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才与武艺。
《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
《新唐书.卷九八.王珪传》:「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
文臣、武将。
《三国演义.第四回》:「九月朔,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
《西游记.第一二回》:「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
文德教化和武备防御。
《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序》:「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周文王与武王的合称。
《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英语 civil and military
德语 Ziviles und Militärisches
法语 civil et militaire
文武之功,未有不以得人而成者也。苏轼
王泽下衰,文武将坠,尼父挺生,海岳标异。祖述宪章,有德无位。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建伟业,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展宏图。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五行殊性,俱为人用,文武异材,为国大益。
曹操雄才大略,文武兼长,绝顶聪明,在群雄逐鹿当中,打仗总是胜多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