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的成语 (511个)

    241

    虎头上捉虱子

    成语拼音:
    hǔ tóu shàng zhuō shī zǐ
    成语解释:
    比喻干危险的事情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你偏进去,又不就走,还要虎头上捉虱子!”
    242

    滑天下之大稽

    成语拼音:
    huá tiān xià zhī dà jī
    成语解释:
    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成语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小品文的生机》:“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脚,丑脚挺胸学黑头,戏场上只见白鼻子的和黑脸孔的丑脚多起来,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243

    好心不得好报

    成语拼音:
    hǎo xīn bù dé hǎo bào
    成语解释:
    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
    244

    家丑不可外扬

    成语拼音: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成语解释: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成语出处: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欲要讼之于官,争奈家丑不可外扬,故尔中止。”
    245

    九鼎不足为重

    成语拼音: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成语出处: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246

    赍盗粮,借贼兵

    成语拼音:
    jī dào liáng,jiè zéi bīng
    成语解释:
    赍:以物送人;兵:兵器,武器。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
    247

    鸡蛋里找骨头

    成语拼音:
    jī dàn lǐ zhǎo gǔ tóu
    成语解释:
    比喻故意挑剔。
    成语出处:
    老舍《老舍自传》第一章第三节:“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248

    经风雨,见世面

    成语拼音:
    jīng fēng yǔ,jiàn shì miàn
    成语解释:
    经过许多磨难,见多识广。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
    成语出处:
    毛泽东《组织起来》:“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
    249

    敬鬼神而远之

    成语拼音:
    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
    成语解释:
    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250

    局高天,蹐厚地

    成语拼音:
    jú gāo tiān,jí hòu dì
    成语解释:
    局:弯曲;蹐:小步走。蜷曲不敢伸展。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251

    饥虎不可为邻

    成语拼音:
    jī hǔ bù kě wéi lín
    成语解释:
    邻:邻居。比喻不要与穷凶极恶之人在一起
    成语出处:
    清·江日升《台湾外记》:“饥虎不可为邻,我提师远出,弟当留心防范。”
    252

    江海不逆小流

    成语拼音: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
    成语解释: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253

    救寒莫如重裘

    成语拼音:
    jiù hán mò rú chóng qiú
    成语解释:
    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
    成语出处:
    汉 徐幹《中论 虚道》:“语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疗暑莫如亲冰。’信矣哉!”
    254

    岌岌不可终日

    成语拼音:
    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
    成语解释:
    形容情况非常危险,一天都过不下去。
    成语出处:
    《明史·马士英传》:“盖明之季年内忧外患,岌岌不可终日。”
    255

    戛戛乎其难矣

    成语拼音:
    jiá jiá hū qí nán yǐ
    成语解释:
    戛戛:困难的样子。形容极其困难
    成语出处:
    唐·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256

    借寇兵,赍盗粮

    成语拼音:
    jiè kòu bīng,jī dào liáng
    成语解释:
    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成语出处:
    秦·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57

    疾雷不及塞耳

    成语拼音: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成语解释: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成语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258

    捷雷不及掩耳

    成语拼音:
    jié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语解释:
    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上》:“此捷济上机,所谓捷雷不及掩耳。”
    259

    疾雷不暇掩耳

    成语拼音: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
    成语解释: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成语出处:
    晋 傅玄《傅子 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260

    既来之,则安之

    成语拼音: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成语解释: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六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