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传文言文翻译题(《隋书·韩擒虎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隋书·韩擒虎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08辽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
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
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
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
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
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
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
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
”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注】(huī):挥手呵斥。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B。
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C。 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D。
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答案 A解析 A项中“稍”应解释为“逐渐”。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③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④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⑤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⑥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②④⑥ D。
③⑤⑥答案 D解析 ①介绍其才能,②介绍委以重任,④介绍其威信高。以上各句均不能说明其战功显赫。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
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B。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
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C。
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
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答案 B解析 B项中“揣摩”不对,文中无此义。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陈人欲战,蛮奴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译文:⑵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译文:答案 (1)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 ؤ(2)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
ؤ 解析 (1)句中重要词语:何事(做什么)、走(逃跑)。ؤ(2)句中重要词语:厉然(严厉的样子)、惶恐(恐惧)。
【参考译文】إ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居住在新安。 他从小就刚直不阿,凭借胆识谋略被颂扬,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
他生性喜爱读书,对于各种经书他都能大略地知道其主要意思。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
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 武帝讨伐齐国,齐国的大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了他使他投降。
(后来)韩擒率军北上平定范阳,被授予永州刺史。陈军进逼光州,韩擒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击退陈军对光州的进攻。
高祖做相的时候,韩擒升任为和州刺史。陈地的将领频繁地侵犯江北地区,先后进入江北地区。
韩擒多次挫败其先锋部队,使陈军丧失斗志。开皇初年,高祖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心意,因为韩擒能文能武,一向有好的名声,于是就把平定陈地的任务交给了他,这让敌人非常害怕。
等到大举进攻陈地的时候,任命韩擒为先锋。韩擒率领五百人连夜渡河,袭击采石,守门的人还都沉醉不醒,韩擒随即就攻下了采石。
进攻姑熟的时候,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了城池,驻扎在新。
2.译文?《隋书·韩擒虎传》
【译文】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
后来在新安安家。少时慷慨,以胆识而著称。
容貌魁梧伟岸,有英雄人杰的外表。 本性喜好读书,经史百家之文都大略了解要义。
周太祖看见他感到很奇怪。让他同自己的儿子交游。
后来韩擒虎因军功拜为都督、新安太守,后迁仪同三司。承袭新义郡公。
武帝攻打北齐,北齐将领独孤永业把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他拿下此城。并进一步平定范阳。
授上仪同、永州刺史。陈军逼近光州,韩擒虎以行军总管之职,击退陈军。
随即又随大将军宇文忻进平定合州。杨坚为北周丞相时,调任和州刺史。
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互为声援,频频侵犯江北,曾先后侵入北周国界。韩擒屡次挫败其锐气,陈人丧失了斗志。
开皇初年,高祖暗有吞并江南的野心,因韩擒有文武之才,并早有生命,于是官拜庐州总管,把平定南朝陈的任务交给他,深为敌人所忌惮。等到大举攻打陈时,让韩擒担任先锋。
韩擒率领五百人晚上渡河,袭击采石,守卫的人都已喝醉,韩擒顺利攻取。进攻姑熟,半天就攻克。
驻扎在新林。江南早闻韩擒的威信,纷纷前来军门投奔,昼夜不断。
陈人非常害怕,将领相继投降。晋王杨广上书说明胜况,高祖闻之非常高兴,赐宴奖赏群臣。
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把守朱雀航,听说韩擒将至,军众就恐惧溃散了。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弃军投降,韩擒率领精兵五百骑,直入朱雀门。
陈人想要迎战,蛮奴挥手呵斥道:老夫尚且投降,你们各位还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走。最终平定金陵,抓住后主陈叔宝。
当时,贺若弼也有战功。于是下诏给晋王说:此二位,深谋远略,东南逃亡之敌,朕悉数交给他们,平定国土,安抚百姓,做得完全符合我的心意。
九州不统一已经数百年了。以功臣的名义,成就了国家太平的大业。
天下的大事,何能超过于此。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实在深深地感到快乐庆幸。
平定江南,是这二位的力量啊。赏赐绸缎上万。
在此之前,江南有歌谣唱道:带黄斑的青骢马,从寿阳边出发,来的时候是冬末,离开的时候是春初。大家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韩擒本名韩擒虎,平定陈时,又乘坐青骢马,往返时节与歌中相呼应,到此众人才明白。那以后突厥来朝见,皇上对使者说:你听过江南有陈国的天子吗?使者回答说:听说过。
皇上命左右引领突厥使者到韩擒面前,说:这就是擒获陈国天子的人。韩擒严厉地蹬着他,突厥使者很恐惧,不敢抬头仰视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
不久征召回京,皇上在内殿宴请他,恩赐礼遇很优厚。不久,因卧病,几天之后竟然去世,当时五十五岁。
3.文言文翻译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妍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回想往昔,豪华淫靡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4.古文翻译
水经江水注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叁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汉滩,其峡盖自
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
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今滩
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
崩滩”。其颓崖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馀里,有大巫山,非惟叁峡所
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
耳。西,即巫山者也。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叁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 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叁峡巫峡长,猿鸣叁
声泪沾裳!”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
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俗传
两郡督邮争界於此。江水历峡,东迳宜昌县之插下。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 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
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北临大江,与夷陵相对。江水
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
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
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
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 既高,加以江
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叁朝叁
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
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
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叁峡,
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
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 秀峰,奇构异形,
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
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
千古矣。”
整篇大意:
(一)自“江水又东迳广溪峡”至“夏后疏凿者也”
记叙三峡之首乃广溪峡。
(二)自“江水又东迳巫峡”至“盖因山为名也”
记叙巫峡因山为名。
(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至“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叙三峡四时山景。
(四)自“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至“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
记叙东界峡有奇石。
(五)自“江水又东迳流头滩”至“上水百日也”
描写流头滩上水之难。
(六)自“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至“因名曰人滩也”
记叙人滩石景。
(七)自“江水又东迳黄牛山”至“回望如一矣”
记叙黄牛山、滩附近江水纡洄。
(八)自“江水又东迳西陵峡”至“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记叙西陵峡山水之美。
5.隋书 韩擒虎传中震扬威武翻译
【朋友,我把这篇文章发你参考】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迁居到新安。
他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闻名,在北周做官,官职到大将军、洛阳、虞州等八州刺史。韩擒虎年少时,粗犷豪迈,以有胆识和谋略而著称,体貌魁梧伟岸,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
他又喜欢读书,经书、史书、百家之言都略知大旨。周太祖看见他后认为他很独特,就让他与太子们一起游玩。
后来,因为立了军功,授官职为都督,新安太守,慢慢地提升到仪同三司,世袭新义郡公。武帝攻打齐国,齐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虎说服他投降。
进军平定范阳,他又被加授上仪同,授官职为永州刺史。 陈国军队逼进光州城,韩擒虎以行军总管之职打败了他们。
又跟从宇文忻平定合州。 高祖作丞相后,他为合州刺史。
陈国将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互相声援,多次侵犯江北,先后侵入北周边界。 韩擒虎多次挫败他们的锐气,使陈国士气大丧。
隋文帝开皇初年,文帝暗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认为韩擒虎有文武之才,平素很有名气,于是就授他为庐州总管,委韩擒虎以平定陈国的重任,很是叫敌人惧怕。 等到大规模攻打陈国,以韩擒虎为先锋,他率领五百士卒夜里渡江,袭击采石,守城的陈军都醉了,韩擒虎于是就攻取了它。
进攻姑苏,半天时间就攻了下来,紧接着又夺取了新林。 江南的老百姓平常听到他的威名、信誉,都来军门拜见他,昼夜不断。
陈国人非常害怕,他们的将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陆续投降了韩擒虎。 晋王杨广把这些情况奏报给高祖,高祖听后非常高兴,大摆宴席犒赏群臣。
晋王派遣行军总管杜颜与韩擒虎会合,步兵和骑兵达两万人。 这时,陈叔宝派领军蔡征镇守朱雀航,听说韩擒虎将到,众士兵因害怕韩擒虎而溃逃。
任蛮奴被贺若弼战败,丢下军队向韩擒虎投降。 韩擒虎以精锐的骑兵五百人直攻朱雀门。
陈国士兵打算迎战,任蛮奴指着他们说:“我尚且投了降,你们还干什么!”大家都纷纷溃散逃走。 于是平定金陵,活捉陈国国君陈叔宝。
当时贺若弼也有一部分功劳。 于是皇帝就下诏对晋王说:“这两个人,深谋大略,在东南防备侵犯之敌,我本委任他们,平定东南,安抚百姓,一切都跟我想的一样。
九州不统一,已经有几百年了,凭他们这些名臣的功劳,来完成太平盛世的大业,天下大事,还有什么能超过这些呢?听到这情况感到很欣慰,实在是很高兴。 平定江南,是这两个人的力量啊!”于是赏赐绢帛万段。
随后又下诏对韩擒虎、贺若弼二人说:“你们扬国威于万里之外,宣扬教化于江南一隅,使东南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摆脱出来,几百年的敌人十来天的时间就清除干净,这只是你们的功劳啊。 你们高高的名声塞于宇宙,昌盛的大业显耀于天地,远听前世古人之事,很少与你们能够匹敌。
军队凯旋,知道为期不远了,我很想念你们,度日如年。”等到回到京城,贺若弼和韩擒虎在皇上面前争功,贺若弼说:“我在蒋山殊死作战,打败敌人精锐的部队,活捉敌人的勇将,威风大振,于是平定陈国。
韩擒虎并不怎么与敌人交锋,怎么能与我的功劳相比!”韩擒虎说:“我奉晋王的指示,让我和你的军队合在一起,来攻打陈国都城,你贺若弼竟敢在我前面冒险出兵,一遇到贼人就展开战斗,致使将士们死伤很多。 我带领精锐的骑兵五百人,武器不沾血,就攻下金陵,使任蛮奴投降,捉住陈叔宝,占据他们的府库,把他们的巢穴都倾覆了。
贺若弼到晚上,方才叩响北掖门,我打开城门接纳他。 他连补救罪过都来不及,怎能与我相比!”皇上说:“你们两个都应授予特殊功勋。”
于是升任韩擒虎为上柱国,赏赐绢物八千段。 后来有司揭发韩擒虎放纵士兵,淫污陈宫,因犯这罪状不对他加封爵邑。
以后,突厥来朝拜,皇上对他们说:“你们听说江南有陈国天子吗?”他们回答说:“听说过。”于是皇上让侍从领突厥使臣到韩擒虎面前,说:“这就是捉获陈国天子的人。”
韩擒虎狠狠地看了他们一眼,他们非常恐惧,不敢抬头看他,他就是这样威风凛凛。 另外封他为寿光县公,食邑一千户。
以行军总管的身份屯兵驻守金城,防备胡寇来犯,随之又授凉州总管之职。 不久,韩擒虎被皇上征召回到京城,皇上在内殿设宴款待,恩礼很厚。
不久,他邻边的老妇人看见他的门下仪仗很盛大,同王宫一样,老妇人感到奇怪便问他们。 他们中间有人回答说:“我来迎接大王。”
忽然不见了。 又有人病得很厉害,恍恍忽忽地走到韩擒虎家里说:“我想拜见大王。”
左右的人问道:“什么王?”回答说:“阎罗王。”韩擒虎的手下侍从想打他,韩擒虎制止他们说:“我生前做到了上柱国,死后能做阎罗王,这已很满足了。”
因此生病,几天就死了。 死时五十五岁。
6.为何语文高考韩擒虎传里他的名字全都是韩擒,没有虎
隋朝的四大开国名将贺若弼,韩擒虎,高颖,史万岁中,在隋朝统一南北的战争中,韩擒虎可为第一功臣,平灭陈朝,俘虏陈后主,都是老韩的赫赫战功。
韩擒虎此人,是真正文武双全的将才,天生武功好(据说十三岁就擒杀过猛虎),书也读的好,并且懂得读书抓主题(读书通大略而不寻字抠句),这也养成了老韩用兵持重富有将略的特点,最善于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比如灭陈的时候,他避实击虚,率先攻克建康,擒拿陈朝末帝,而另一路贺若弼的隋军却还在费牛劲的攻城。这也造成了灭陈之后,贺若弼因不服韩擒虎的功劳,与韩擒虎争功对韩擒虎拔刀相向的情景。
不过恰是因为读书多的缘故,老韩对于历代功臣的下场自然是感同身受,因此也养成了他在官场上气度宽宏的特点,面对贺若弼的挑衅,老韩以理辩理,却并不在封赏问题上斤斤计较。灭陈后,老韩因为纵容士兵不法的缘故被隋文帝剥夺了赏赐,老韩却泰然处之,并未象贺若弼那样上窜下跳。
而在政治斗争中,老韩也属于那种只知低头干活不知抬头抢功的人,在灭陈之后的几年里依然兢兢业业,为隋朝防备突厥,成为突厥最害怕的隋将,也避开了朝堂上敏感的政治纠纷。
7.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