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射九日文言文翻译(羿射九日文言文)
1.羿射九日文言文
羿射九日文言文 【原文】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译文】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 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成了百姓的祸害。 尧于是派遣羿到畴华的荒野杀死凿齿,到凶水边上杀死九婴,到青邱湖上用箭射死大风,射下天上的九 太阳,在地上杀死 猰貐,到洞庭湖斩断修蛇到桑林生擒封豨。
普天下的百姓都特别欢喜,拥戴尧,把他尊为天子。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来,把草木都晒到焦了,尧命令羿去把十个太阳射下来,(羿)射中了九个太阳,十个太阳中的九个金乌都死了,羽毛和翅膀掉了下来,就留下了一个太阳。
2.后羿射日文言文翻译
1。。后羿射日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①,径寸之的②。乃命羿曰:“子射之,中③,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④。”羿容无定色⑤,气战于胸中⑥,乃援弓而射之⑦,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⑧:“斯羿也⑨,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 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⑩,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11)。(选自《苻子》)
①羿(yì)—— 又称后羿,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是著名的射箭手。方尺之皮——指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做的箭靶。
②径寸之的(dì)——直径为一寸的靶心。
③中(zhòng——动词,射中。
④邑(yì)—— 古代人民聚居的地方,大的叫都,小的叫邑。这里指夏王分封给后羿的土地。
⑤羿容无定色——后羿的面色红一阵白一阵,变化不定。
⑥援——拉,引。
⑦傅(fù)——保傅,古代官职。
⑧斯——这个。
后羿是古代著名的神箭手。有一天,夏王让他表演箭术,靶子是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制成的,正中画了直径为一寸的红心。后羿微微一笑,毫不在意。临射前,夏王突然宣布:“你射中了,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就这样,他拉开了弓,射出第一支箭。箭身擦着靶子,飞到一边去了。后羿更加紧张了,拿弓的手也开始颤抖起来。他勉强射出了第二支箭。羽箭远离靶子落在地上。围观的人连连发出嘘声。夏王问大臣弥仁:“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为什么今天连射两箭都脱靶了呢?”弥仁说:“后羿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现很不正常。如果人们能够排除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可以成为神箭手,一点儿也不会比后羿差的。” 2。。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均为祸害人民。(于是)尧派使后羿去为民除害到南方泽地荒野去,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后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领导人(天子)。
3.后羿射日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翻译: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 吃的东西都没有。
猰貐、凿齿、九婴、大凤、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于是)尧派使后羿去为民除害到南方泽地荒野去诛杀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凤,射掉九个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
后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皇帝。
4.求山海经里《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牛郎织女
山海经里没有羿射九日和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吴刚伐桂和牛郎织女也没有出现在山海经里,楼主你让我们翻译什么? 羿射九日 今本《山海经》中无射日的故事,但唐人成玄英《山海经·秋水》疏引《山海经》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
宋代类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经》云:“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正与《庄子》疏所引合。
“《淮南》见《山海经》,则虚言真人烛十日,妄记尧时十日并出。(东汉王充《论衡·说日篇》),可见《山海经》古本中应当有关于羿射十日的记载,今本脱去。
羿射九日——《淮南子》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译文】 到了尧统治时,中华大地上正持续着一场严重的干旱,十个太阳一同出来。
天上的酷日,把禾苗和庄稼全部烤焦,自然界那些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草木,也经受不住烈日的煎烤,纷纷枯萎死去,老百姓连吃的粮食都找不到。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成为当时老百姓的灾难。
尧派后羿去消除这些灾难:在畴华之野,后羿杀掉了“凿齿”;在凶水之上,后羿杀了“九婴”;在青邱之泽,后羿缴了“大风”。对天上,后羿射十日;对地上,后羿杀“猰貐”。
在洞庭湖,后羿斩断了长蛇;在桑林,后羿擒获了“封豨”。尧领导人民建立了如此巨大的丰功伟绩,深得民心,受到了人民的爱戴,推举尧为的领导人。
山海经中对于后羿的记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山海经·海经 》 昆仑山,方圆八百里,有万仞那么高……除了英雄后羿没有人能登上昆仑极顶。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
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海外南经卷六》 译:后羿与凿齿在寿华之野作战,后羿把凿齿射死了。在昆仑山的东面。
后羿手持弓箭,凿齿手持盾牌。还有一种说法是持戈。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海内经》 译:帝俊赐给后羿红色的弓和白色的箭,让他用弓箭去救助人间百姓,后羿才开始去体恤和解救人间之百般灾难。
山海经中对嫦娥的记载(《山海经》中没有嫦娥这个名字,但是有一种说法是,《山海经》中的“羲和”和“常羲”就是嫦娥): 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方浴日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 -----------《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女子方浴月。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山海经·大荒西经》 以上的“羲和”和“常羲”都和“后羿”、“奔月”的传说无关。
“嫦娥奔月”的完整神话最早也出之《准南子》。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淮南子·览冥训》 译: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了不死药,嫦娥偷食之后飞升到了月亮,但是终因孤寂而怅然若失,没有什么可以填补内心的空虚。 “吴刚伐桂”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编撰的《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译:古时候有人讲月亮上面有桂树,也有蟾蜍。因此有一本奇特的书上说:月亮上面的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一个人每天都在砍树,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
这个人叫做吴刚,是西河那里的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于是罚他砍伐桂树。 牛郎织女故事见于记载者: 《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焕彼牵牛,不以服箱。”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本《淮南子》(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六注引)称:“乌鹊填河而渡织女。” 南朝梁殷芸《小说》(《月令广义·七月令》引)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唐朝学者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宋代学者罗愿《尔雅翼》卷十三云:“涉秋七日,(鹊)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