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文言文虚词选择题(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虚词答案)

    1.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虚词答案

    有间:一会儿 腠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恐:恐怕 出:离开 好:喜欢 功:功绩,成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肌肤:肌肉和皮肤 益:更加 不应:不答应,不理睬 悦:高兴,愉快 .还:通“旋”,回转 走:跑 故:特意 汤:同“烫”,用热水焐 熨:用药物热敷 针石:古代针灸用的用砭的石针 齐:同“剂” 及:达到 是以:以是,因此 请:请求 索:寻找 遂:于是,就得:招纳 以:因为 卒:代孟尝君 其:代贤士 特:只,仅仅 雄:首领 岂:怎么,哪里 制:制服 擅:拥有 强:强大国力师:军队 伐:讨伐 ,攻打 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间: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以:凭借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徧:同“遍”,遍及,普遍,普及。

    中考文言文虚词归纳,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中考常考文言文虚词

    2.哪里有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汇总?

    之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四)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以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例:2、作为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 “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虚词,文言文,选择题,中考

    3.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实词有150个,虚词有6个,不仅要解释,还要

    赤壁赋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始得西山宴游记》 通假字 僇 自余为僇人 戮 (受)刑辱 趣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趋 往、赴 颢 悠悠乎与颢气俱 浩 浩大 古今异义 漫漫 漫漫而游 没有目的,随意 今指(时间、地方等)长而无边的样子。

    披 到则披草而坐 拨开 盖或搭在肩背上 凡是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两个词,凡是这个 所有的 然后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这样以后 表承接,接着 颓然 颓然就醉 摇摇晃晃的样子 精神萎靡不正 于是 游于是乎始 从此 连词,表承接 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先前 介词,朝着 土壤 则凡数州之土壤 疆土 泥土 天际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两个词,天空,交会 天边 虚词多义 其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连词,表假设 如果 日与其徒上高山 代词 自己的,我的 其高下之势 代词 那些 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结构助词 的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结构助词, 的 始指异之 代词 它,指西山 穷山之高而止 结构助词 的 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 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而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表修饰 ……地 觉而起,起而归 连词,表承接 就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连词,表承接 然后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连词,表转折 却 穷山之高而止 连词,表承接 才 为 不与培塿为类 动词 是 故为之文以志 介词,表目的 为了 以 醉则更相枕以卧 连词,表修饰 相当于“而”,……着 故为之文以志 连词,表目的 相当于“而”,来 词类活用 N—V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梦 做梦 故为之文以志 文 写作文章 N—状 箕踞而遨 箕 像簸箕一样 Adj—V 入深林,穷回溪 穷 走到……的尽头 Adj—N 无远不到 远 远方的山水 萦青缭白 青,白 青山、白水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远 远处 Adj—意V 始指异之 异 以……为异,认为……奇特 Adj—使V 倾壶而醉 倾 使…。

    4.文言虚词练习

    练习一则:九年级下册5单元古文虚词练习

    辨析下面的一词多义词。

    为: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2)夫子何命焉为?( )

    (3)必为有窃疾矣。 ( ) (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5)以牒为械 ( ) (6)今为宫室之美( )

    (7)妻妾之奉而为之( )

    见:

    (1)胡不见我于王 ( ) (2)于是见公输盘

    (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

    然:

    (1)然,胡不不乎( ) (2)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 )

    (3)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

    于: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

    (5)所欲有胜于生者( ) (6)欲有求于我也 ( )

    (7)皆以美于徐公 ( ) (8)皆朝于齐 ( )

    故:

    (1)公问其故 ( ) (2)彼竭我盈,故克之( )

    以:

    (1)必以分人 ( ) (2)何以战 ( )

    (3)欲以子之梁国而吓邪( ) (4)必以情 ( )

    参考答案:

    为:(1)给、替 (2)呢,语气助词 (3)是 (4)做、制造 (5)当作

    (6)为了 (7)接受

    见:(1)引见 (2)召见 (3)会见

    然:(1)那么 (2)这样,如此 (3)然而

    于:(1)从 (2)由于 (3)给 (4)对 (5)给 (6)对 (7)比 (8)到

    故:(1)原因 (2)所以

    以:(1)把 (2)凭借 (3)用 (4)按照、根据

    5.初中文言文选择题1

    选D

    A.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孤单地游玩且没有依托 若:好像;似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不知道衣食奉养方面比不上别人 若:比得上

    B. 为嵁,为岩:形成不平的沙石和岩石 为:形成;成为

    若为佣耕:如果你被雇佣去耕种 为:被;是

    C.潭中鱼可百许头:塘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只 可:大约;大概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庄公要追击败退的齐军,曹刿说:“还不可以。” 可:可以

    D.水尤清冽:潭水特别清澈 尤:尤其;特别

    林壑尤美:漫步林木的山谷尤其优美 尤:尤其;特别

    中考文言文虚词选择题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