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朝廷黑暗的诗句(杜牧的哪部作品揭露了朝廷的黑暗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

    1.杜牧的哪部作品揭露了朝廷的黑暗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

    我认为两首诗最能体现: 1、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

    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4220·《唐诗鉴赏大典》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

    “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

    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2、题村舍 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

    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 赏析: 杜牧是晚唐时期的一个重要诗人,其人素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其诗多关切朝政,指陈时弊,不乏批判现实的锋芒。本诗就是一首大胆地揭露晚唐时期尖锐的阶级对立现象的现实主义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农村民生凋敝现状的冷峻的审视。

    首句点明时间。村舍旁,三两株桑树刚刚长出柔嫩的桑条,饲蚕的时候还未到来,正值春黄不接的时节。

    春,指蚕事。一个春日午后,诗人恰好路过村舍,听到一个刚扶床学步的小女孩,因饿得正慌,而不停地哭叫着。

    这声声揪心的啼哭,不禁让诗人感慨万端。 前两句是写实,写眼前之所见;后二句则是虚写,写心中之所想。

    第三句用一个设问句,来表达诗人对这个乳女将来命运的推测想像。如此艰辛窘迫的生活的煎熬,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销”和“铄”,本义都是指熔化金属。

    “潜销暗铄”在这里是形容乳女在这种食不果腹的生活的折磨下,犹如铜铁之于炉火中的销铄。这一夸张化的比拟,强烈地烘托出村民生活的苦难。

    结句进一步想像她的归宿。在煎熬中悄无生息长大后的乳女,可能就沦落为王侯家的奴婢了。

    “万指侯家”指拥有众多奴仆的王侯之家。古代用手指计算奴隶,十指为一人。

    万指就是一千人。“自不知”三字,与“归何处”呼应,构成对比,是言烈火烹油、骄奢淫逸的王侯权贵之家,当然是不知道乳女的艰辛的生活的。

    这就鲜明地揭示了晚唐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尖锐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新唐书·杜牧传》说“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至”。

    这首绝句语言浅显,叙述简练,议论深刻,发人深省,显示了他大胆指摘时弊的勇气。

    2.形容朝廷黑暗的成语有哪些

    1、暗无天日

    【拼音】:ān wú tiān rì

    【释义】:形容社会极端黑暗。

    【出处】: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一节:“﹝ 撒的尼亚国王 ﹞而亦压於羣雄,奄奄残喘,盖至是而 意大利 闇无天日矣。”

    2、惨无天日

    【拼音】:cǎn wú tiān rì

    【释义】:犹言暗无天日。

    【出处】: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以希腊、罗马之文明,而其下级社会之民,被虐待者惨无天日,其所沐文明之膏泽者,不过国中一小部分耳。”

    3、不见天日

    【拼音】:bù jiàn tiān rì

    【释义】: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福州之人,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岂料端公赐问,然某尤为绛所苦者也。”

    【例句】:俺平生只是性情不好,不肯做那~的勾当,才走到这山穷水尽的地步。 ★清·遁庐《童子军·越墙》

    朝廷,诗句,黑暗

    3.杜牧的哪部作品揭露了朝廷的黑暗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

    我认为两首诗最能体现: 1、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

    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4220·《唐诗鉴赏大典》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

    “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

    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2、题村舍 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

    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 赏析: 杜牧是晚唐时期的一个重要诗人,其人素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其诗多关切朝政,指陈时弊,不乏批判现实的锋芒。本诗就是一首大胆地揭露晚唐时期尖锐的阶级对立现象的现实主义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农村民生凋敝现状的冷峻的审视。

    首句点明时间。村舍旁,三两株桑树刚刚长出柔嫩的桑条,饲蚕的时候还未到来,正值春黄不接的时节。

    春,指蚕事。一个春日午后,诗人恰好路过村舍,听到一个刚扶床学步的小女孩,因饿得正慌,而不停地哭叫着。

    这声声揪心的啼哭,不禁让诗人感慨万端。 前两句是写实,写眼前之所见;后二句则是虚写,写心中之所想。

    第三句用一个设问句,来表达诗人对这个乳女将来命运的推测想像。如此艰辛窘迫的生活的煎熬,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销”和“铄”,本义都是指熔化金属。

    “潜销暗铄”在这里是形容乳女在这种食不果腹的生活的折磨下,犹如铜铁之于炉火中的销铄。这一夸张化的比拟,强烈地烘托出村民生活的苦难。

    结句进一步想像她的归宿。在煎熬中悄无生息长大后的乳女,可能就沦落为王侯家的奴婢了。

    “万指侯家”指拥有众多奴仆的王侯之家。古代用手指计算奴隶,十指为一人。

    万指就是一千人。“自不知”三字,与“归何处”呼应,构成对比,是言烈火烹油、骄奢淫逸的王侯权贵之家,当然是不知道乳女的艰辛的生活的。

    这就鲜明地揭示了晚唐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尖锐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新唐书·杜牧传》说“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至”。

    这首绝句语言浅显,叙述简练,议论深刻,发人深省,显示了他大胆指摘时弊的勇气。

    关于朝廷黑暗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