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长篇文言文(有哪些长篇古文?)

    1.有哪些长篇古文?

    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苏轼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

    韩愈 《祭十二郎文》,《师说》,《相马》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杜牧 《阿房宫赋》,《洛神赋》

    王勃 《滕王阁序》

    杜甫 《兵车行》

    王羲之《兰亭集序》

    柳宗元《捕蛇者说》

    苏洵 《六国论》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4。诸葛亮的《出师表》

    5、贾谊的《过秦论》

    初中长篇文言文,中长篇文言文大全及翻译,高中长篇文言文

    2.长篇文言文文章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dé),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用不恰当的譬喻为自己掩饰),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2]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委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不毛之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文言文,长篇

    3.谁能把初中长篇著名古文写给我?越多越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能不找到一些长篇的文言文故事啊???????

    原文: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

    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 方,俟暮夜问诸神。

    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 敢咳。

    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

    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 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 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

    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 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 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 一齐嘈杂。

    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 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 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

    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 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 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

    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 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

    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 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 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 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 年曼声度曲。

    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 亦口技之苗裔也。

    译文: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纪大约二十四五岁。只见她随身携带着一只药箱,在村中卖药治病。

    村里的人听说后,便出来请她诊治。但这位青年女子说是自己不能开药方,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灵请教。

    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到了傍晚,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自己关在里面。

    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这时候,人们自觉地停止了喧闹,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

    过了一会儿,小房子里外都听不到响动声息。当夜来临的时候,人们忽然听见小房子里有掀帘子的声音。

    青年女子在里边问:“九姑来了吗?”只听另一个女子回答说:“来了!”又问:“腊梅跟九姑一起来的吗?”一个身份像女仆的说:“来了。”然后,这三个女人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一会儿,外面的人又听见小房子里有帘钩子声响,青年女子说了声:“六姑来了。”她旁边的人说:“春梅也抱着小公子来了哎。”

    一个女子说:“犟脾气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着六姑来。他的身体像有千把斤重,背着他真累死人!”接着,就听到青年女子道谢声,九姑问候声,六姑的客套话,两个女仆彼此慰劳声,小孩的嬉笑声,众口纷坛,吵吵嚷嚷。

    那青年女子带着笑声说:“小公子也太喜欢玩了,这么远还抱着猫来。”这时,里面的声音慢慢变小了,帘子又响动起来,小房子里又是一片喧哗。

    有人问:“四姑怎么来得这么晚?”有一个少女细声细语地说:“有一千多里路哩,和阿姑两人走了好长时间,阿姑走得太慢。”于是,又是一番问候寒暄声,移动座位声,叫添凳椅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满屋喧闹,过了好一阵子才安定下来。

    直到这时,小房子外面的人才听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请教治病的药方。九姑认为应该用人参,六姑认为应该用黄芪,四姑说是该用白术,她们思考了片刻。

    然后,听见九姑叫拿笔墨来,不一会,纸折得吱吱响,拔笔,笔头套丢到桌上叮叮作响,磨墨之声十分清晰。写好药方之后,九姑把笔扔到桌子上,抓药包装,发出苏苏声。

    不一会儿,青年女子掀开帘子,叫村里的病人拿药和药方,随即转身回到房里,接着,就听到三姑告别,三个女仆告别,小孩咿咿呀呀声,小猫喵喵叫喊声,一时并起。九姑的声音清脆响亮,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婉转,那三个女仆的声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

    村子里的人听了这场“神仙会”,以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惊讶不已。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从“神仙”那里讨教的药方和草药,赶紧煎熬饮用,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

    后来村子里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实并没有什么神仙。她只不过是借助口技来推销自己的草药罢了。

    从前,王心逸曾经说过:"在京城偶然经过市中一处,听到演奏歌唱的声音,看的人围的像墙一样.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个少年正在用声音演奏乐曲.他并没有乐器,只是用一手指捺在面颊上,发出的声音十分清晰有力,与乐器演奏出来的没什么不同.这也是口技表演的后代啊。

    5.长篇励志古文

    苏轼的《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作品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

    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

    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

    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

    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

    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

    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

    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教他的。

    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言外之意: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

    6.找篇合适题材的长篇古文

    满庭芳

    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余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据陶宗仪《辍耕录》载:在南宋亡国时,徐君宝妻被元军虏至杭州,“其主数欲犯之,而终以计脱。”后被迫投池自尽,临死前题《满庭芳》一词于壁上,寄托自己的悲痛和愤恨。所以,这是一首绝笔词,作者以自己的亲身遭遇反映了南宋亡国前后的悲惨历史,表达了一位普通女子对故国、亲人的无限怀念之情,表现了词人宁死不屈的高贵品格。

    全词上下两片,可分四段,每段五句。

    第一段:“汉上繁华……十里烂银钩。”

    作者从回忆着笔,写南宋亡国前的繁华景象。“汉上繁华”,“汉上”泛指江汉一带,这里是作者的故乡。江汉平原地处吴蜀之间,地理位置重要,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由此开篇不但概括地交待了南宋亡国前的一般社会情况,更表现了词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江南人物,尚余宣政风流。”这是说那些苟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士大夫,他们依然沉湎于酒色,保持着北宋覆灭前的奢侈腐化的所谓流风余韵。“宣政”是指宋徽宗宣和、政和时期。《武林旧事》曾载南宋统治集团“大率效宣和盛际,愈加精妙。”他们恣意享乐,歌舞升平。“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是写城市的繁华富庶。十里长街,“绿窗”、“朱户”衬着银光闪闪的帘钩,这是何等的富丽景象!这既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追求虚假繁荣,误国害民行径的不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流露出她对故乡、对往昔的留恋之情。

    第二段:“一旦刀兵齐举……风卷落花愁。”

    叙述敌军入侵,国家沦亡。由于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一味歌舞宴乐,致使兵力不强,边防空虚。度宗咸淳十年(1274),元军大举南侵,数年间就灭亡了南宋政权。“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就是这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貔貅”是一种猛兽名字,《礼记·曲礼上》:“前有挚兽,则载貔貅。”作者把蒙古兵比作“貔貅”,充分表现了她对敌兵的痛恨之情。凶猛残暴的蒙古兵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富饶美丽的江南大地惨遭践踏,南宋王朝的“歌楼舞榭”顷刻间夷为平地,犹如风卷落花一般。“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一个“愁”字,写出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深沉哀痛。

    上片从回忆开篇,写出了南宋统治者苟安佚乐,元军大举南侵,国破家亡的历史真实,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

    第三段。“清平三百载……犹客南州。”

    写国破家亡的巨大灾难。“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叙述野蛮的侵略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典章制度,瞬间化为灰烬。“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写自己的不幸遭遇,饱含着词人的满腹辛酸。作者曾被元军虏至杭州,受尽屈辱,于是,她还庆幸自己虽然身陷敌手,却未被北虏,还能客居杭州,不离开江南土地。从“幸”、“犹”二字可以想见,当时有更多的同胞遭遇比她更惨,他们被屠杀,或被虏掠到北国,比起他们来作者算是“幸运”的了。这“幸”、“犹”二字怎不令人心碎!

    第四段,“破鉴徐郎何在……夜夜岳阳楼。”

    抒写对丈夫的怀念,表明自尽决心。“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用陈驸马徐德言破镜重圆的典故,写自己与丈夫徐君宝相见无由,破镜难圆,只能空自悲伤惆怅。用典贴切,表情深婉。“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暗示自己决心投池自尽,愿死后能魂归故里,在岳阳楼上与丈夫相见。结尾回照开篇,表现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怀念。

    下片由国家民族的劫难写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人民遭受的苦难。

    全词笔调凄婉,用典贴切,感情深沉悲凉,深刻、细腻地表现出一位承受国破家亡的女性内心的哀痛之情。

    7.介绍一些不错的长篇古文

    红袖添香言情小说站看了一些,还不错的呢。介绍一些给你吧。

    《夺宫:美人祭》文 / 卿袅

    一曲霓裳羽衣舞,引来天子凤求凰,只是月老乱点鸳鸯谱,她握住的不是谦谦帝王的温柔,而是霸道王爷复仇的火焰!

    才脱樊篱,又入牢笼,纵然有义兄默默守护,但是在他轩辕烈的眼里却只有朱雀国的江山,美人……只是一枚可以随手丢弃的棋子!

    “轩辕烈,你等着,我会带着你的血踏平你的江山!”当她的脸在两军交战的祭坛印上蝴蝶疤痕,她一步步走向坚强,一步步走向冷漠……

    《帝红颜Ⅰ:权掌后宫不是妃(完结)》文 / 酒微醺

    《浅止流觞》文 / 彼上弦

    《倾城叹之宠卿一生》文 / 蓝汐影

    《风月栖情:和月折梨花〖全本已出版〗》文 / 寂月皎皎

    《残酷王爷:弃妃难宠(全本)》/ 匪紫槿

    【古代情殇文】

    她本是他明媒正娶的王妃,大婚那夜他却当着众人的面要验她的身,她悲凉一笑,没想到自己的贞操不是由自己的夫君来验却是以这样屈辱的方式。

    也就在那一夜,她由王妃被贬为侍妾,他的美妾三千,却个个要致她于死地。

    可怜她腹中的骨肉却无辜被他认为是和别人珠胎暗结的孽种。

    他心爱的女子稍有偏差他便算在她头上,她何其无辜不过是一缕幽魂。

    他亲手将有毒的茶让她饮下只为了替他心爱的女子试药,不顾他在她体内种下的寒毒。

    而背后那绽开的一朵圣洁睡莲却是一道生死符,只为那残忍邪佞的男子致惑的恨意纠葛……

    8.能不找到一些长篇的文言文故事啊

    原文: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

    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 方,俟暮夜问诸神。

    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 敢咳。

    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

    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 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 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

    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 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 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 一齐嘈杂。

    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 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 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

    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 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 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

    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 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

    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 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 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 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 年曼声度曲。

    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 亦口技之苗裔也。

    译文: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纪大约二十四五岁。只见她随身携带着一只药箱,在村中卖药治病。

    村里的人听说后,便出来请她诊治。但这位青年女子说是自己不能开药方,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灵请教。

    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到了傍晚,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自己关在里面。

    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这时候,人们自觉地停止了喧闹,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

    过了一会儿,小房子里外都听不到响动声息。当夜来临的时候,人们忽然听见小房子里有掀帘子的声音。

    青年女子在里边问:“九姑来了吗?”只听另一个女子回答说:“来了!”又问:“腊梅跟九姑一起来的吗?”一个身份像女仆的说:“来了。”然后,这三个女人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一会儿,外面的人又听见小房子里有帘钩子声响,青年女子说了声:“六姑来了。”她旁边的人说:“春梅也抱着小公子来了哎。”

    一个女子说:“犟脾气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着六姑来。他的身体像有千把斤重,背着他真累死人!”接着,就听到青年女子道谢声,九姑问候声,六姑的客套话,两个女仆彼此慰劳声,小孩的嬉笑声,众口纷坛,吵吵嚷嚷。

    那青年女子带着笑声说:“小公子也太喜欢玩了,这么远还抱着猫来。”这时,里面的声音慢慢变小了,帘子又响动起来,小房子里又是一片喧哗。

    有人问:“四姑怎么来得这么晚?”有一个少女细声细语地说:“有一千多里路哩,和阿姑两人走了好长时间,阿姑走得太慢。”于是,又是一番问候寒暄声,移动座位声,叫添凳椅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满屋喧闹,过了好一阵子才安定下来。

    直到这时,小房子外面的人才听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请教治病的药方。九姑认为应该用人参,六姑认为应该用黄芪,四姑说是该用白术,她们思考了片刻。

    然后,听见九姑叫拿笔墨来,不一会,纸折得吱吱响,拔笔,笔头套丢到桌上叮叮作响,磨墨之声十分清晰。写好药方之后,九姑把笔扔到桌子上,抓药包装,发出苏苏声。

    不一会儿,青年女子掀开帘子,叫村里的病人拿药和药方,随即转身回到房里,接着,就听到三姑告别,三个女仆告别,小孩咿咿呀呀声,小猫喵喵叫喊声,一时并起。九姑的声音清脆响亮,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婉转,那三个女仆的声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

    村子里的人听了这场“神仙会”,以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惊讶不已。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从“神仙”那里讨教的药方和草药,赶紧煎熬饮用,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

    后来村子里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实并没有什么神仙。她只不过是借助口技来推销自己的草药罢了。

    从前,王心逸曾经说过:"在京城偶然经过市中一处,听到演奏歌唱的声音,看的人围的像墙一样.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个少年正在用声音演奏乐曲.他并没有乐器,只是用一手指捺在面颊上,发出的声音十分清晰有力,与乐器演奏出来的没什么不同.这也是口技表演的后代啊。

    9.求优美中长篇古诗词两篇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10.有没有长篇文言文小说,不是古白话的

    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 如四大名著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都是古白话小说

    各个朝代都有各自主流的文学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小说创作的高峰是在明清 其他朝代虽然也有小说作品流传 但多是短篇。

    如东晋的搜神记 唐宋的传奇 比如柳毅传

    这些小说 虽不是古白话 在现在看来 字数不是很多 算不上长篇,但比起其他文学体裁如散文 诗歌 绝对算得上长篇了

    中长篇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