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文言文题目(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陕西地既高寒,又土纹竖,官仓积谷,皆不物籍)
1.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陕西地既高寒,又土纹竖,官仓积谷,皆不物籍
意译 仅供参考:陕西地处高寒,且泥土的纹理是竖向的,这些都能使物品(不被糟践)。
虽然小麦最难长久保存,在此存放二十年也没有一粒有虫蛀。百姓只要在田里做个地窖,开个像井口的口,(井口)深度大约三四尺(一米左右 各朝代有别 姑且猜测是井口的);下面根据存储谷物的多寡确定深度,向四周拓展。
泥土的颜色像金色,且没有沙石,(在地窖中)用火烧过,把草绞起来钉在地窖的四壁,窖中所盛的谷物可以多达数千石,储存久了谷物更佳。用土夯实窖口,地窖上依旧种植作物,禾苗生长茂盛依旧,只是叩击地面时会有声响,(并像雷声一样消逝),由此可知。
外族前来侵犯边境,大多为此。 而官兵到此掳劫村寨,也是为了得到它。
江浙的仓库,离地数尺,用木板做底,(。
不明白 确认无误吗?)即使是是富贵人家也每日这么处理米谷作为食物 才储积的久的甚至超过两年为周转 地面(?)湿,而且梅雨闷蒸,即使是穹梁大屋内也好像有露珠点缀。 不当之处 多多赐教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b?
【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B【小题4】A【小题5】(1)①(乔年与宗龙)商议抽调兵丁,搜括粮饷,但(这时)关中的兵丁、粮食已经派用完了,无法用来响应。
(括,搜集、搜求、搜括; 分)无以:[1“无法用来……”或“没有用来……的办法”(1 分)。;句意 1 分。
]②贼兵挖地道填火药攻城,城墙都被打坏了,手下的将吏围着哀求他出去避开贼兵。[穴:挖。
分)(1;实:填塞。 分)(1;补充省略“之”1 分;句意 1分。
)](2)①在明知无法抵挡敌人时,为了巩固中原地区的民心,依然勇往直前,领兵作战。(我出,如以肉喂虎耳。
然不可不一出,以持中原心。)②在城池被攻下后,自杀未遂,被贼兵俘获后大骂不止。
(杀三贼,自刭不殊,为贼所执,大骂。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乘:掩袭,偷袭。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①之,代词。
②而:连词。表修饰。
③以,介词,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第一处应在“曰”后断。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 “谓”“对”等为标志。
“郾城危在旦夕”为一个主谓句,且“危在旦夕”为一个成语,后面需要停顿。“吾”“贼”分别为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前面需要停顿。
“难与争锋”实为“(吾)难与(之)争锋” 的省略,要停顿。 “吾闻襄城距郾四舍”与“贼老寨咸在”的主语分别为“吾”“贼老寨”,其前要停顿。
总之,解答本断句题主要依据名词、代词,因为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所以找出这些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A由“吏无敢索一钱”可知,不需要交钱。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第二小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找出两个事例,可以摘抄原文,亦可用自己的话说。注意句意的完整性。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汪乔年,字岁星,遂安人。
崇祯二年,乔年起用为工部郎中,升任青州知府。乔年贫苦自勉,衣食都很简单,去做官,只带两个仆人,不把家属带在身边。
他做青州知府时,在官署的廊檐下砌了十多个锅灶,让来打官司的人自己烧饭等候审理,小吏们不敢向他们要一个钱。十四年,朝廷提拔他为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抚。
当时李自成已经打下河南,扬言要进入潼关。乔年驱马急速来到商州、洛南,没有见到贼兵。
贼兵包围了开封,三边总督傅宗龙也来到陕西,两个人商议抽调兵丁,凑集粮饷,但这时关中的兵丁、粮食早已派用完了,无法用来响应。宗龙、乔年两个人握着手,叹着气分手了。
不久,宗龙在项城败亡,乔年流着泪感叹说:“傅先生死去,没有人能平定贼寇了。”过后,皇帝下诏书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总管三边军务,接替宗龙。
兵部的檄文接连发来,催促他出关作战。当时,关中的精锐部队都在项城灭亡了。
乔年说:“部队疲惫了,粮饷又缺乏,让我去抵挡正强大无比的敌人。 我一旦出去,便如同用肉去喂老虎。
但是我不能不出去一回,来巩固中原地区的民心。”于是召回离散逃亡的士兵,调集边防部队,凑得骑、步兵三万人。
十五年正月,乔年率领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开出潼关。在此之前,临颍被贼兵守着,左良玉打下后进行屠城,全部缴获了贼寇抢劫的东西。
自成听说后大为恼怒,放弃开封过来攻打良玉,良玉退守郾城,贼兵围困他们,形势紧急。乔年与各位将领们讨论说:“郾城危在旦夕。
如果我们到郾城去救援,贼兵正气势威猛,很难跟他争锋。我听说襄城离郾城只一百二十里,贼兵的老营都在那里。
我们舍郾城不打,用精锐兵力去攻打他必然要接应的襄城,贼兵一定撤回兵力救援,那么郾城之围也就解除了。 郾城解围之后,我们攻打贼兵的前军,良玉趁机偷袭它的背后,贼兵可以大败。”
将领们都说:“好。”乔年于是把步兵、火器留在洛阳,挑选了一万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地前进。
二月二日,乔年进入了襄阳,把人龙、嘉栋、成虎分作三路,驻扎在城东四十里,乔年自己则统率军队驻在襄阳城外。 贼兵果然解除对郾城的包围,过来救襄城。
贼兵赶到,三个大将都逃了,良玉的救兵又没到,官兵大败。乔年叹气说:“这是我丧命的地方了。”
接着就率领步兵一千多人入城守卫。贼兵挖地道填火药攻城,城墙都被打坏了,手下的将吏围着哀求他出去避开贼兵,乔年用脚踹他们的头说:“你们怕死,我不怕死。
”十七日,城被攻下,乔年杀死了三个贼兵,自杀未遂,被贼兵俘获了,大骂不止。贼兵把他给分尸了。
襄阳人修建祠堂来祭祀他。
3.陕西省高考古文必背篇目
(一)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 1、《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囗(左“安”右“鸟”音yan4)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杜牧《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4.高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峥嵘 狰狞 慎重 缜密周全 B.诅咒 趔趄 狙击 神情沮丧 C.讥诮 眉梢 俏丽 峭拔刚劲 D.辍笔 啜泣 拙劣 相形见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 我们的学习效果i ②老百姓说得好, 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 诚实温和。
A.考查 宁可 品性 B.考察 宁愿 品性 C.考查 宁愿 品行 D.考察 宁可 品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古学家对两干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文。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
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
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 “狐似有意。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
②狃:因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心恚愤而无如何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何前是而今非也 以是益疑狐妄 郭具言所苦 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3分)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于是渐不信孤 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 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 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
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9.断句和翻译。
(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4) ,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1 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这有一个网址,可以下载,你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