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的成语 (511个)

    281

    稂不稂莠不莠

    成语拼音:
    láng bù láng yǒu bù yǒu
    成语解释:
    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
    282

    驴唇不对马口

    成语拼音: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
    成语解释: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283

    驴唇不对马嘴

    成语拼音: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成语解释: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绕你从朝。”
    284

    拉大旗作虎皮

    成语拼音:
    lā dà qí zuò hǔ pí
    成语解释: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成语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285

    癞狗扶不上墙

    成语拼音:
    lài gǒu fú bù shàng qiáng
    成语解释:
    比喻没出息的人,没办法扶助他长进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怨不得俗语说:‘癞狗扶不上墙’的!”
    286

    老虎头上搔痒

    成语拼音: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
    成语解释:
    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63回:“今严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个仇鸾,尚敌不过他,老虎头上搔痒,无补国家,转取祸戾,何苦何苦!”
    287

    菱角磨作鸡头

    成语拼音:
    líng jiǎo mó zuò jī tóu
    成语解释:
    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成语出处:
    宋·陆游《书斋壁》诗:“平生忧患苦萦缠,菱刺磨成芡实圆。”自注:“俗谓困折多者谓菱角磨作鸡头。”
    288

    烈女不更二夫

    成语拼音:
    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
    成语解释:
    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怒欲悔亲,依旧要将莺莺与郑恒,焉有此理?道不得个‘烈女不更二夫’。”
    289

    烈女不嫁二夫

    成语拼音:
    liè nǚ bù jià èr fū
    成语解释:
    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楔子:“便好道一马不背双鞍,双轮岂碾四辙,烈女不嫁二夫,我怎肯嫁侍于人。”
    290

    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拼音: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成语解释: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91

    雷声大,雨点小

    成语拼音:
    léi shēng dà,yǔ diǎn xiǎo
    成语解释:
    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8卷:“雷声甚大,雨点全无。”
    292

    驴头不对马嘴

    成语拼音: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
    成语解释: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293

    来无影,去无踪

    成语拼音:
    lái wú yǐng,qù wú zōng
    成语解释: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294

    立于不败之地

    成语拼音: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成语解释: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成语出处:
    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295

    流言止于智者

    成语拼音: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
    成语解释: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成语出处:
    《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296

    老子天下第一

    成语拼音:
    lǎo zǐ tiān xià dì yī
    成语解释:
    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
    成语出处: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297

    礼之用,和为贵

    成语拼音:
    lǐ zhī yòng,hé wéi guì
    成语解释:
    和:和谐,协调。按礼行事,当以和平和谐为本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298

    磨不磷,涅不缁

    成语拼音:
    mó bù lín,niè bù zī
    成语解释:
    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成语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8回:“孰知铁中玉正以持己,礼以洁身,闻臣言怒以为污辱,竟不俟驾而行。其磨不磷,涅不缁,豪杰之士也。”
    299

    名不正,言不顺

    成语拼音:
    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成语解释: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00

    满口之乎者也

    成语拼音:
    mǎn kǒu zhī hū zhě yě
    成语解释:
    满口文言词语。指人物的书呆子气
    成语出处:
    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 六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