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与裴迪秀才書的文言文翻譯(山中与裴迪秀才书的原文与翻译)

    1.山中与裴迪秀才书的原文与翻译

    【山中与秀才裴迪书〔1〕】 (唐)王 维 近腊月下〔2〕,景气和畅〔3〕,故山殊可过〔4〕。

    足下方温经〔5〕,猥不敢相烦〔6〕。辄便往山中〔7〕,憩感配寺〔8〕,与山僧饭讫而去〔9〕。

    北涉玄灞〔10〕,清月映郭〔11〕。夜登华子冈〔12〕,辋水沦涟〔13〕,与月上下〔14〕,寒山远火〔15〕,明灭林外〔16〕。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17〕;村墟夜舂〔18〕,复与疏钟相间〔19〕。此时独坐,僮仆静默〔20〕,多思曩昔携手赋诗〔21〕,步仄径〔22〕,临清流也〔23〕。

    当待春中〔24〕,草木蔓发〔25〕,春山可望〔26〕,轻鯈出水〔27〕,白鸥矫翼〔28〕,露湿青皋〔29〕,麦陇朝雊〔30〕。斯之不远〔31〕,倘能从我游乎〔32〕?非子天机清妙者〔33〕,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34〕!然是中有深趣矣〔35〕。

    无忽〔36〕。 因驮黄蘖人往〔37〕,不一〔38〕。

    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 〔1〕山中:指陕西蓝田南的峣山之中。

    作者王维晚年隐居在辋川别业,庄址即在蓝田西南辋谷川口,即峣山之口。裴迪:作者的好友,曾共隐于终南山,后又常同游辋川别业,诗歌唱和。

    天宝后曾任蜀州刺史(见《唐诗纪事》)。此称“秀才”,则当时尚未做官。

    “秀才”是唐初科举的一个名目,也用作才学之士的通称。 〔2〕腊月:农历十二月。

    〔3〕景气和畅:意谓天气不太冷,景物还可观。景气:景色,气候。

    〔4〕故山:谓旧居的山林,即指辋川别业。殊:等于说“颇”、“很”,表示强调语气。

    过:过访,谓前往一游。 〔5〕方:正在;足下:称裴迪。

    温经:温习经书,意谓用功。 〔6〕猥(Wěi):鄙贱,等于说“鄙人”,谦称自己。

    相烦:谓使裴迪麻烦,指不邀请裴迪共游辋川。相:指代性副词,可译为“您”。

    烦:打扰。 〔7〕辄:随即,就。

    〔8〕憩(qì):休息。感配寺:在蓝田县城,一作“感化寺”。

    〔9〕山僧:指感配寺中和尚。饭讫:吃了饭。

    迄:完;去:离开感配寺。 〔10〕涉:渡水。

    玄:黑色,此处形容水色深黝。灞:灞水,源出蓝田东,西南入蓝水,又折入辋水,是作者往辋川途经的河流。

    潘岳《西征赋》:“玄灞素浐。”此用其语。

    〔11〕清月映郭:写水中倒影,显出渡水所见景象,点出傍晚入夜时分。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掸定侧剐乇溉岔税唱粳道外城。

    〔12〕华子冈:作者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这句显出作者已到辋川别业。

    〔13〕辋水:即辋川,又称辋谷水,水口在峣山口两峡之中,即为辋川别业庄园。沦涟:风吹水面,漾起微波。

    〔14〕与月上下:形容微波拥月影一起荡漾。 〔15〕远火:远处的灯火。

    〔16〕明灭:忽明忽暗。 〔17〕吠声如豹:形容山林空寂,狗叫声异常凄厉惊人。

    〔18〕村墟:村落。舂(chōng):舂米,此指村民舂米声;舂(chōng):用杵臼捣谷。

    〔19〕疏钟:谓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古代寺庙有击钟报时作息的习惯,此指山寺夜钟。

    相间:谓舂米声和钟声互相混杂。间(jiàn):夹杂,交错。

    〔20〕静默:安静不出声,指已休息。 〔21〕曩(nǎng)昔:从前,指与裴迪同游辋川的日子。

    〔22〕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仄(zè)径:小路。

    〔23〕临:来到。流:水流,河水。

    〔24〕当待:等到。春中:春天里。

    〔25〕蔓发:蔓延生长。 〔26〕望:这里指观赏。

    〔27〕轻鲦(tiáo):白鲦,一种身体修长,狭长扁薄的淡水鱼,小的仅一二寸长。游动轻捷的小鱼,故名“轻”。

    〔28〕鸥:水鸟名,羽毛多白色。矫翼:展翅。

    〔29〕青皋(gāo):春草丛生的水岸边。 〔30〕麦陇:谓小麦田。

    雊(gòu):野鸡鸣声。春天麦苗茁长时,野鸡也开始飞鸣。

    王维《渭川田家》:“雉雊麦苗秀。”与此句意同。

    〔31〕斯:这,指上七句所想望的辋川春景。这句是说,美好的春天就快来到了。

    〔32〕倘,倘若;从:跟从。 〔33〕子:称裴迪。

    天机清妙:天赋清高美好的气质,指思想情趣不同凡俗。 〔34〕不急之务:指游览观赏辋川山水春色。

    〔35〕是中:这中间 〔36〕无忽:不要疏忽,意谓切莫忘忽。“无”,通“毋”。

    〔37〕因驮:趁药农驮黄蘖进城的方便捎信前往。黄蘖(niè):落叶乔木,夏开小黄花,秋结黄豆似的小圆果实,可入药,它的内茎皮可作染料,也可入药。

    这句是说,乘背送黄蘖的人前去之便,写了这信。 〔38〕不一:书信的套语,表示信写得匆忙,不及一一全面问候。

    翻译: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

    2.山中与裴迪秀才书答案

    参考答案:

    第1段:“北涉玄灞……复与疏钟相间。”天上的明月,清光朗朗。月光下,轻风吹过,辋水柔波潋滟。远望,一抹远山的暗影,村河边点点渔火。寂静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并疏疏落落的寺庙钟声,时断时续的舂米声,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

    第2段:“当待春中……麦陇朝雊。”春天的蓝田山,风景绝佳。树木青青,芳草碧碧,游鱼嬉戏于清流,白鸥展翅与晴空。早晨,珠露圆润, 闪亮在草尖、麦苗上,清晨野鸡在麦地里鸣叫。

    第1段描写,是蓝田山的冬夜图,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第2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1 足下方温经

    2 与山僧饭讫而去

    3 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4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5 山中人王维白

    设题意图:让学生联系课文掌握古汉语中的常用词语。

    参考答案:

    1 方:正,正在。

    2 讫:罢,结束。

    3 曩昔:以往,从前。

    4 是中:这当中。

    5 忽:不注意,忘记。

    6 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三、试将下面王维的三首诗与本文比较阅读,说说它们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相通之处。

    (诗略)

    设题意图:这是一道拓展题,本文与王维在诗中营造的意境有许多相似之处,让学生比较欣赏王维的诗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参考答案:

    诗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相通之处是,善于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美,善于把对自然的热爱欣喜之情融于景物描绘的过程中,这样诗文便处处荡漾着诗情画意。王维的诗和文中都有禅意,其中常用“寒”“空”“清”“冷”等字,营造一种空灵凄清的意境。王维工诗善画,苏轼评价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和三首诗都写景如画,是诗画结合的典范。

    文言文,秀才,山中,裴迪

    3.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本篇选自《王右丞集》。这是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写给好友裴迪的一封短信,一则精美的山水小品,一首动人的散文诗,一幅杰出的有声画。信中描叙山水景象,表现孤寂意境,抒发深挚友情,邀请好友来游

    补充知识:

    它的艺术特点是擅长写景,善于熔情,含蓄地表现独特意境。“夜登华子冈”,把冬夜月下山庄风物描绘得十分出色,光与声相衬托,静以动而愈寂。荡漾的水月,闪烁的远火,令人感到夜风吹来寒意;凄厉的犬吠,断续的夜舂和疏钟,使你陡然惊觉空旷和寂寞。此刻分外需要友情的温暖,然而好友不在,一片惆怅。这正如他的《辋川集·华子冈》所咏:“飞鸟去不尽,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连山秋色和冬夜月色不同,但独自伫立山冈的空寂惆怅则同。与此对比的是“当待春中”的热烈期望,把辋川山庄的春天风光想像得生气蓬勃,有声有色,形象飞动,情调高扬,宛然一幅花卉鸟兽的嬉春图,表现出作者对友情的展望和对生活的向往。可见作者夜眺冬景,期待春光,写处境孤寂,望将来欢聚,即景熔情,就境铸 意,所以绘山水而怀友情,企求清高脱俗,却是热爱生活。也许这就是他所谓的“是中有深趣”吧。 信中随性所至,记游写景,几乎满纸是人与自然往还的生趣。苏东坡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说他诗画艺术的创造。可是我们看过这一篇书信,直感到他的生活也是艺术的创造,何尝不是生趣盎然,充盈着诗意呢?

    一个人活在世上,可以没有巨额的财富,可以没有显赫的地位,也可以没有炙手的权势,但是不可以没有一点点诗意。生活缺少了诗意,身体常如槁木,精神恰似死灰,一日一日地过去,也只是一日一日地重复,了无生趣可言。所谓生活的诗意,似乎有一些难于理解,其实,我们何尝需要去理解呢?我们需要的只是感受。春赏群花浪漫,夏听蝉噪蛙鸣,秋醉金风送爽,冬对玉树琼枝——这便是生活的诗意。

    生活中本有诗意,只是一般人心中有太多牵绊,所谓名缰利索,俗念尘心;或者种种琐屑的东西占据了我们的思想,侵蚀了我们的精神,使我们很难听见本心的呼唤。如此,则见流云不觉飘逸,望飞瀑难闻雷鸣。很多时候,人是需要独处的。独处使人沉静,沉静使人超越。佛徒要在打座中见真性,哲人则在冥想中作逍遥游,体悟宇宙人生的妙谛。至于芸芸众生,何妨用独处来淘洗本心,以导引自我,照见生趣,让生活洋溢出诗意呢!

    生活本不缺诗意,缺的是我们去寻找与发现的眼睛,独立的思想,感受的心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随父搬家至蒲(今山西永济),为蒲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授大乐丞。因事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734)擢右拾遗,累官至文部郎中、给事中。天宝十五载(756)安禄山叛乱,长安失陷,王维为叛军俘获,被迫接受伪官。唐肃宗返长安,王维因弟王缙愿削官为兄赎罪,仅受降职处分,为太子中允,后终于尚书右丞。他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又是一代画宗,也精通音乐,是个多方面发展的艺术家。大约在四十岁以后,他长期隐居在终南山及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晚年虔奉佛教。今存《王右丞集》。

    4.《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

    现在接近十二月末,峣(yáo)山的景物优美、气候宜人,很值得游赏。我知道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

    (归 途中)北行涉过灞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波澜在月光照耀下起伏荡漾。还有远山上的树林间有火光忽明忽暗。还可 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村中舂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此时)僮仆都已休息,只有我独自静坐,常常回忆起往日, 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待 到来年春季,草转青,树萌芽,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小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你能不能 与我一起来游赏呢?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然而,这中间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千万不可疏忽错过。托运送黄 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尽言。山中人王维说。

    5.《山中与秀才迪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作者】王维 【朝代】唐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

    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不一一详述了。托他带给你这封信。

    扩展资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篇散文,本为书信,因其有诗歌美感与韵律,成为唐朝文散名作。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等景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写作背景:

    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

    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他们又经常“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

    6.山中与裴迪秀才书的注释释文

    〔1〕山中:指陕西蓝田南的峣山之中。

    作者王维晚年隐居在辋川别业,庄址即在蓝田西南辋谷川口,即峣山之口。裴迪:作者的好友,曾共隐于终南山,后又常同游辋川别业,诗歌唱和。

    天宝后曾任蜀州刺史(见《唐诗纪事》)。此称“秀才”,则当时尚未做官。

    “秀才”是唐初科举的一个名目,也用作才学之士的通称。〔2〕腊月:农历十二月。

    〔3〕景气和畅:意谓天气不太冷,景物还可观。景气:景色,气候。

    〔4〕故山:谓旧居的山林,即指辋川别业。殊:等于说“颇”、“很”,表示强调语气。

    过:过访,谓前往一游。〔5〕方:正在;足下:称裴迪。

    温经:温习经书,意谓用功。〔6〕猥(Wěi):鄙贱,等于说“鄙人”,谦称自己。

    相烦:谓使裴迪麻烦,指不邀请裴迪共游辋川。相:指代性副词,可译为“您”。

    烦:打扰。〔7〕辄:随即,就。

    〔8〕憩(qì):休息。感配寺:在蓝田县城,一作“感化寺”。

    〔9〕山僧:指感配寺中和尚。饭讫:吃了饭。

    迄:完;去:离开感配寺。〔10〕涉:渡水。

    玄:黑色,此处形容水色深黝。灞:灞水,源出蓝田东,西南入蓝水,又折入辋水,是作者往辋川途经的河流。

    潘岳《西征赋》:“玄灞素浐。”此用其语。

    〔11〕清月映郭:写水中倒影,显出渡水所见景象,点出傍晚入夜时分。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外城。

    〔12〕华子冈:作者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这句显出作者已到辋川别业。

    〔13〕辋水:即辋川,又称辋谷水,水口在峣山口两峡之中,即为辋川别业庄园。沦涟:风吹水面,漾起微波。

    〔14〕与月上下:形容微波拥月影一起荡漾。〔15〕远火:远处的灯火。

    〔16〕明灭:忽明忽暗。〔17〕吠声如豹:形容山林空寂,狗叫声异常凄厉惊人。

    〔18〕村墟:村落。舂(chōng):舂米,此指村民舂米声;舂(chōng):用杵臼捣谷。

    〔19〕疏钟:谓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古代寺庙有击钟报时作息的习惯,此指山寺夜钟。

    相间:谓舂米声和钟声互相混杂。间(jiàn):夹杂,交错。

    〔20〕静默:安静不出声,指已休息。〔21〕曩(nǎng)昔:从前,指与裴迪同游辋川的日子。

    〔22〕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仄(zè)径:小路。

    〔23〕临:来到。流:水流,河水。

    〔24〕当待:等到。春中:春天里。

    〔25〕蔓发:蔓延生长。〔26〕望:这里指观赏。

    〔27〕轻鲦(tiáo):白鲦,一种身体修长,狭长扁薄的淡水鱼,小的仅一二寸长。游动轻捷的小鱼,故名“轻”。

    〔28〕鸥:水鸟名,羽毛多白色。矫翼:展翅。

    〔29〕青皋(gāo):春草丛生的水岸边。〔30〕麦陇:谓小麦田。

    雊(gòu):野鸡鸣声。春天麦苗茁长时,野鸡也开始飞鸣。

    王维《渭川田家》:“雉雊麦苗秀。”与此句意同。

    〔31〕斯:这,指上七句所想望的辋川春景。这句是说,美好的春天就快来到了。

    〔32〕倘,倘若;从:跟从。〔33〕子:称裴迪。

    天机清妙:天赋清高美好的气质,指思想情趣不同凡俗。〔34〕不急之务:指游览观赏辋川山水春色。

    〔35〕是中:这中间〔36〕无忽:不要疏忽,意谓切莫忘忽。“无”,通“毋”。

    〔37〕因驮:趁药农驮黄檗进城的方便捎信前往黄蘖(niè):落叶乔木,夏开小黄花,秋结黄豆似的小圆果实,可入药,它的内茎皮可作染料,也可入药。这句是说,乘背送黄蘖的人前去之便,写了这信。

    〔38〕不一:书信的套语,表示信写得匆忙,不及一一全面问候。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说(应该是落款)。

    7.《山中与秀才迪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作者】王维 【朝代】唐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译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不一一详述了。

    托他带给你这封信。扩展资料:《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篇散文,本为书信,因其有诗歌美感与韵律,成为唐朝文散名作。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等景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写作背景: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

    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他们又经常“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

    8.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

    译文: 【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翻译和赏析

    译文 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赏析 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 . 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 . 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 . 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他们又经常“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 《辋川集》就是他二人的唱和诗集,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逸兴雅趣 . 写这封信时,裴迪已回家去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了,王维深感寂寞,只得独自去游山赏景 . 文中“深趣”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醉情山水,身居其中,其乐无穷;也可理解为作者厌恶官场,意欲归隐之意。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 . 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 . 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 . 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 . 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 . 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 . 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 . 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 . 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 . 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 . 他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 . 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

    作品原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zhé)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qì)而去。

    北涉玄灞(bà),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岗,辋(wǎng)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chōng),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号称:“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山中与裴迪秀才書的文言文翻譯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