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凝传节选文言文答案(《“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

    1.《“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

    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

    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

    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

    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

    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 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

    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

    请为宣敕①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

    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 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

    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 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

    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

    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选自《新五代史杂传·和凝》,有删改)【注】①宣敕:诏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独好礼文士 礼:以礼对待B.吾恨未得死所尔 恨:怨恨C.每倾赀以交之 赀:财物D.因妻之以女 妻:嫁给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不意晋兵之速也 审容膝之易安B.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尔其谨事之 围之不继,吾其还也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和凝自幼聪明,考取进士后,被贺瑰召为从事。 当瑰战败逃走时,他不离不弃,独自跟随,并临危不惧,射杀追兵,救了瑰的性命,忠勇可敬。

    B.和凝知人识人,为国选拔人才,自信又有胆识,在担任贡举之职时,他敢于破旧规,拆掉荆门,打开省门,所录取的进士均为当时才名杰出之士。C.和凝深得晋高祖的喜爱,多次被召见询问时事,他有远见卓识,料定已有反心的安从进必将趁高祖幸邺时谋反,于是帮助高祖预先谋划,平定叛乱。

    D.和凝作为主考官,乐于行善,喜欢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的进士,如所选进士及第第五名的范质,后来当了宰相,时人都为和凝此举感到荣耀。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 (3分)译文:(2)先人者,所以夺人也。

    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4分)译文:(3)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

    (3分)译文:参考答案:4.(3分)B 恨:遗憾 (“恨”在古代语义轻)。 5.(3分)A 之: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以:介词,用/介词,由于;C于:介词,在/介词,给;D其: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要“一定“应当”/副词,表示婉商语气,“还是”。)6.(3分)D “好称道后进之士”并不是“喜欢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的进士”,“后进”是“后辈”的意思。

    7.(1)(3分)不久,有一名骑兵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兵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已而”1分,“几及”1分,全句通畅1分。)

    (2)(4分)先于别人采取行动的人,就能制服别人。 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

    (“先人”1分,“所以”1分,“将”1分,全句通畅1分。)(3)(3分)唐代旧例,主管贡举的官吏在录取进士时,以自己当年及第的名次为最尊。

    (“故事”1分,“重”1分,全句通畅1分。 )附:参考译文和凝字成绩,郓洲须昌人。

    他的九世祖和逢尧曾任唐朝检察御史,从逢尧以下,后世都没有做官读书的。和凝的父亲和矩,喜欢喝酒,不拘小节,然而特别喜欢接纳文人,常常倾尽家财来交结文人。

    因此和凝跟着结识了一些文人。 和凝从小就聪明伶俐,姿态俊秀,神采奕奕。

    考取进士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聘他担任从事。贺瑰与后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被打败了,逃跑时只有和凝跟随着他。

    贺瑰回过头来看见和凝,挥手让他走开。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知己的人死,我为自己没有死的好处所而感到遗憾,怎么能走开呢!”不久,有一名骑兵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兵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贺瑰因此幸免于难。

    贺瑰回来,告诫他的孩子们说:“和凝这年轻人,有志。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爱

    【答案】【小题1】B【小题1】C【小题1】D【小题1】(1)(5分)先帝夺取天下,不认为我不贤,我的谋略没有不被采用的。

    (2)(5分)段凝已有二心,和赵岩、张汉杰相勾结,王彦章向来刚烈,气愤梁一天天削弱,而痛恨赵岩等人的所作所为。 【答案解析】【小题1】间:秘密,暗中。

    【小题1】①②④与忠义正直无关。【小题1】末帝初疑其事,并非“立即”。

    【小题1】(1)“以”“不肖”“所”“用”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异志”“交通”“削”“嫉”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年轻时当兵,侍奉梁太祖。

    王彦章为人骁悍勇猛有力,能赤脚踩在荆棘上走一百步。手持一杆铁枪,骑马奔驰冲杀,迅猛如飞,而没有别的人能举起他的铁枪,军中称他为王铁枪。

    梁、晋争夺天下,彼此成为劲敌,惟独王彦章心里常常轻视晋王,对人说:“亚次不过是斗鸡小儿罢了,哪里值得畏惧呢!”晋军攻破澶州,俘获王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住宅,供给的东西很齐备,秘密派使臣招降王彦章,王彦章斩杀使臣自绝后路。 但晋人害怕王彦章在梁,一定要招降他,对他的妻子儿女更好了。

    这时,晋已完全占据黄河以北,用铁锁截断德胜口,在黄河南、北两岸修筑两座城寨,号称“夹寨”。而梁末帝昏庸无道糊涂妄为,小人赵岩、张汉杰等专权,大臣老将多遭受谗言离间,王彦章虽任招讨副使,而谋略不被采用。

    龙德三年夏,晋攻占郓州,梁人十分恐惧,宰相敬翔考虑到事情危急,把绳子藏在靴中,进宫见梁末帝,哭泣着说:“先帝夺取天下,不认为我不贤,我的谋略无不被采用。如今强敌还没有消灭,陛下忽视我的意见,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于是拿出绳子准备自缢。

    梁末帝让人制止他,问他想说什么。 敬翔说:“事情危急了,非王彦章不行!”梁末帝一是召王彦章任摺讨使,任命段凝为副使。

    梁末帝询问破敌的期限,王彦章同答说:“三天。”左右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王彦章接受任命出征,疾行两天赶到滑州,摆酒大宴,暗中派人在杨村准备战船。 命令六百身穿铠甲的士兵都手持大斧,载上锻铁的工匠。

    带上鼓风器和柴炭,顺水而下。王彦章聚集众人饮酒,酒喝到一半,假装起身更衣,率领几千精兵,沿河奔赴德胜口,船中的士兵挑起铁锁把它烧断,趁势用大斧砍断浮桥,而王彦章率兵猛攻南城,浮桥已断,南城于是被攻破,大概是三天吧。

    这时,段凝已有二心,和赵岩、张汉杰相勾结,王彦章素来刚烈,气愤梁一天天削弱,而痛恨赵岩等人的所作所为,曾对人说:“等到我攻破贼军回来,将诛杀奸臣来告知天下。”赵岩等人听说后很害怕,和段凝协力想搞垮他。

    攻破南城时,王彦章和段凝分别撰写捷报奏闻,段凝派人告诉赵岩等人隐瞒王彦章的捷报而上报自己的,梁末帝开初还怀疑这事,不久使臣到军中,只是赏赐慰劳段凝而不赏赐王彦章,士兵们都大惊失色。 王彦章是个武臣,没有读过书,常用俗语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他对于忠义,大概是出自天性。王彦章是个武臣,没有读过书,常用俗语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他对于忠义,大概是出自天性。

    文言文,节选,答案

    3.《汉书•贾谊传(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汉书•贾谊传(节选)班固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谕。其辞曰:恭承嘉惠兮,竢罪长沙。

    仄(侧)闻①屈原兮,自湛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乌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②翱翔。

    阘茸③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④混兮,谓跖、蹻⑤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

    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父荐屦,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注] ①侧闻:传闻②鸱鸮(chīxiāo):像猫头鹰一类的鸟。③阘茸(tàróng):缺德无才之人。

    ④随、夷:随,卞随,商汤时贤人;夷,伯夷,周初之人。⑤跖、蹻:跖,盗跖;蹻,庄蹻,楚盗。

    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B.颇通诸家之书 其说皆谊发之C.廷尉乃言谊年少 乃草具其仪法D.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为赋以吊屈原9。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洛阳人也”是传记体文章一般都有的内容。B.“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写出了贾谊才华出众。

    C.“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写出贾谊确实给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 D.“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指出了贾谊被天子疏远的原因。10。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是通过河南守吴公的推荐而被文帝赏识的。

    B。 贾谊年轻有才华,为当时朝中“诸老先生”所不能及的。

    C。当天子准备提拔贾谊为公卿之位时,遭到谗言而被贬。

    D。文章最后一段,贾谊写“辞”只是为了表现他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佩。

    11。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9分)(1)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3分)译文: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分)译文:⑶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译文:参考答案:8.C于是。

    说明:A项①凭,凭借;②把,拿。B项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②代词,代前面的“其说”。

    D项①是;②写。9.D 贾谊被皇帝疏远的原因是被小人进了谗言。

    10 .D 不仅仅是表示他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佩,也有身世的寄托,因为与屈原遭遇相似,引起共鸣。11。

    (1)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很不愉快,在渡过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2)(3)略[参考译文]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赋文这样说:我恭奉天子诏命,带罪来到长沙任职。曾听说过屈原啊,是自沉汨罗江而长逝。

    今天我来到湘江边上,托江水来敬吊先生的英灵。

    4.和凝传译文

    和凝字成绩,是郓州须昌人。和凝的父亲和矩,嗜酒成性,不拘小节,然而独自喜欢礼遇文士,常常倾其所有来交友,所以和凝能够与文士交游。和凝幼年聪明,形神秀发。考中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聘为从事。贺瑰与后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战败逃走,只有和凝跟随,贺瑰回头看见和凝,叫他离开。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知己者死,我只遗憾没有得到为你死的机会,怎能离开你呀!”不久有一个骑兵快追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叱也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杀了他,贺瑰因此得安全退走。贺瑰回去后对他的几个儿子说:“和先生,是有志的义士,以后必然富贵,你们要好好待他。”因此把女儿嫁给他。

    天成年间,和凝升殿中侍御史,又升主客员外郎,主管制诰,当翰林学士,主管贡举。那时许多进士轻浮浅薄,喜欢大声吵嚷来动摇主司。主司每次放榜,就在用荆棘围在周围,关闭省门,断绝人们出入已是常事。和凝撤除荆棘大开省门,而进士们都严肃庄重没人喧哗,录取的进士都是当时的俊秀,人们称赞他选中了人才。

    和凝喜欢装饰车子,更换服装,写文章以多为好,有集子百余卷,曾自己刻版刊行于世,见到的人有许多非议。然而性乐善,喜欢夸赞后进之士。唐惯例,主管贡举者所选中的进士,以自己及第时的名次为重。凝考中进士时第五,后来主管贡举,选择范质为第五。后来范质当了宰相,封鲁国公,做官做到太子太傅,都跟和凝相同,当时人认为很荣耀。

    5.文言文翻译 和凝传第三段

    后晋初,朝廷授予和凝端明殿学士,兼管度支,同时任翰林院学士承旨。

    高祖多次召见他,以时事询问他,他的回答都能让高祖满意。天福五年,朝廷授予他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

    高祖将要到邺都,当时在襄州的安从进已表现出要谋反的迹象。和凝说:“高祖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乘机反叛,您看该怎么办?”高祖说:“你看该怎么办?”和凝回答:“先于别人采取行动的人,就能制服别人。

    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高祖认为这样非常好。

    这时,郑王担任开封尹,留下来不跟随高祖去邺,高祖就授给他诏书。高祖到了邺,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

    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刚去邺,没料到晋兵会迅速出动,行军到花山,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出帝即位,加授和凝右仆射。

    一年后,免掉他的平章事官职,升为左仆射。

    6.《新五代史·和凝传》的翻译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

    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

    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译文】和凝,字成绩,郓洲须昌人。他的九世祖和逢尧曾任唐朝检察御史,从他以后,后世都没有做官读书的。和凝的父亲和炬,喜欢喝酒,不拘小节,然而特别喜欢接纳文人,常常倾尽家财来交接文人。因此和凝结识了一些文人。和凝从小就聪明伶俐,姿态俊秀,神采奕奕。考取进士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聘他担任从事。贺瑰与后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被打败了,逃跑时只有和凝跟随着他。贺瑰回过头来看见和凝,挥手让他赶快走。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我常为自己没有死的处所而感到遗憾,怎么能离开您呢!”过了一会,有一名敌骑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士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贺瑰因此幸免于难。贺瑰回来,告诫他的孩子们说:“和凝这年轻人,有志气,讲义气,以后必然会富贵,你们要好好侍奉他!”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和凝。

    天成年间,朝廷授予和凝郎中侍御史一职,后和凝多次升官至主客员外郎,主管皇帝的诏书;又担任翰林学士,主管贡举等。当时,进士中有很多轻浮的人,喜欢吵吵闹闹对待主考部门。主考部门每次公布考榜,就事先围上荆棘,关上省门,不让人出入,以至成为常规。和凝拆掉荆棘,打开省门,考生见了考榜也不再吵吵闹闹,所录取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人,称的上是得了人才。

    后晋初,朝廷授予和凝端明殿学士,兼管度支,同时任翰林院学士承旨。高祖多次召见他,以时事询问他,他的回答都能让高祖满意。天福五年,朝廷授予他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

    高祖将要到邺都,当时在襄州的安从进已表现出要谋反的迹象。和凝说:“高祖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乘机反叛,您看该怎么办?”高祖说:“你看该怎么办?”和凝回答:“先于别人采取行动的人,就能制服别人。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高祖认为这样非常好。这时,郑王担任开封尹,留下来不跟随高祖去邺,高祖就授给他诏书。高祖到了邺,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刚去邺,没料到晋兵会迅速出动,行军到花山,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出帝即位,加授和凝右仆射。一年后,免掉他的平章事官职,升为左仆射。

    后汉高祖时,授他太子太傅,封为鲁国公。显德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侍中。

    和凝喜欢装饰车子和章服,写文章把多作为富有,有一百多卷的集子,曾经自己刻板行印于世,有识之士多批评此事。但他天性喜欢做善事,喜欢表扬后起的文士。唐代旧例,主管贡举的官吏在录取进士时,以自己当年及第的名次为最尊。和凝考中进士时的名次是第五,后来他主持贡举,就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做到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都与和凝相同,当时人以此为荣耀。

    7.王彦章文言文阅读翻译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他勇猛很有力气,能光着脚踩在荆棘上走一百步。梁、晋争夺天下,彼此成为劲敌。

    晋人俘获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居住的宅第,供给的物资非常周全,(然后晋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将使者斩首而断绝了自己的退路。

    但是晋人惧怕彦章在梁国,决心招他归顺,(因此)更加厚待他的妻子儿女。这时,晋国已经全部占有黄河以北的地区,而梁末帝昏庸无能,奸邪的小人赵岩、张汉杰等当权,有名望的大臣老将多被他们的谗言所害。

    龙德三年夏,晋攻取郓州,梁人十分恐惧。宰相敬翔入朝见末帝,哭泣说:“如今强敌还没有消灭,陛下忽视我的意见,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末帝问他想说什么话,敬翔说:“事情很紧急了,非用彦章不可!”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让段凝担任副将。

    当时庄宗在魏地,命朱守殷驻守夹寨,庄宗听说彦章担任招讨使,惊慌地说:“彦章骁勇善战,我常避开他的锋芒,不是守殷所能抵挡得了的。”立即率军前去救援守殷。

    等庄宗赶到时,南城已被彦章攻破。这时段凝已对梁早有二心,与赵岩、张汉杰等人勾结窜通。

    彦章为梁的国力一天天地衰微感到愤怒,并痛恨赵岩等奸臣的所作所为,曾经对人说:“等我破贼之后返回,一定诛杀奸臣来向天下百姓谢罪。” 赵岩等人听到后非常害怕,于是与段凝互相配合极力排挤、陷害彦章,(梁末帝)于是罢免了彦章的官职。

    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征召彦章命他率少量人马驻守注东路,彦章因兵少而战败,被晋人活捉。彦章是个武人没有读过书,经常用民间俗话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敬爱他骁勇善战,想保全他的性命,彦章推辞说:“我与陛下血战了十多年,如今兵败被俘走投无路,不处死我还等什么?况且我深受梁国的恩惠,不死就无法报答,哪有早上为梁效力而晚上又为晋效力的道理,这样我活着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呢?”于是彦章被杀,享年六十一岁。

    和凝传节选文言文答案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