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1.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答案

    我只有翻译啊72.《淝水之战》 前秦的军队紧逼淝水而布阵,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

    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然而却紧逼淝水部署军阵,这是长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战的办法。如果能移动兵阵稍微后撤,让晋朝的军队得以渡河,以决胜负,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前秦众将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这样可以万无一失。”

    苻坚说:“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骑兵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退。前秦的军队一退就不可收拾。

    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军队渡过河攻击他们。苻融驰马巡视军阵,想来率领退逃的兵众,结果战马倒地,苻融被东晋的士兵杀掉,前秦的军队于是就崩溃了。

    谢玄等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前秦的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山川。逃跑的人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军队将要来到,昼夜不敢停歇,慌不择路,风餐露宿,冻饿交加,死亡的人十有七八。

    当初,前秦的军队稍微后撤时,朱序在军阵后面高声呼喊:“秦军失败了!”兵众们听到后就狂奔乱逃。朱序乘机与张天锡、徐元喜都来投奔东晋。

    缴获了前秦王苻坚所乘坐的装饰着云母的车乘。又攻取了寿阳,抓获了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谢安接到了驿站传递的书信,知道前秦的军队已经失败,当时他正与客人玩围棋,拿着信放到了床上,毫无高兴的样子,继续下棋。客人问他是什么事,他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小孩子们已经最终攻破了寇贼。”

    下完棋以后,他返回屋里,过门槛时,高兴得竟然连屐齿被折断都没有发觉。73《白洋潮》 这是以前的事情了。

    在三江看潮,实际上无潮可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到:“今年暗涨潮啊!”每年都这样。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到白洋,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余迅速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站在塘上,远见潮头像一条白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到塘上。潮水越来越近,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涌起的潮水如百万雪白的雄狮一般,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们一样,所有的狮子聚集在一起,没有一头干争先抢后的。

    看到的人惊恐的推开,跑到塘下避之。潮到塘上,尽力喷薄而起,水花激射,溅起来有好几丈高,地面都湿透了。

    潮水旋卷着向右而去,被龟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一样,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在半空中飞舞,看了惊吓眩目,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

    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了,这是为什么呢?”74《夔一足》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

    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

    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

    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

    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

    ’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75《颜之推勉学》 梁朝鼎盛时期,贵族子弟大多不学无术,以至于谚语说:“上车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提笔能写日常问候的书信就可以做秘书郎。”

    这些贵族子弟都用香草熏衣,把脸刮得干干净净,涂脂抹粉,乘长檐车、穿高齿木屐,坐着丝绸缝制的方形坐褥,靠着杂色丝绸缝制的靠枕,就玩赏之物摆在身边,进进出出,悠闲安逸,远远望去,犹如神仙一般。参加科举考试就雇人考,参加三公九卿的宴会,就请人替他做诗。

    在 当时,这些人也算得上快活的人。 战乱之后,改朝换代,掌握推荐人才大权的人,不再是从前的亲戚,朝中当权的人,不再是从前的同党,进而想跻身于社会,竟毫无本事,退而想讲求个人的品行,又一无是处。

    他们披着粗布衣服,失去了珠宝,华丽的外表被揭去。露出真实的面目 ,呆头呆脑像一截枯木,像一条干涸的河流。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颠沛流离。暴尸荒野。

    到了这时候,他们才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那些具备真才实学的人,就能随遇而安。

    自离乱以来,可以看到那些俘虏中,有些人即使世代都是平民,只要读过《论语》、《孝经》,还可以 去当教师。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题训练,高一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求6篇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0—22题。

    (湖州)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2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21.翻译句子。

    3分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2.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分 参考答案: 20. C 21.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 22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

    或 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一四)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 (一四)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二三)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 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

    文言文,课外,高中,阅读

    3.课外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案】【小题1】D【小题1】C【小题1】B【小题1】D【小题1】(1)老师的学问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

    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2)但如果以义为后,以利为先,那么大臣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3)把天下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这样却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的,没有这种情况。

    【答案解析】【小题1】病:担心,忧虑【小题1】都是代词,通“尔”A表顺承“那么”/表转折,“却”;B表顺承,“就”/表转折“竟然”;D助,主谓取独,/近指代词,可译为“这”。【小题1】疑问句,其余为倒装句。

    【小题1】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小题1】(1)“道至大”1分,“莫”1分,“盖少贬”1分,4分。(2)“苟”1分,“后义,先利”1分“不餍”1分。

    (3)乐、忧“意动用法1分,”王'1分,倒装1分。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

    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

    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

    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 ”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

    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

    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

    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

    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 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

    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

    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尸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4.课外文言阅读(共12分)学无早晚?

    【答案】【小题1】随意,懈怠 到……去 破 比【小题2】①学习无早晚,只是怕开始时勤奋,后来却懈怠了。

    ②我知道他一定比鸡鸣时出发的人先到达目的地。【小题3】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能补拙 一寸光阴一寸金【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随、适”的意思理解起来较难一点,要根据语境去推断。 “敝、于”都是文言文里面的常见常用词,意思明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但、始勤终随”等。

    “但”意思较为固定,应译为“只,只是”,“始勤终随”顾名思义,即开始时勤奋,后来却懈怠了。 理解了这些关键字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小题3】试题分析:“关于‘勤’的名句”平时积累的应有不少,在课本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中,我们应有积累一些事例和名言。

    如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

    点评:语文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平时的积累没准在何时就会派上用场。因此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积累一些成语故事、名人名言、俗语歇后语、古诗文名句等。

    这样,不仅可以在考试时备不时之需,还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自己的品味。

    5.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8分)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也? 爱问

    【答案】【小题1】A【小题1】C【小题1】A【小题1】A【小题1】又以荔蔬食积久/非赢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令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小题1】①虞荔随问随答(或立即、立刻、马上),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垂感到十分惊奇(诧异)。②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看望询问他。

    【答案解析】【小题1】过:拜访【小题1】乃:于是,副词 A.代词,相当于“之”译为“他”/句末语气助词; B.介词,因为/连词,表修饰关系; D.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小题1】④表现他的才能,⑥表现他对弟弟的牵挂【小题1】“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不符合文意,应是“衡阳王征召他当主簿”【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虚词:所、曰、乃等。 4分,该断不断、不该断断了均算错,每错3处扣1分。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①3分,“辄”1分, “异”1分,句意1分②3分,“引”1分,“顾问”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

    祖父虞权、在粱朝任延尉卿、水嘉太守。父亲虞检,任平北始兴王咨议参军。

    虞荔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岁那年,随从堂伯父虞阐去探望太常陆垂,陆垂问虞荔《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佳觉得他很奇异。

    又曾经拜访不就朝廷征聘的士人何胤,当时太守衡阳王也造访他,何胤把虞荔的情况告诉衡阳王,衡阳王要见虞荔,虞荔推辞说“没有名片(担任官职),不可拜见。”衡阳王因为虞荔有高尚的志行,向来敬重他,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到成年时,有美好的风度仪表,博览古代典籍,善于作文章。

    脱去平民布衣,被任命为法曹外兵参军,兼任丹阳诏狱正。梁武帝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于是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将碑文刻石,陈列于馆中,又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

    不久任用为司文耶,升为通直散骑侍耶,兼任中书舍人。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官员;多参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惟有虞荔和顾协淡泊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里,只因为通晓文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

    接着主管大著作的职务。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不久台城失陷,哀情丧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所担任职务待遇高而重,但是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谋求。

    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看望询问他。 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做法,这万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

    那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宝应,虞荔每次谈到他就流泪。文帝哀怜地对他说”我也有弟弟在远万,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

    ”于是下发诏令给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伤感生病,五帝几次亲往看望。

    命令虞荔将家中人搬进官署居住,虞荔认为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许可,于是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 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诏令说:“能诚心地穿布衣吃素食,是应当作为高尚的节操,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现在给你鱼肉,不准固执地遵守你所持有的布衣素食的做法。”

    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文帝对此感到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名衔,谥号叫做德子。 到他的丧枢送还故乡时,文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的人认为是很荣耀的事。

    6.(新版)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新编答案

    80 都御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里。

    在南京做官的同乡人,只有户部苏民怀一个人。苏民怀检查清点海瑞做官的俸禄,竹箱中只有八两银子,两丈麻布,几件旧衣服罢了。

    像这样的都御史怎么会多呢?王凤洲对海瑞评价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党。”这九个字写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81 墨家有一个领袖叫腹朜(月改黄),居住在秦国。

    他的儿子杀了人。秦国的惠王(对他)说:“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没有别的儿子。

    寡人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先生你这件事就听我的吧。”

    腹朜(月改黄)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说:‘杀人的人处死,伤人的人处刑。’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

    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应该遵守)的大义啊。王您虽为了他开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杀他,腹朜(月改黄)我却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

    腹朜(月改黄)不听惠王的,还是杀了儿子。儿子,每个人私人所爱啊,忍受私利而行大义,领袖[腹朜(月改黄)]可说是公道啊。

    82 太原有个叫闵仲叔的人,世人都说他是有气节的人,即使是周党那样廉洁清高的人也自以为不如闵仲叔。周党见到闵仲叔口中含着菽兰来喝水,给他生蒜,闵仲叔接受了却没有吃。

    建武年中,闵仲叔受司徒侯霸的征召做了官。等到他上任,司徒侯霸不用政事来问他,只是让他做一些出力的活儿罢了。

    仲叔悔恨地说: “开始受到您的任命时,我又高兴又害怕,现在见到了您,我既没有了兴奋也没了恐惧。如果您觉得仲叔才智不足以来谈论政事,您就不应该征召我来做官。

    既然征召我来却又不用我,是浪费了。”于是他辞去官职,扔下官印走了。

    83 杨震小时候很好学……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 “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84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吗 ?”(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

    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平公说:“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

    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 “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85 宋濂曾经在自己的家中与客人饮酒,皇帝派人进行秘密的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在座的宾客是哪些人?吃了什么食物?宋濂一一将事实回答。

    皇帝笑着说:好啊,你没有欺骗我。皇帝曾经私下召见大臣们,向他们询问朝廷的官员是好是坏,宋濂只列举那些好的来回答。

    他说:“那些好的官员能和我友好相处,所以我知道他们。那些不好的官员,我不了解他们。”

    86裴佶姑父外廉内贪 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官声很好,被认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赶上姑夫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崔昭何许人也,众口一致说他好。

    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

    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说:“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夫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门人一顿,让门人用鞭子将崔刺史赶出府门。

    过了很长工夫,这位崔刺史整束衣带强行拜见裴佶的姑夫。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

    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做食饭。

    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踞骄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有恩于人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去,到学堂休息去。”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匹。

    87李林甫口蜜腹剑 李林甫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由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听的话,而暗中却阴谋陷害。

    所以世人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88秦桧专横跋扈 秦桧。

    7.(新版)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新编答案

    80 都御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里。

    在南京做官的同乡人,只有户部苏民怀一个人。苏民怀检查清点海瑞做官的俸禄,竹箱中只有八两银子,两丈麻布,几件旧衣服罢了。

    像这样的都御史怎么会多呢?王凤洲对海瑞评价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党。”这九个字写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81 墨家有一个领袖叫腹朜(月改黄),居住在秦国。

    他的儿子杀了人。秦国的惠王(对他)说:“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没有别的儿子。

    寡人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先生你这件事就听我的吧。”

    腹朜(月改黄)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说:‘杀人的人处死,伤人的人处刑。’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

    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应该遵守)的大义啊。王您虽为了他开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杀他,腹朜(月改黄)我却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

    腹朜(月改黄)不听惠王的,还是杀了儿子。儿子,每个人私人所爱啊,忍受私利而行大义,领袖[腹朜(月改黄)]可说是公道啊。

    82 太原有个叫闵仲叔的人,世人都说他是有气节的人,即使是周党那样廉洁清高的人也自以为不如闵仲叔。周党见到闵仲叔口中含着菽兰来喝水,给他生蒜,闵仲叔接受了却没有吃。

    建武年中,闵仲叔受司徒侯霸的征召做了官。等到他上任,司徒侯霸不用政事来问他,只是让他做一些出力的活儿罢了。

    仲叔悔恨地说: “开始受到您的任命时,我又高兴又害怕,现在见到了您,我既没有了兴奋也没了恐惧。如果您觉得仲叔才智不足以来谈论政事,您就不应该征召我来做官。

    既然征召我来却又不用我,是浪费了。”于是他辞去官职,扔下官印走了。

    83 杨震小时候很好学……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 “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84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吗 ?”(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

    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平公说:“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

    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 “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85 宋濂曾经在自己的家中与客人饮酒,皇帝派人进行秘密的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在座的宾客是哪些人?吃了什么食物?宋濂一一将事实回答。

    皇帝笑着说:好啊,你没有欺骗我。皇帝曾经私下召见大臣们,向他们询问朝廷的官员是好是坏,宋濂只列举那些好的来回答。

    他说:“那些好的官员能和我友好相处,所以我知道他们。那些不好的官员,我不了解他们。”

    86裴佶姑父外廉内贪 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官声很好,被认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赶上姑夫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崔昭何许人也,众口一致说他好。

    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

    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说:“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夫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门人一顿,让门人用鞭子将崔刺史赶出府门。

    过了很长工夫,这位崔刺史整束衣带强行拜见裴佶的姑夫。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

    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做食饭。

    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踞骄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有恩于人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去,到学堂休息去。”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匹。

    87李林甫口蜜腹剑 李林甫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由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听的话,而暗中却阴谋陷害。

    所以世人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88秦桧专横跋扈 秦桧。

    8.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材料

    虽然是从别人黏贴过来的,但是我好不容易找到有题目和答案的,并且区别开来,希望你能采纳,感激不尽。

    1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

    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

    ⑧凝: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 严子陵。

    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

    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守 ②泱泱 ③已 ④易 ⑤盛 ⑥扣 ⑦颔首 2.翻译: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 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2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

    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③,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④ 中耳。

    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

    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⑥,盗贼亦皆罢。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⑦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 约,劝务农桑。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

    此指郡太守。②海濒:海边。

    ③圣化:皇帝的教化。④潢池:即池塘。

    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⑤钩:镰刀。

    ⑥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⑦齐:渤海郡古为齐地。

    [文言知识] “饥"、“劝"及其他。“饥"本指灾荒,上文“渤海左右郡岁饥”,“岁饥”即荒年。

    又,《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大饥”即大规模灾荒。但“饥"后来也指“饥饿”,上文“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其中“饥寒"即指饥饿与寒冷。

    再说“劝”。上文“劝务农桑”中的“劝",解为“鼓励"、“勉励",句意为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劝学”即勉励(他人)学习。但后代也有将“劝”作为“劝阻”用的。

    文言中的这种词义现象要特别注意,一不小心就会搞错。再如“恨”,它既可指“怨恨”,又可解为“遗憾"。

    《前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桓帝、汉灵帝是“先帝”(刘备)的祖上,纵然他们昏庸,刘备也不可能“怨恨”他们,因此“痛恨”要解释为“痛心与遗憾”。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并 ②禽 ③举 ④副 ⑤恤 ⑥说 ⑦遣还 ⑧罢 ⑨得 ⑩躬 ⑩犊 ⑩课 2.翻译:①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②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③移书敕属县 ④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3.理解:“好末技"中的“末技”是指 3里社祈晴文①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

    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⑥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⑧,视民之穷而不恤。

    民以其不足罪,固⑨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⑩以答神贶⑾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

    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⑿之!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①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

    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②树艺:种植。

    ⑧秋:好收成。④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

    ⑥旬月:一月。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

    ⑦委:剩下的。⑧昏冥:昏庸。

    ⑨固:同“故”。⑩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

    ⑧贶(k uàn g):赐。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