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壶丹书文言文答案(金壶丹书文言文翻译)
1.金壶丹书文言文翻译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有道理!就像这样说的!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
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
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是多么庸俗浅陋,亡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2.金壶丹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景公游于,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何鄙也,不亡何待乎?”翻译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有道理!就像这样说的!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
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
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是多么庸俗浅陋,亡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扩展资料文章背景本篇文章选自晏婴所著的《晏子春秋》,《晏子春秋》为记载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言行活动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时期。
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子春秋》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
通过具体事例,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应该批评。
而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这种富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成为一大亮点。
作者简介晏婴(出生年份不详—前500年),姬姓(一说子姓),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
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
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晏婴去世。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晏子春秋》。
3.金壶丹书文言文翻译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有道理!就像这样说的!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
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
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是多么庸俗浅陋,亡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