道:“当年我的先人孔子和你家先人李耳,有师徒之谊,所以我与你是世交。”(据说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孔融这么说)元礼和其他客人都啧啧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没有听到孔融的话,有人就跟他说了。陈韪说:“小时候聪明,大了不一定好。”孔融说:“大概你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陈韪大惭。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译得不好,将就看吧。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月光,他于是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王子敬文言文翻译,王子敬兄弟文言文翻译,王子敬骄人文言文翻译

    2.《世说新语中的王子犹》的故事的解释及需救救本人我急我急我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

    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月光,他于是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文言文,王子,翻译

    3.王子犹 文言文及翻译,和文举妙答的翻译!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 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先来说说里面的人名:孔文举,就是孔融,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是孔子的后代。

    仲尼,就是孔子了。伯阳,就是老子,老子本姓李,叫李耳,字伯阳。

    下面我来翻译一下:孔融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洛阳。那时李元礼在洛阳享有盛名,是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人都是一些杰出人士,或者就是亲戚,才能给你通报。

    孔融到他家门前,对看门的说:“我是你家主人的亲戚。”进去以后,宾主落座,李元礼问:“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孔融答道:“当年我的先人孔子和你家先人李耳,有师徒之谊,所以我与你是世交。”

    (据说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孔融这么说)元礼和其他客人都啧啧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没有听到孔融的话,有人就跟他说了。

    陈韪说:“小时候聪明,大了不一定好。”孔融说:“大概你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

    陈韪大惭。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译得不好,将就看吧。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

    看到四面皎洁的月光,他于是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

    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4.《世说新语》中的《王子犹》的故事的解释

    《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翻译:

    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卫将军王荟说:“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王子猷坐船进京,还停泊在码头上,没有上岸。过去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可是并不认识他。这时正碰上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听到有个认识桓子野的客人说,那是桓子野。王子猷便派人替自己传个话给桓子野,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试为我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向听到过王子猷的名声,立刻就掉头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为王子猷吹了三支曲子。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

    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

    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

    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卫军云:“酒正引人着胜地。”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

    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

    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

    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王子猷雪夜访戴》一文中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可以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洒脱、率性而为的人。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注: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曾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参军、黄门侍郎,但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其书法有“徽之得其(王徽之)势”的评价,后世传帖《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

    5.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①

    王子敬游园文言文翻译

    王子敬游园文言文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①。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②。顾勃然不堪曰:“做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他耳③!”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着门外,怡然不屑。

    【注释】

    ①顾辟疆:吴郡人,他的花园,池馆林泉之盛,号吴中第一。

    ②酣燕:通“酣宴”。指麾:同“指挥”,指点。

    ③伦:吴人称中州人为伧,含鄙薄意。

    【译文】

    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负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做视别人,这是无理。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6.“我爱你”这句话用古文怎么表达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话表达的也是特别含蓄的,那青青的是你的衣襟,而相对的悠悠的便是我对你芳心。短短的8个字就表达出了心里那个人的相思萦怀之情,虽然短虽然含蓄,但是意思却很明了。

    2、生死契阔,与子成说:这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在那个时候路途遥远车马很慢,但是爱一个人却很长很长。只要牵着你的手,我就愿意与你一辈子到老,再也不要变。就算是阴阳两隔,我的心里也一直是你。在那个时候描述的是战士之间的感情,即使很长时间见不到,很久很久没有你的消息,但是我心与你心一直都是相同的。

    3、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一句相对于前两集来说是表达的比较直接的,也是倾诉了对一个人的爱慕之情。就是说遇见你的那天我何其幸运,心里欣喜又庆幸。像这样的感情在现在真的已经很少了,所以说在那个时候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真的让人觉得很美!

    4、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句话出自《越人歌》,意思是山上有树木,树木上有树枝,我喜欢你你却不知道。这句诗非常直白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意,迄今为止仍然被许多文学才子当做表达爱意的名句。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本不是异性之间的爱情,而是一位船夫对楚国王子的感情。

    5、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句诗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卓文君陪着司马相如患难与共,帮助他出人头地,可司马相如富贵了以后,竟然想要抛弃卓文君。卓文君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司马相如。《白头吟》原本是首决绝诗,但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这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俨然已经成了恋人之间表白的神句。

    7.文言文翻译

    交个朋友,帮你翻译一下吧。

    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的老百姓呢?学习从经史开始,我也不能说出那些是重点,姑且列举近代的要篇,以做启蒙之用。士大夫的子弟,到了一定年龄,都要接受教育,学的多的到《礼》、《传》,学的少的也至少学了诗、论。到了成年结婚的年龄,身体和性格都只稍稍定性,在这个时候,要加倍训导。有远大志向的,可以自我磨砺,去成就伟业;没有志向的,会自甘堕落、散漫,成为凡夫俗子。

    分离容易再见难,这事古人看重的。江南饯行,哭着说离别。王子侯,梁武帝的弟弟,离开都城去东郡,与武帝告别,武帝说:我年纪大了,与你分别,感到非常伤感、难受。说着流下了眼泪。王子侯于是就秘密的告别,羞愧的走了。因为这个被责怪,在船上漂泊百来天,最后还是没有离去。北方的风俗,不屑于离别,在路口分道扬镳,笑着转身。然而还是有人很少流泪,虽然心里悲痛欲绝,但还是强颜欢笑;这样的人,不应该过分的责备。

    借人家的书,要爱惜保护,有缺失损坏,要把书粘补好,这也是士大夫众多品行之一。济阳的江禄,书没读完,即使有急事,也一定等把书整理好才起身,所以书没有损坏,别人也不会怪他怠慢。有的人书桌上一片狼藉,书散了、丢了,大多是孩子、奴仆乱涂乱画,风雨蛀虫老鼠所毁坏,实在是有损德行。我每次读圣人的书,都肃然起敬;书上有五经的道理和贤达的姓名,我不敢弄脏了它。

    梁孝元以前在荆州,有个叫丁觇的人,也就是洪亭民,比较擅长书法,尤其是草书和隶书;孝元写文案记录事件,都用他。军府的人认为这很轻贱,多数都不看重他,不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他的书法,当时有句话讲:丁觇写十幅字比不上王褒的几个字。我喜爱他的书法,经常当宝贝一样收藏。孝元曾经让典签惠编送丁觇的字给萧祭酒看,萧祭酒说:真是书法好手,是谁写的,怎么没听过他的名字?惠编如实回答。子云欢说:这个人在后生里无人可比,所以不被世人称赞,也是奇事一件了。听到这话的人对丁觇都有些刮目相看。不久升官做尚书仪曹郎,后来有做晋安王的侍读,跟随晋安王东下。西台沦陷后,丁觇的书法作品散佚,丁觇也死在了扬州;以前看轻丁觇书法的人,想要找丁觇一幅字也得不到了。

    一字字打出来,只为更多的朋友喜欢文言文。毕竟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全丢了。

    8.求文言文翻译

    王子猷看竹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

    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

    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译文】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

    王子猷却坐着轿子一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返回时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他竟然要一直出门去。主人特别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

    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王子敬骄人(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①。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死后谥为文王。

    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坐席: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

    痛饮放纵,不改常态。(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

    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觞,酒杯。

    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

    参看《任诞》第4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

    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平常一样。有人问阮籍为什么这样做,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荣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荣这个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释】①钟士季:即钟会,因访问嵇康受到冷遇,怀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嵇康终于被杀害。 ②排:风箱。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

    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4)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①。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②。

    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注释】①“每一”句:《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②喜: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扬州刺史。

    延:迎接;邀请。凤:繁体字作“凤”,是由凡、鸟两个字组成的。

    “凡鸟”比喻平凡的人物。按:吕安轻视权贵,看不起嵇喜这种凡俗之士,所以用这个字来表示轻蔑。

    【译文】嵇康和吕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对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动身前去相会。后来有一次,吕安到来,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来邀请他进去,吕安不肯,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

    嵇喜没有醒悟过来,还因此感到高兴。所以写个凤字,是因为它分开来就成了凡鸟。

    (5)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①。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②;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③?”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注释】①陆士衡:陆机,字士衡,吴人,吴亡后入晋。参看《言语》第26则注①。

    张公:张华。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得到陆机兄弟推重。

    刘道真:参看《德行》第22则。②“陆既往”句:刘道真在居丧期间仍嗜酒,这是不守礼法的表现。

    在魏晋,并不认为这是简馒、放诞的举动,可是从吴地世家大族出来的陆氏兄弟仍不能赞同这种风气。 ③东吴:三国时的吴国,世称东吴;吴地也称东吴。

    壶卢:同“葫芦”。【译文】陆士衡初到京都洛阳,征求张华的意见,看看应该去拜访谁,张华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刘道真。

    陆氏兄弟前去拜访时,刘道真还在守孝,生性喜欢喝酒;行过见面礼,并没有谈别的话,只是问:“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带来种子没有?”陆家兄弟俩特别失望,于是后悔去这一趟。 (6)王平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①。

    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平子脱衣中,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②。

    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旁若无人。 【注释】①王平子:王澄,是王衍的弟弟。

    一生放荡不羁,日夜纵酒,穷欢极乐。倾路:指满路,比喻全部出动。

    ②凉衣:汗衫;内衣。拘阂:挂着;钩着。

    王子犹文言文翻译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