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三元里的文言文(有关端午节的文言文)

    1.有关端午节的文言文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2.关于感恩老师的文言文

    感恩老师的文言文没有古代,有现代的一篇。

    千禧八年,辛酉之月。余有广大中文十又一学子叨扰六十七中,时近月余,有感于受师长育教之恩,是以为情造文,铭而致谢。

    六十七中,肇于国立,锡名棠溪。临白云山之灵气,承三元里之英华。樱木掩路,桂树当庭。五十二载风雨,历经沧桑。七十二门子弟,遍布华夏。弦歌继响,薪火相传。

    吾等自入贵校以来,累受众师长教育之恩,没齿难忘。忆往初,吾等皆初登台传道解惑,以生转为师者,居讲台之高,心惶惶然也。所幸众师长循循善诱,发蒙启蔽,苦心孤诣,鱼渔双授。于之修身,众师以身作则,行端表正,不言之教,桃下之蹊。于之日用,师更备极关怀,以便利于吾等。何以述众师教育之功?艟艨巨舰,非桨舵导引之助不能乘风破浪;北溟鲲鹏,非长风托举之力不能奋翼九天。

    更欲备述余之垂教之恩,然恩长笔短,述之则挂一漏万。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六十七中之生,敏而好学,各擅所长,材称栋梁。一月之余,诸生与吾等朝夕相处,情之甚洽。巍巍云山,滔滔珠水,菁菁校园,莫不尽染余等之芳华。

    嗟乎!时若白驹过隙,目之闭合间,吾等践习已至,杨柳依依,顿生不舍之情。今吾等怀感激涕零之心境,谨祝六十七中登高望远,又上一层楼。

    知识延展:感恩老师的古诗市有哒~

    苏轼怀念恩师欧阳修,读罢潸然而泪下,方觉人世间师生之情亦能超越古今天地。

    苏轼【醉翁操 · 琅然】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唯有醉翁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篑过山前。曰有心哉!此弦。醉翁啸咏,声如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同巅,水有时而回渊,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曲在人间,试听徵外两三弦。

    苏轼的《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在苏轼的恩师欧阳修去世十年之后,他第三次路过扬州,到为纪念欧阳修而修的平山堂去,看着欧阳修的手迹,唱着他填的《杨柳》《春风》,静静地,孤独地在茫茫世界,沉浮世事中怀念一个人。

    文言文

    3.有关文言文 三峡 的资料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到了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有时遇到皇帝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四川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荆州。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之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这情景)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每逢到了天气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林木、静寂的涧谷中,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鸣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所以,打鱼的人往往唱道:“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绵不息的猿猴叫声哦,不禁泪湿衣裳。”

    【内容】这篇课文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文章先写山势。在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描写其连绵不断,概无断阙。虽然有些夸张的意味,但确实写出了三峡山势的特点。再写其高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以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仅极尽映衬,而且极尽夸张之妙。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

    继写水势。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之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不仅如此,作者还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烘托,更加写出水之盛与水之速。这样的描写,生动而神妙,以至触动了大诗人李白的灵感,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篇。

    春冬之景,则既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写“悬泉瀑布”“良多趣味”。相对于夏季而言,春冬较为平静。作者笔到之处,不仅写出独特的景色,还写出独特的趣味;虽在纸上,而跃然心问。足见作者的匠心独运,笔力可透纸背了。

    课文最后一段写“晴初霜旦”的气氛,那是三峡所独有的。若非三峡,岂有“林寒涧肃”之景?若非三峡,岂有“高猿长啸”的“哀转久绝”?作者萦绕襟怀的情愫,溶注在自然之美中;自然之美又与作者的情愫和谐一致,从而写出情景交融的一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确乎如此。

    4.一句关于感恩的文言文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悠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采纳哦

    有关三元里的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