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文言文

    1.文言文翻译

    陈母去世,按照乡下的规矩,比较亲近的亲属都来吊唁。后来陈外出,他的妻子和他约定在一年的期限内回来。一年之后,妻子不见他回家,又几年,仍然不见他回家,悲伤地说:“为什么不见回来?一年的时间早已经过去,我期盼他回来。莫非他自己寻欢作乐而忘归吗?

    魏人看到一条船,约七分多长,对此很好奇,感叹说:“天下神奇的材料太多了!“

    白居易初当官时,太祖见到他,认为他是奇才,授职秘书省校书郎,后来升为翰林学士。白居易不害怕权贵近臣,直言不讳地上述谈论政事,经常谈到前朝廷灭亡的事情。后来因为触怒皇帝,皇帝贬其为江州司马。

    外国的敌人来侵犯,曹刿请求拜见庄公,说:“我虽然乡下的人,尚能效力,请求跟随战斗。”皇上同意了。胜利归来,皇帝设宴,为他庆贺成功。席上,有大臣知道曹刿不擅长音乐,要使他出丑,请他上台奏瑟以助兴。

    2.能否帮我翻译一下下面的这篇文言文

    周书王士良传 【原文】 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晋阳人也。

    后因晋乱,避地凉州。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魏,为敦煌镇将。

    祖公礼,平城镇司马,因家于代。父延,兰陵郡守。

    士良少修谨,不妄交游。魏建明初,尔朱仲远启为府参军事。

    历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封石门县男。后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军败,为步藩所擒,遂居河右。

    行台纥豆陵伊利钦其才,擢授右丞,妻以孙女。士良既为姻好,便得尽言,遂晓以祸福,伊利等并即归附。

    朝廷嘉之,进爵晋阳县子,寻进爵琅邪县侯,授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为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徙邺之后,置京畿府,专典兵马。

    时齐文襄为大都督,以士良为司马,领外兵参军。寻迁长史,加安西将军,徙封符垒县侯。

    齐文宣即位,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仍总知并州兵马事。俄除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

    未几,入为侍中,转殿中尚书。顷之,复为侍中,除吏部尚书。

    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

    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乃许之。

    因此卧疾历年,文宣每自临视。疾愈。

    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扬人物。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国,但有一介之善者,无不以闻。

    及武成帝初,除太子少傅、少师,复除侍中,转太常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宇文护联突厥发北齐,权景宣以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

    授大将军、小司徒,赐爵广昌郡公。寻除荆州总管,行荆州刺史。

    复入为小司徒。俄除鄜州刺史。

    士良去乡既久,得临本乡,耆老故人犹有存者,远近咸以为荣。加授上大将军。

    以老疾乞骸骨,优诏许之。开皇元年卒,时年八十二。

    【译文】 王士良,字君明,他的祖先是太原郡晋阳县人。后来因为晋代战乱,避难到了凉州。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沮渠氏,(他的)曾祖王景仁归附了北魏,担任了敦煌镇将。(他的)祖父王公礼,(担任了)平城镇司马,于是在代郡安家。

    (他的)父亲王延,(担任)兰陵郡守。王士良少时就处事谨慎,恪守礼法,不随便(与人)交往。

    北魏建明初年,(王士良)被尔朱仲远启奏担任府参军事。(王士良)历任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晋封石门县男爵。

    后来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失败,被步藩捉住,于是移居在河右。行台纥豆陵伊利钦服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右丞,(并)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

    王士良既然(与他)结为姻亲关系,便对他知无不言,于是就跟他讲明利害关系,伊利等人就一起归附了(北魏)。朝廷嘉奖他,晋封晋阳县子爵,不久晋封琅邪县侯爵,授任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京担任殷州车骑府司马。

    东魏迁都邺城之后,设置京畿府,(任命王士良)专门掌管兵马。当时齐文襄做大都督,任命王士良担任司马,兼任外兵参军。

    不久升任长史,加封安西将军,又转而晋封符垒县侯爵。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王士良)入京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仍然总管并州兵马事。

    不久授任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不久之后,入京担任侍中,转任殿中尚书。

    不久,又担任侍中,授任吏部尚书。王士良少时丧父,侍奉继母梁氏因孝顺闻名。

    到(继母)去世时,守孝合乎礼节。文宣帝不久起用他令他视事,王士良屡次上表表达(尽孝)的赤诚之心(拒绝出仕做官),皇帝再三不答应,他才答应诏令。

    文宣帝看到他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王士良)因此卧病多年,文宣帝常常亲自去看望他。

    (后来慢慢)病愈。孝昭帝(高演)即位,派遣三道使访求提拔人才。

    王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别巡视郡国,只要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才,无不禀告皇帝。到了武成帝初年,授任太子少傅、少师,又授任侍中,转任太常卿,不久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出京担任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

    北周保定四年(564),宇文护联合突厥攻打北齐,权景宣待兵围困豫州,王士良带领全城投降。授任大将军、小司徒,赐广昌郡公爵。

    不久授任荆州总管,兼任荆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小司徒。

    不久授任鄜州刺史。王士良离开故乡已经很久,(如今)得以回到原籍,乡里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老朋友还有在世的,远近之人都认为(这是)特别荣耀的事。

    (后来又)加授上大将军。(后)因年老有病请求辞官回乡,朝廷特别下达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应(了他的请求)。

    开皇元年(581)去世,享年82岁。 【注释】 1、修谨: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

    《南史·袁泌传》:“泌字文洋,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明史·陆培传》:“培少负俊才,有文名,行谊修谨,客华亭,尝却奔女于室云。”

    2、居丧:犹守孝。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中。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丧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谓不度。”《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

    唐韩愈《马府君行状》:“女子二人,在室,虽皆幼,侍疾居丧如成人。”《红楼梦》第64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理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苫,恨苦居丧。”

    巴金《秋》一:“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喜儿收房……心中有些不满。” 3、视事:。

    3.姜公辅文言文阅读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多:赞赏 0 @6 C5 `0 c& i& X% V* j/ c B.以市恩泽市:收买- i4 R3 d' i1 B3 [/ [! T% R% ? C.凡数千百言凡:凡是0 ?' h- Y, V* ^/ N+ V D.会有素恶居易者素:向来$ B. A2 Z0 a U' P9 J' N' `* R7 Z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 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 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h# e2 i! W( Y$ Z( D B.①④⑤) i J6 ^' ?$ R; S" ?+ c* B C.②③④3 [- @+ W/ ]4 ^, G6 P" J' Z+ E* g D.③④⑤0 H% [$ N" B0 B7 _8 L&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 c* W i4 D( c& @9 D8 Z/ j; \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4 N i$ \+ L7 P- T9 X. b6 a! Z0 Q8 h* f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f$ E1 T C/ P# J5 B4 _. C- [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L( c: W8 H$ I,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 答案【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自以”的“以”,1分,酬1分,句意通顺1分)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是,1分也。省略,1分,见,表被动,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凡:总共。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

    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

    授文言文

    上一篇:不会文言文 下一篇:台湾的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