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四字祭文(文言文祭文 )
1.文言文祭文、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韩愈)。
2.有关“祭文”的文言文有哪些?
有关“祭文”的文言文:
1. 韩愈 《祭十二郎文》
2. 世欧阳修《泷冈阡表》
3.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袁枚《祭妹文》
5. 赵与时《宾退录》
6. 诸葛孔明《出师表》
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1.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2.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3.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3.怎么写祭文写一篇古代赵佗的祭文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
“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
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
—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
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
“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示例:祭祖父文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仅七旬。 奔波劳碌,终生耕耘。
风雨无阻。不避艰辛。
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
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
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
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
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
哀号祭奠,悲痛难陈。 黄泉有觉,来品来尝。
呜呼哀哉! 尚飨。
4.四字诗词悼念严父祭文
简短的四字一组:.积德耀宗 聚福泽后 2.父母恩泽 永萦儿心 3.父恩如山 母爱似海 4.音容宛在 恩泽永存 5.养育之恩 世代铭记 6.一身傲骨 两袖清风7.严教如山 慈恩似海 整篇的祭文 祭文、墓志铭 拭泪执笔,拂涕铭文,勒石慰痛,记吾慈亲!五四年秋,九月二四,庄浪柳族,吾母临世。
生不逢时,野菜为稀,五岁失恃,飘蓬无依。及至成年,地贫灾荒,饥人背井,弱女离乡。
移徙彬县,识吾尊父,从此以沫,冷暖相濡。寒舍不富,国运不昌,上孝公婆,食菜省粮。
饿腹操劳,缝织缀补,爱我家姊,如同己出。七九年后,伊始包田,瘠土创业,蜚誉区县,经纬有方,刻苦勤勉,三八红旗,屡授模范。
祸福旦夕,慈母罹恙,坚强抗病,三载疴床。弥留之际,犹思远方,为儿不孝,累母牵肠。
回天乏术,零五永别,音容杳杳,人天相隔。怨苍天兮,不待皓首,怨隆地兮,呜咽之秋!五旬遗德,百年流芳,劬劳修身,贤孝名扬。
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铭文 拭泪执笔,拂涕铭文,慰我以悲,记我挚友。
零八年初,时日已忘,烟雨楼阁,吾友题名 喜好诗词,结交文友,半壶陈酿,谈笑鸿儒 及至四月,退离烟雨,问及始因,地熟人生。内阁小筑,顿发感慨,遂立博客,共书情分。
时过境迁,烟雨不复,上念旧友,嘘寒问暖。一日拜别,化名十天,皈依养心,潜心修缮。
数日已过,众人邀之,盛情难却,重返江湖。来之安之,日渐熟矣,下携新友,略指一二。
旦夕祸兮,罹难于心,郁郁心结,苦熬数月。弥留之际,犹思吾众,为友伤情,欲救乏术。
乏术回天,七月十四,吾友永别,人天相隔。怨苍天兮,吾友寡命,哀大地兮,呜咽之秋。
不过而立,英年早逝,勤耕笔耘,才情远播。挚友情分,勿失勿忘,铭记于斯,惦念不忘!友洛水涕泪撰文 二零零八年七月十五日阳历鬼节 先父为人,平和温雅,不见锋芒,志守端直,临事敢决。
养育子女三人,学其德、继之风,幸之。 为扶子成人,母亲日夜操劳,牺牲宝贵青春,当时家贫人多;母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后半生家境转好,子孙绕膝生活幸福,长寿而终。
父母一生,坎坷不断,含辛茹苦,霜雪几十年,掖扶儿女成人,恩同海山;思父唤母,音容依稀,无可奈何天地隔,泪涟涟,立此碑,享日月,福星高照,撰此文,寄哀思,天地永存。歌颂爱情 少小相随,老死相伴,相濡以沫,如漆似胶,坟墓是我们生命的终结点,但并不是我们爱情的终结点。
余之心痛,君可有感?方寸之间,阴阳两断!此情此景,抱恨离天!二十年后,再续前缘。先父母家境清寒,性笃纯朴,早年投身革命,志为民族解放。
戎马征程,经历磨难。转战南北,屡建功勋。
胸怀磊落,从不畏苦;克己奉公,无计得失,为党尽忠,藐视逆途。品德高洁,深受爱戴,言传身教,堪为楷模。
晚节自重,鞠躬尽瘁。后代思齐,永世铭记。
相濡以沫金婚度,结发如胶风雨同;事业有成功名淡,数剧佳作留园亭;育人教书呕心血,无私奉献桃李松;浪花归海时光逝,精神不朽天地中。鸡卧凤巢,牛生四月,风流倜傥千般好。
耆逢盛世,窀穸有地,鸟语花香艳阳天。嘉谷生野 平陆渊注 某地某公 某某讳素 敦仁其德 天姿纯笃 履性刚俭 纯孝不忽 幼承庭训 退是德沐 奥学内溢 名术攸务 生为家昌 去博家福 用行思忠 舍藏思故 德音无绝 宛在胸夙 义方之训 如川流注 既逾甲子 孰阖享馥 梁木圮颓 鸿仪摧蹙 超浮云翱 乃隔越楚 爰勒斯铭 亿载永祜 祷曰: 逍遥道山九福俱 云御灵台仙诀成。
珠潭委逝 玉树收光 某地某公 嘉锡某昂 海岳孕灵 器识弘广 志性端贞 德备珪璋 天符上善 克享遐算 烈望守道 流谦凝煌 业优儒肆 无愧父望 悬壶济世 利惠乡邦 坦腹姑射 岂为樽觞 海运不停 鹏图其敞 夫人某某 郡姓曰昂 进学某某 才艺兼两 青眼烛炬 比翼期翔 妇德母仪 遽而山藏 瑟余弦断 卅载其殇 永为秦晋 萃英腾芳 陵谷崩圮 宏厦颓梁 痛慕罔极 泣血摧肠 安神卜兆 是托玄房 敬镌沉础 永著幽光。
5.求一篇文言文写的祭文
拭泪执笔,拂涕铭文,勒石慰痛,记吾慈亲! 五四年秋,九月二四,庄浪柳族, 生不逢时,野菜为稀,五岁失恃,飘蓬无依。
及至成年,地贫灾荒,饥人背井,弱女离乡。 移徙彬县, ,从此以沫,冷暖相濡。
寒舍不富,国运不昌,上孝公婆,食菜省粮。 饿腹操劳,缝织缀补,爱我家姊,如同己出。
七九年后,伊始包田,瘠土创业,蜚誉区县, 经纬有方,刻苦勤勉,三八红旗,屡授模范。 祸福旦夕,慈母罹恙,坚强抗病,三载疴床。
弥留之际,犹思远方,为儿不孝,累母牵肠。 回天乏术,零五永别,音容杳杳,人天相隔。
怨苍天兮,不待皓首,怨隆地兮,呜咽之秋! 五旬遗德,百年流芳,劬劳修身,贤孝名扬。 养育千恩,海阔天长。
铭记于斯,喻嗣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