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人的成语 (787个)

    621

    视而不见

    成语拼音:
    shì ér bù jiàn
    成语解释: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622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成语拼音:
    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成语解释: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623

    删繁就简

    成语拼音:
    shān fán jiù jiǎn
    成语解释:
    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成语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
    624

    随方就圆

    成语拼音:
    suí fāng jiù yuán
    成语解释: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随和而不固执。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好使的钱,你好随的方就的圆,可又分的愚别的贤。”
    625

    饰非遂过

    成语拼音:
    shì fēi suí guò
    成语解释:
    粉饰错误,养成过失。
    成语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审应》:“公子食我之辨,适足以饰非遂过。”
    626

    收回成命

    成语拼音:
    shōu huí chéng mìng
    成语解释: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成语出处:
    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627

    寿陵失步

    成语拼音:
    shòu líng shī bù
    成语解释:
    《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成语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628

    十拿九稳

    成语拼音:
    shí ná jiǔ wěn
    成语解释: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629

    三年之艾

    成语拼音:
    sān nián zhī ài
    成语解释: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630

    视如敝屣

    成语拼音:
    shì rú bì xǐ
    成语解释:
    视:看待;敝:破旧;屣:鞋。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形容轻视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孟子 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631

    束手待毙

    成语拼音:
    shù shǒu dài bì
    成语解释:
    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成语出处:
    《宋史 礼志十七》:“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
    632

    收视反听

    成语拼音:
    shōu shì fǎn tīng
    成语解释:
    不视不听。指不外物所惊扰。
    成语出处:
    晋·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633

    束身就缚

    成语拼音:
    shù shēn jiù fù
    成语解释:
    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擒捉。
    成语出处:
    《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634

    顺手牵羊

    成语拼音:
    shùn shǒu qiān yáng
    成语解释:
    顺:方便。指顺手把羊牵走。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郑玄注:“用右手便。”
    635

    随时制宜

    成语拼音:
    suí shí zhì yí
    成语解释:
    随:根据;制:制订,采取;宜:适宜的措施。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成语出处:
    《晋书 周崎传》:“州将使求援于外,本无定指,随时制宜耳。”
    636

    殊途同归

    成语拼音:
    shū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637

    使蚊负山

    成语拼音:
    shǐ wén fù shān
    成语解释:
    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
    成语出处:
    《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638

    事无巨细

    成语拼音:
    shì wú jù xì
    成语解释:
    巨:大。事情无论大小,同等对待。亦作“事无大小”,“事无小大”。
    成语出处:
    《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639

    什袭而藏

    成语拼音:
    shí xī ér cáng
    成语解释:
    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品层层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
    成语出处:
    宋 张守《跋唐千文帖》:“当与夏璜赵璧什袭而藏。”
    640

    石心木肠

    成语拼音:
    shí xīn mù cháng
    成语解释:
    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
    成语出处:
    宋·苏轼《谢失察妖贼表》:“布衣蔬食,或木死于饥寒;石心木肠,誓不忘于忠义。”
    * 为人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