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处知错文言文(周处知错文言文翻译?)

    1.周处知错文言文翻译?

    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终于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实际上被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就进入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以求指点)。(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怕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远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扩展资料:

    本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从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害,一直写到他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无论时候早晚,总能有所成就。

    文章写得十分精炼,无论从周处早先的“凶强侠气”、危害乡里,还是后来勇于改过、痛改前非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精心选才,“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

    本文也颇含哲理。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义兴“三害”之首,即使杀虎斩蛟也得不到人们的谅解。难得可贵的是周处能从乡人的反应中感悟到自己的严重过失,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悟,弃恶从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周处知错文言文翻译,周处知错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周处知错文言文读音

    2.周处知错文言文翻译

    翻译: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文言文,周处

    3.周处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4.周处改过自新的译文

    释义:周处年轻时,(为人)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蛟龙,山上有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

    (周处)终于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实际上被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出处:出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典故:

    公元三世纪中叶,义兴阳羡(今宜兴市)传颂着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义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

    周处父亲死亡,母亲过于溺爱他,年少时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民谣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

    后来,这个说法传到了周处那里,他自知为人所厌,突然悔悟,只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终于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改邪归正,认认真真拜师学文练武,这一来城内“三害”皆除。

    西晋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5.《周处》这篇古文的翻译

    周处年幼丧父,年少时轻狂放荡,纵情肆欲,成为乡里中恶名昭彰、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物。

    有一日,周处问乡里的长辈:“当今时局平和,又是丰年,大家为何苦闷不乐呢?”长辈叹道:“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周处追问哪三害,得到的答案是:“南山白额虎,长桥下蛟龙,还有周处你自己。”

    于是周处自告奋勇,先入山杀了猛虎,又下水与蛟龙缠斗,浮沉数十里,飘流到阳羡东方的震泽(今太湖),一连三天三夜没有消息,乡人以为周处死了,全都互相庆贺。周处活著回来看见了,才知自己在乡民眼中是何等祸患,心生悔意。

    接著,周处拜访名士陆机、陆云兄弟,告以实情,他想改过自新,但已蹉跎岁月,恐怕将来一无所成。陆云勉励周处朝闻过而夕改之,立定大志,尚有前途。于是周处励志好学,文章有思想,志向存义烈,言谈讲忠信而守分寸。一年后,周处果然接到诸多州府下的聘书。周处在吴天纪(277年-280年)年中担任东观令、无难督。

    280年,晋灭吴。晋军大将王浑在建业宫中开庆祝酒会,半醉时问底下的吴臣:“你们的国家亡了,不难过吗?”周处站出来说:“汉朝末年天下分崩,三国鼎立,魏国灭亡于前,吴国灭亡于后,该难过的岂只一人?”曾是魏臣的王浑面有惭色。

    6.《周处》译文

    周处除三害

    --------------------------------------------------------------------------------

    在吴国和西晋灭吴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周处,至今许多人都知道他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从小死了父亲,缺乏家庭管教。他力气大,喜欢骑马打猎,可是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和人争斗,做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不讲理也不管后果。在村子里为所欲为,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村里人讨厌他,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里的蛟龙合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看到一些老人围坐在一起愁眉不展,一边叹气一边议论着什么。他走过去问:“现在天下太平,又丰收了,你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老人说:“三害不除,人们哪会快乐呢?”周处忙问:“什么三害,快说给我听。”老人告诉他,一害是南山上的猛虎,二害是长桥下的蛟龙,该说第三害了,老人闭口不语了。周处性急,非让老人说不可。老人就说:“要问这第三害,就是欺压乡邻的恶人,弄得大家不得安生。”周处没想到这第三害是指自己,看见大家看着他,以为是希望他去除三害。就说:“这三害算得了什么,我去除掉它们。”大家都说:“你要是能除掉这三害,这可是大好事,我们一定感谢你。”

    周处真的除三害去了,他背着弓箭,带着钢刀,迈开大步,爬上了南山,用弓箭射死了张牙舞爪的猛虎。他又来到了长桥,纵身跳下了水,去擒拿蛟龙。那蛟龙异常凶猛,周处和它在水中搏斗起来,蛟龙顺水下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没上岸。

    村里的人见周处一去不回,以为他与蛟龙同归于尽了,大家就互相道贺,庆祝三害已除。

    可是周处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杀死了蛟龙,爬上了岸,回到了村里。他一见大家正在庆祝三害已除,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三害之一。他难过极了,心想:一个人被看作和吃人的老虎、害人的蛟龙一样,还有什么意思。他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周处去访问了名师,经名师指点,他回到家乡,振作起来,改变了以前的所作所为,不再专横无理,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尊老爱幼,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周处这种勇于改过的行为,得到了乡邻的赞扬和拥护,后来有人推荐他在吴国做了官,西晋灭吴后又出任晋朝的官吏。他为官清正,大家都称赞他是个了不起的清官呢!

    周处知错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