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外看文言文(隔窗看雀全文)
1.隔窗看雀全文
隔窗看雀(周涛)
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枝落,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每一根刚落上的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它跳来跳去,总在找,不知丢了什么。
它不知道累。
除了跳之外。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看起来像是骄傲,其实是保持平衡。
它常常是毫无缘由地“噗”地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原因地飞回来。飞回来的这只是不是原先飞走的那只。就不知道了。它们长得看起来一模一样,像复制的。
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那是一团中途划着几起几落的弧度,仿佛不是飞,而是一团被扔过去的东西——一团揉过的纸或用脏的棉絮团儿什么的。
它如果不在中途赶紧扇动几下它的小翅膀,那就眼看着在往下栽了,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扔高,它挽救了自己。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捉住气流,直上白云苍空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于市井之间,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楚,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艰忍或欢快,追逐着交配,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的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和人的生活最贴近,但保持距离。
经常被人伤害,却总也不远走高飞放弃贴近人时的方便,所以总不见灭绝。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称,是麻雀。不知道它们彼此之间是不是也认为对方是“麻雀”呢?
瞧,枝上的一个“逗号”飞走了。
“噗”地又飞走了一个。
(选自《周涛散文》第二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2.隔窗看雀全文
隔窗看雀(周涛) 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枝落,而且不停地跳。
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每一根刚落上的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它跳来跳去,总在找,不知丢了什么。 它不知道累。
除了跳之外。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看起来像是骄傲,其实是保持平衡。
它常常是毫无缘由地“噗”地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原因地飞回来。
飞回来的这只是不是原先飞走的那只。就不知道了。
它们长得看起来一模一样,像复制的。 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那是一团中途划着几起几落的弧度,仿佛不是飞,而是一团被扔过去的东西——一团揉过的纸或用脏的棉絮团儿什么的。
它如果不在中途赶紧扇动几下它的小翅膀,那就眼看着在往下栽了,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扔高,它挽救了自己。 它不会翱翔。
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捉住气流,直上白云苍空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于市井之间,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楚,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艰忍或欢快,追逐着交配,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的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和人的生活最贴近,但保持距离。 经常被人伤害,却总也不远走高飞放弃贴近人时的方便,所以总不见灭绝。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称,是麻雀。不知道它们彼此之间是不是也认为对方是“麻雀”呢? 瞧,枝上的一个“逗号”飞走了。
“噗”地又飞走了一个。 (选自《周涛散文》第二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3.求 张岱 陶庵梦忆 (梅花书屋) 古文翻译
张岱 《陶庵梦忆 梅花书屋》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造书屋一大间。
旁广耳室如纱幮,设卧榻。前后 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
坛前西府二树,花 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
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 妩媚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
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 海棠疏疏杂入。
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
慕倪迂“清閟”,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试翻译: 陔萼楼后面的老房子倒塌后,我就将它的地基加高四尺,建造了一大间书屋。
书屋侧面的耳房(正房的两侧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扩展了一下,用纱橱那样的隔扇隔出来一个休息间,里面安放卧榻。书屋前后都有空地,我在后墙墙根那里栽种了三棵西瓜瓤大牡丹花树(西瓜瓤是牡丹花品种名,即红色牡丹),牡丹长得比墙还高,每年都要开三百多朵花。
书房正面台基前种了两棵西府海棠,开花时,繁茂的花朵仿佛是积聚了几尺高的香雪,清丽可人。前院四壁有些高,于是就在墙对面砌石花台,用太湖石树了几座假山,旁边种着枝干苍劲古拙的西溪梅花,还有几株云南茶花,以妩媚的花树来衬托湖石假山。
梅花下种着卷曲缠绕如璎珞花样的西番莲覆盖地面。书屋窗外有竹子搭建的凉棚,就种了很多宝相花(攀援蔷薇)把它覆盖起来。
台阶下长着厚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点缀一些秋海棠。书屋前后窗户都很敞亮,窗外宝相花和西府海棠长得茂盛后,绿荫遮住阳光,屋内显得幽静凉爽。
我消闲休息都在这个书屋里,不是文才风流的高雅客人,是不允许他进来的。这间书屋本来名为梅花书屋,因为我一向倾慕倪云林的书阁“清閟”,所以又用“云林秘府”来命名它。
4.《庐山云雾》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
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
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
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
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
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
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
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
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
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
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
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
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
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
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
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
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
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
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
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
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
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原文:古往今来,人们提到庐山,常常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更使游客对庐山云雾产生了神秘感 。
清代一位学者,为了探求庐山云雾的奥秘,曾在庐山大天池整整观看云海100天。他对“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的庐山云雾“爱如性命”,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可见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庐山雾,对山镇牯岭特别有感情,一年365天,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
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庐山云海一年四季都可看见,尤其是春秋两季最美。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
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原来庐山峰峦林立,峡谷纵横,构成了云雾滋生的天然条件。而江湖环绕的地理位置,又为庐山提供了生成云雾的充足水汽,水汽一旦碰上空气中的尘埃,就成了小水滴。
数不清的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
5.隔窗看雀阅读答案
1 为什么用隔窗看雀做标题标题中的隔窗有偷窥之意,更有细瞧之感,隔窗就有了别致的视觉和特定的距离,麻雀在自然本真不受干扰的状态下,展现了其不为人注意的另样风致,使人把它与诗意,美好联系起来。2 说说你对文中 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这句话的理解人的一生因为忙碌而得到充实因此便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即使是因为平庸也不会感到自卑3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填空: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麻雀(喜爱还表达了作者想学习麻雀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精神! )的感情。4隔窗看雀中的麻雀的生活态度是什么不自卑、不相互轻视,没有人类世界中的阶层分别 每一只麻雀都是那样平凡但生活得很自在愉快不为自己的平庸而羞愧
6.古文未登程先问归期翻译成白话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1),形貌昳丽(2)。
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4),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5),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7),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8),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四部丛刊》本《战国策·齐策一》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
他穿着礼服戴上冠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妾:“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妾说:“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过了一天,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端详他,自以为不如;再照镜子看自己,更感差得很远。
夜晚躺着,心里在想这件事:“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啊;侍妾说我美,是怕着我啊;客人说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啊!” 于是,进朝廷见威王说:“臣子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爱臣子,臣子的妾怕臣了,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国王的后宫嫔妃左右亲信,没一个不偏爱王;满朝大臣,没一个不怕王;一国之内,没一个不有求于王。
从这点看来,国王看不清真相就很严重了!”威王说:“说得好。”就发布命令:“当官的、当差的、当老百姓的,能当面指责我国王过错的,得上等奖;呈上书信劝谏我国王的,得中等奖;能在公共场所说坏话传到我国王耳中的,得下等奖。”
命令刚发下时,臣子们上朝进谏,从宫门到殿堂好象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经常有人断断续续来进谏。
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以向上提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拜威王。
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 (王维堤) 【注 释】 (1)邹忌:《史记》作驺忌,齐人。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
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2)昳:通“佚”,美。 (3)朝(zhāo)服衣冠:早上穿戴衣帽。
(4)旦日:明日。 (5)孰:通“熟”。
孰视:注目细看。 (6)威王:齐威王婴齐(?前320),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之子。
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 (7)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
(8)期(jī基)年:一整年。 2.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回去喽!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归!既然自己使心灵受形体的奴役,为什么还要独自惆怅伤悲?我明白了,以往的不能挽救;我知道了,靠将来还可以补回。真的,走入迷途还不算远,我觉得今是而昨非。
船儿轻轻地摇荡着前进,风儿飘飘地吹着我的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晨光还是这样隐约依稀。
终于看到了家里的屋檐,一边奔跑着一边怀着满腔的欢欣。僮仆跑出来迎接,小儿子等候在家门。
园子里象征隐土生活的“三径”已经荒废,可是我心爱的松菊却还幸存。拉着幼子的手走进屋门,已准备了美酒盛满酒樽。
高高地举起酒壶和酒觞自酌自饮,悠闲地看着庭园的树枝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