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识字文言文(王戎识李的文言文翻译,字字对应!)
1.王戎识李的文言文翻译,字字对应!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编辑本段词解: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走:跑。
8.唯:只有。
9.信:果真,的确。然:这样。信然:确实这样。
本段译文: 王戎七岁时,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天,他们看见路边有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被压弯了枝条。朋友们都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路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2.《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王戎①七岁,2113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世说新语》)
①〔王戎〕5261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4102真是这样。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1653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内,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容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小孩。
3.《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译文:
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参考资料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是什么?.百度知道[引用时间2018-1-14]
4.文言文:王戎识李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词解: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
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走:跑。
8.唯:只有。 9.信:果真,的确。
然:这样。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弯了枝条。
小朋友都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确实这样。问答: 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如果李子甜,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启示:我们应该: 1、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2、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