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奚康生的文言文(北史奚康生文言文翻译)
1.北史 奚康生文言文翻译
原文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
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
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
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
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
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
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
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楼城楼,言辞不逊。
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
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
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其将桓和、陈伯之。
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
弓即表送,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
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转泾州刺史,以辄用官炭瓦,为御史所劾,削除官爵。寻复之。
梁直阁将军徐玄明戍郁州,杀其刺史张稷,以城内附,诏康生迎接;赐细御银缠槊一张,并枣柰果。面敕曰:「果者果如朕心,枣者早遂朕意。
」未发间,郁州刺史复叛。及大举征蜀,假康生安西将军,邪趣绵竹。
至陇右,宣武崩,班师。 后除相州刺史,在州以天旱令人鞭石季龙画像,复就西门豹祠祈雨,不获,令吏取豹舌。
未几,二儿暴丧,身亦遇疾,巫以为季龙、豹之祟。征拜光禄勋,领右卫将军,与元叉同谋废灵太后。
迁河南尹,仍右卫、领左右。与子难娶左卫将军侯刚女,即元叉妹夫也。
叉以其通姻,深相委托,三人多宿禁内,或迭出入。叉以康生子难为千牛备身。
康生性粗武,言气高下。叉稍惮之,见于颜色,康生亦微惧不安。
正光二年二月,明帝朝灵太后于西林园。文武侍坐,酒酣迭舞。
次至康生,乃为力士舞,及于折旋。每顾视太后,举手蹈足,嗔目颔首,为杀缚之势。
太后解其意而不敢言。日暮,太后欲携帝宿宣光殿。
侯刚曰:「至尊已朝讫,嫔御在南,何劳留宿?」康生曰:「至尊陛下儿,随陛下将东西,更复访问谁!」群臣莫敢应。灵太后自起援帝臂,下堂而去;康生大呼唱万岁于后,近侍皆唱万岁。
明帝引前入阁,左右竞相排,阁不得闭。康生夺其子难千牛刀,斫直后元思辅,乃得定。
明帝既上殿,康生时有酒势,将出处分;遂为叉所执,锁于门下。至晓,叉不出,令侍中、黄门、仆射、尚书等十余人就康生所,讯其事。
处康生斩刑,难处绞刑。叉与刚并在内矫诏决之。
康生如奏,难恕死从流。难哭拜辞父。
康生忻子免死,慷慨了不悲泣。语其子云:「我不反,死,汝何为哭也?」有司驱逼,奔走赴市,时已昏暗,行刑人注刀数下,不死;于地刻截。
咸言禀叉意旨,过至苦痛。尝食典御奚混与康生同执刀入内,亦就市绞刑。
康生久为将,及临州,多所杀戮。而乃信向佛道,每舍居宅立寺塔,凡历四州,皆有建置。
死时年五十四。子难年十八,以侯刚婿,得停百日,竟徙安州。
后尚书卢同为行台,叉令杀之。康生于南山立佛图三层,先死,忽梦崩坏。
沙门有为解云:「檀越当不吉利,无人供养佛图,故崩耳。」康生称然,竟及于祸。
灵太后反政,赠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空、冀州刺史,谥曰武贞,又追封寿张县侯。子刚袭。
翻译:奚康生,是河南阳翟人。原本姓达奚,他的祖先居住代地,世代是部落首领。
祖父达奚真,曾担任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死后,追赠幽州刺史,谥号是武简。
奚康生年轻时就骁勇善战,能拉开十石弯弓,使用的箭也不同寻常,被当时的人所佩服。太和初年,蠕蠕频凡入侵,奚康生作为前锋,威名被皇帝听到,因此成为宗子队主将。
跟从御驾征讨钟离,车驾回到济淮时,五将领尚未渡河,齐将占据渚截断去津地的路。孝文帝征募能破渚贼的人,让他做直阁将军。
康生应募,他扎起木筏,在上面堆积柴火,顺风放火,焚烧敌舰,顺着烟火突击飞刀乱斫,投河淹死者很多。就任命康生直阁将军。
后来因为功勋授予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叛,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队主将,跟从章武王彬讨伐他。
把军队分为五支,四支都被打败,奚康生的军队单独保全。率领精骑一千追吐京胡到车突谷,装作坠马,胡人皆说他死了,争先要取他的头颅。
奚康生跳上马举起矛,杀伤几十人,射杀辛支王。齐国建设义阳城,招收诱引魏国边境人,奚康生又成为统帅,跟从王肃讨伐他。
齐将张伏。
2.奚康生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
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
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
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
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
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
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
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楼城楼,言辞不逊。
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
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
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其将桓和、陈伯之。
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翻译:奚康生,是河南阳翟人。原本姓达奚,他的祖先居住代地,世代是部落首领。
祖父达奚真,曾担任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死后,追赠幽州刺史,谥号是武简。
奚康生年轻时就骁勇善战,能拉开十石弯弓,使用的箭也不同寻常,被当时的人所佩服。太和初年,蠕蠕频凡入侵,奚康生作为前锋,威名被皇帝听到,因此成为宗子队主将。
跟从御驾征讨钟离,车驾回到济淮时,五将领尚未渡河,齐将占据渚截断去津地的路。孝文帝征募能破渚贼的人,让他做直阁将军。
康生应募,他扎起木筏,在上面堆积柴火,顺风放火,焚烧敌舰,顺着烟火突击飞刀乱斫,投河淹死者很多。就任命康生直阁将军。
后来因为功勋授予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叛,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队主将,跟从章武王彬讨伐他。
把军队分为五支,四支都被打败,奚康生的军队单独保全。率领精骑一千追吐京胡到车突谷,装作坠马,胡人皆说他死了,争先要取他的头颅。
奚康生跳上马举起矛,杀伤几十人,射杀辛支王。齐国建设义阳城,招收诱引魏国边境人,奚康生又成为统帅,跟从王肃讨伐他。
齐将张伏护亲自登上城楼,出言不逊。王肃让奚康生射杀他,望楼向窗射,窗户打开即入,箭刚射出立刻就被击击毙。
其他人见箭,都认为是狂弩。齐将裴叔业率领军队包围涡阳,欲解除义阳之紧急状态,下诏派遣高聪、元衍等支援他,魏军都被击退。
帝就派遣奚康生快速前往,一战大破齐军。等到寿春来投降,派遣康生带领羽林千人,给与龙厩马两匹,快速前往。
打败齐将桓和、陈伯之。因为功劳升任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爵。
外调做南青州刺史。
3.与陈太丘与有期相关的文言文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
期行:相约而行。期,约会,约定时间。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中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不。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放弃,抛弃。
君:您。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信用。
译 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过了(太丘的朋友)没来,陈太丘便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来,他便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对方丢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守诚信;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好感,元方进入了家门,不再回头看父亲的朋友一眼。
中心
本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了“礼”和"信”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
我们也不要对大人不讲礼貌。
人物
陈元方是一个诚实守信,待人有礼,能言善辩的小孩.而且他可以捍卫自己与父亲的尊严。
友人是一个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但却知错会改。
4.《物各有长短》文言文翻译
《物各有长短》的文言文译文为:
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户(指艄公)说:“河水间隔很窄,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做君王的说客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用兵打仗不派用处;骐骥、騄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不如斧子。现在用桨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说服有千辆战车的君王、有万辆战车的君王,你就不如我了。”
原文:
《物各有长短》
汉 刘向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出处:
选自刘向《说苑》,又名《新苑》,共二十卷,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作者: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5.文言文中关于“奚”的解释
奚(xī): ⒈〈古〉指女奴隶,奴仆:~隶。~奴。
⒉文言疑问词。哪里,什么,为什么:水~自至(水从哪里来的)?~谓轻法?子(你)~哭之悲也?
<;名>; 会意。据甲骨文,左为手(爪),右为绳索捆着的人。本义:奴隶,又专指女奴
同本义
凡奚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周礼·秋官·禁暴氏》。孙诒让正义:“奚为女奴,隶为男奴也。”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周礼·天官》
又如:奚女(婢女);奚奴(女奴。今泛指奴仆);奚童(奚僮。未成年男仆);奚隶(男女奴隶)
6.文言文 心不在马 的译文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赵襄子赛马时,心在臣子,在胜负,而不在决定胜负之马,故败。此吾所以叹焉。
翻译: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的技术,没有多久便与王子期竞赛,换了三次马而三次都落后了。
襄主说:“你教我驾车,并没有把技术全教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技术已经全教完了,是您使用有过错。凡驾驭马车,关键在于要马安于驾车,人心要集中于调马,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使之到达远方。现在您落后时想的是要追上我,领先时又恐怕被我追上。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领先就是落后。 而您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心思都在我的身上,您还凭什么去调理马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