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人的成语 (787个)

    261

    一团和气

    成语拼音:
    yī tuán hé qì
    成语解释:
    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成语出处:
    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然接浑是一团和气。”
    262

    游戏

    成语拼音:
    yóu xì rén jiān
    成语解释:
    指把生当作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
    成语出处:
    明 何良俊《何氏语林 排调下》:“世传端明(即苏轼)已归道山,今尚尔游戏间邪?”
    263

    庸医杀

    成语拼音:
    yōng yī shā rén
    成语解释:
    庸医:医术低劣的医生。医术低劣的医生误用药物而害性命。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了。就是医杀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罪名,也不该死。”
    264

    侏儒观戏

    成语拼音:
    zhū rǔ guān xì
    成语解释:
    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说。
    成语出处: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譬侏儒观戏,笑亦笑,谓‘众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
    265

    安分知足

    成语拼音:
    ān fèn zhī zú
    成语解释: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成语出处:
    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266

    哀梨蒸食

    成语拼音: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语解释: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桓南郡每见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
    267

    碍手碍脚

    成语拼音:
    ài shǒu ài jiǎo
    成语解释:
    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做事;使感到不方便。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268

    安身立命

    成语拼音:
    ān shēn lì mìng
    成语解释: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269

    安之若命

    成语拼音:
    ān zhī ruò mìng
    成语解释:
    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270

    安之若素

    成语拼音:
    ān zhī ruò sù
    成语解释: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271

    包办代替

    成语拼音:
    bāo bàn dài tì
    成语解释:
    包办:一手办理;独自负责。指把所有工作一手包揽;不让别参与。
    成语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坑害死了。”
    272

    不拘一格

    成语拼音:
    bù jū yī gé
    成语解释: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指不限定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成语出处: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才。”
    273

    八面玲珑

    成语拼音:
    bā miàn líng lóng
    成语解释: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机灵;善于应付。
    成语出处:
    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274

    不吐不茹

    成语拼音:
    bù tǔ bù rú
    成语解释:
    形容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275

    不厌其烦

    成语拼音:
    bù yàn qí fán
    成语解释:
    厌:嫌;烦:麻烦。不嫌麻烦。
    成语出处:
    宋 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276

    奔走呼号

    成语拼音:
    bēn zǒu hū háo
    成语解释:
    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成语出处:
    清 吴趼《痛史》第17回:“一时奔走呼号,哭声遍野,扶老携幼,弃业抛家,都往内地乱窜。”
    277

    不置可否

    成语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成语解释: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成语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278

    陈规陋习

    成语拼音:
    chén guī lòu xí
    成语解释: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成语出处:
    老舍《鼓书艺》十七:“要是我们不抗战,今天早已经亡国了。陈规陋习也一样,你不跟它斗,它就会压垮你。”
    279

    除奸革弊

    成语拼音:
    chú jiān gé bì
    成语解释:
    除掉坏,改革弊端。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小官职居清廉,理当正直,除奸革弊也呵。”
    280

    吃力不讨好

    成语拼音:
    chī lì bù tǎo hǎo
    成语解释:
    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老实说,有了钱,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
    * 为人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