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文言文负字(“负”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

    1.“负”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

    1, 依恃,凭仗 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说文》

    秦贪,负其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左传·襄公十四年》

    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汉·贾谊《治安策》

    守自负年德,易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2.通“背”。背负。以背驮物。引申为负担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列子·汤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负晋侯出诸厕。――《左传·成公十年》

    3.背倚,背靠着

    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孟子·尽心下》

    背负青天而莫之千阏者。――《庄子·逍遥游》

    4.抱持

    徐衍负石入海。――邹阳《狱中上梁书》

    5 承担,担当

    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背弃,违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田荣者,数负项梁。――《史记·项羽本纪》

    7.欠债;欠缺;缺少

    仆少负不羁之才。――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通家尚负责(债)数钜万。――《汉书·邓通传》

    8.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攻》

    遇敌处战则必北。――《荀子·议兵》

    以决胜负。――《资治通鉴》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宋·苏洵《六国论》

    初中文言文加点字,初中文言文之,以字举例,初中文言文重点字

    2.这些字在初中文言文中的意思.彻乘从道得定伐犯负赋更会及

    1通达,贯通2通“辙”1驾车2借着,凭3追逐1跟随2顺从3参与1路2规律,道理获得安定,稳定1砍伐2进攻触犯,侵犯1背负2违背1赋税2给与1改变2经过,经历会和,聚会1赶上,追上2趁着1算账,计算2计谋过河,渡借1竹简2简易1完,尽2干涸1前进2进献3推荐1在一起2副词,全 都聚集1迅速,急速2就,竟面对1考虑打算2担忧讨论,研究1水涨2无边无际无视明亮1命令2生命困难1太平2平坦1亲戚2悲伤1打开2启发1偷2副词 偷偷的1寻找2需求1拿2娶妻1完全,都2完整1信任2担负1进 与出相对2收入1阅览2过水1活着,生存1老师2以。

    为师3向。 学习1果实2财务,物资3实在 确实1放下2融化1叮嘱2类疼痛1做2当作3认为4是5如果6因为7被1从事2事物,事情小1从前2朝着3假如1效仿2效果1形状2形式学业事业1引导2引荐1富裕,有余2充满1我2多余的监牢1驾驭,控制2抵挡1因为2顺着遥远1说2语气词责备1奏章2明显1禁止2只,仅仅1众多2一般的1独有2专门,专一1环绕2周密天数节制它的果实大地亲人楼主啊~我可是累死了~一个一个翻字典查的~要多给点分侬~。

    文言文,初中

    3.初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初中文言文负字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