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俗节气的诗句(民俗节日古诗)
1.民俗节日古诗
春节: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元宵:
【元夕无月】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鹧鸪天·庆元宵】
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
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
【元宵无月】
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
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
清明: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端午:
【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节令门·端阳】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七夕:
【七夕】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醉答君东】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州中七夕】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中元:
【中元节有感】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日赠张尊师】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秋: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重阳: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题涂溪】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冬至:
【邯郸冬至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到】
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
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
(望采纳~不喜勿喷~谢谢~)
2.中国传统节日、节气的诗词、俗语、谚语
在这里给你提供点农谚\气象谚语,希望对你有点帮助,这些可都是绝版的了哈~~
:《农谚》
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走。
二月二,黄瓜、落苏(茄子)全落地。(月日都为农历, 下同)
麦秀枪枪,四十五天上场。
立夏三朝炒麦香。
元麦一起身,寒豆(蚕豆)、小麦落脱魂。
头时花,二时豆,三时种赤豆。
二月清明麦秀齐,三月清明麦不秀。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七月排葱,八月排蒜。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指单季晚稻)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寒露落草(指绿肥),死多活少。
只有懒人无懒田。
黄豆一石,不如棉花一白。
水利修得好,收成才能保。
一尺沟不通,万丈沟白送。(无用)
尺麦怕寸水,寸麦不怕尺水。
人*饭饱,田*肥垩。
种田三样宝:猪塮(厩肥)、河泥、红花草。
松土深一寸,等于上趟粪。
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深耕细垡,来年必发。
种子年年选,产量节节起。
宁愿饿断肚肠,不能吃掉种粮。
六月西南风,稻管里生虫。
麦怕痉,稻怕瘟。
芽长一粒米,落谷最相宜。(指早稻播种)
造屋看梁,稻好看秧。
时梅锄头,好以垩头(肥料)。
草除草芽,不除草爷。
霜降拔葱,不拔要空。
大暑不热,五谷不结。
麦捆根,谷捆梢,芝麻要捆当中腰。
(选自《南汇县志》)
附:《气象谚语》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风刹雨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天,北天霍西有雨来。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落雨不得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转。
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
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
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
3.求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关的古诗
1、《元日》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白话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清明》
【作者】杜牧 【朝代】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白话翻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清明》
【作者】王禹偁 【朝代】宋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白话翻译: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话翻译: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5、《鹊桥仙·纤云弄巧》
【作者】秦观 【朝代】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白话翻译: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4.我国古代诗词中反映民俗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青玉案 元夕 》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春龙节(二月初二):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寒食节:
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的前一、二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清明: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 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 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 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上巳节(三月初三):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 “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 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古代上巳节活动:
祓除畔浴,修禊之事。
流觞曲水,是文人临水宴饮、吟诗做赋的节日,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兰亭之会。
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
春游踏青,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
端午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 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 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中国传统节日、节气的诗词、俗语、谚语
在这里给你提供点农谚\气象谚语,希望对你有点帮助,这些可都是绝版的了哈~~ :《农谚》 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走。
二月二,黄瓜、落苏(茄子)全落地。(月日都为农历, 下同) 麦秀枪枪,四十五天上场。
立夏三朝炒麦香。 元麦一起身,寒豆(蚕豆)、小麦落脱魂。
头时花,二时豆,三时种赤豆。 二月清明麦秀齐,三月清明麦不秀。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七月排葱,八月排蒜。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指单季晚稻)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寒露落草(指绿肥),死多活少。
只有懒人无懒田。 黄豆一石,不如棉花一白。
水利修得好,收成才能保。 一尺沟不通,万丈沟白送。
(无用) 尺麦怕寸水,寸麦不怕尺水。 人*饭饱,田*肥垩。
种田三样宝:猪塮(厩肥)、河泥、红花草。 松土深一寸,等于上趟粪。
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深耕细垡,来年必发。
种子年年选,产量节节起。 宁愿饿断肚肠,不能吃掉种粮。
六月西南风,稻管里生虫。 麦怕痉,稻怕瘟。
芽长一粒米,落谷最相宜。(指早稻播种) 造屋看梁,稻好看秧。
时梅锄头,好以垩头(肥料)。 草除草芽,不除草爷。
霜降拔葱,不拔要空。 大暑不热,五谷不结。
麦捆根,谷捆梢,芝麻要捆当中腰。 (选自《南汇县志》) 附:《气象谚语》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风刹雨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天,北天霍西有雨来。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落雨不得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转。
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
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 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未秋先秋,踏断蛮牛。
(干旱需戽水)。
6.中华民风习俗的古诗集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7.关于节气的古诗词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8.描写民俗古诗词(易背)5首
1、重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杜牧《清明》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春节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5.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