痽偻承蜩文言文的启示(佝偻承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佝偻承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佝偻承蜩”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不但要下苦功练习,而且还要专心致志的去做。
我们学习抖空竹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功练,再加上专心致志,我们也一定会成功的。2、故事《佝偻者承蜩》 孔子前往楚,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行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夏季)五六月时用两个(有粘性的)弹丸粘 粘在棍子上,(用来)粘知了,粘不到的就不多了;用三个,粘不到的就只有十分之 一;用五个,那就象拣一样了。
(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象断木桩子;我 的手臂就象枯树支;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此时)而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心 不旁骛,世上万物我都不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孔子环顾弟子并对他们说:“用心专一,就是聚精会神于一处,这说的就是驼背人啊!”。
2.读了拘偻承蜩的故事后
这则寓言说明只要用心专一,艰苦努力,持之以恒,就能学好任何本领,做好任何事情。
1. (选自《庄子·达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gōu 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ó,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 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2.【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像枯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很多, 而(此时)(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因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得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