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诞节文言文翻译(《节选旧唐书•杜甫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节选旧唐书•杜甫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

    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

    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

    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

    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

    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 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

    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

    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

    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

    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

    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

    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 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

    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 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

    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节的文言文翻译,任诞文言文翻译,王名崇节文言文翻译

    2.古文翻译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原文及翻译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 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 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 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卫军云:“酒正引人着胜地。”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 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 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 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王子猷住在山阴县。

    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

    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卫将军王荟说:“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 王子猷坐船进京,还停泊在码头上,没有上岸。

    过去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可是并不认识他。这时正碰上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听到有个认识桓子野的客人说,那是桓子野。

    王子猷便派人替自己传个话给桓子野,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试为我奏一曲。 ”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向听到过王子猷的名声,立刻就掉头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为王子猷吹了三支曲子。

    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文言文,翻译

    3.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词解】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致:送给

    群下:部下,下属

    校:比较

    太祖:曹操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4.颜鲁公忠义大节的文言文翻译

    《容斋续笔·颜鲁公》原文:

    颜鲁公忠义大节,照映今古,岂唯唐朝人士罕见比伦,自汉以来,殆可屈指也。考其立朝出处,在明皇时,为杨国忠所恶,由殿中侍御史出东都、平原。肃宗时,以论太庙筑坛事,为宰相所恶,由御史大夫出冯翊。为李辅国所恶,由刑部侍郎贬蓬州。

    代宗时,以言祭器不饬,元载以为诽谤,由刑部尚书贬峡州。德宗时,不容于杨炎,由吏部尚书换东宫散秩。卢杞之擅国也,欲去公,数遣人问方镇所便,公往见之,责其不见容,由是衔恨切骨。

    是时年七十有五,竟堕杞之诡计而死,议者痛之。呜呼!公既知杞之恶己,盖因其方镇之间,欣然从之。不然,则高举远引,挂冠东去,杞之所甚欲也。而乃眷眷京都,终不自为去就,以蹈危机,《春秋》责备贤者,斯为可恨。司空图隐于王官谷,柳璨以诏书召之,图阳为衰野,堕笏失仪,得放还山。璨之奸恶过于杞,图非公比也,卒全身于大乱之世,然则公之委命贼手,岂不大可惜也哉!虽然,公囚困于淮西,屡折李希烈,卒之捐身徇国,以激四海义烈之气,贞元反正,实为有助焉。岂天欲全界公以万世之名,故使一时堕于横逆以成始成终者乎!

    大意:

    颜真卿别号颜鲁公,秉持忠义坚守大节,为古今楷模,不仅唐朝人士无与伦比,自汉朝已来,应该也是屈指可数的(殆:大概)。查考他的仕途情况(立朝:在朝廷做官;出处:出任以及退隐),在唐玄宗时期,杨国忠厌恶、排斥他,由殿中侍御史出被贬黜到洛阳、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到肃宗时,因为争论有关太庙祭祀坛场的事,被宰相记恨,由御史大夫降为冯翊郡守。后又因为得罪李辅国,由刑部侍郎贬到蓬州。

    代宗时,因为说了“祭器不饬(同簠簋不饬,旧时弹劾贪吏常用此语,借指贪污。 )”,得罪宰相元载,从以诽谤罪,由刑部尚书贬到峡州。唐德宗时,又不被大臣杨炎所容,由吏部尚书换任东宫闲职(散秩: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位)。到卢杞当宰相时又独揽朝政,想要除去颜真卿,多次遣人去请颜真卿讨论方镇(一种地方行政制度,即藩镇,后有藩镇割据)的问题,颜真卿去见卢杞,埋怨他不容自己,从此卢杞含恨彻骨。

    那一年颜真卿七十五岁,竟然中了卢杞的诡计死了,说起此事的人感到痛心。唉!颜真卿既然已经知道卢杞讨厌自己,却又因为解决方镇的矛盾,依然乐意去了。要不然,完全可以辞官不做,远走高飞,这也是卢杞很愿意见到的结果。然而他舍不得京都,到末了也不自己主动退出官场,才走向了危机。《春秋》曾责备贤者,这种行为可恨。司空图退隐在王官谷,当时的宰相柳璨以诏书名义召他到朝廷,司空图表现出衰老粗野野,当朝弄掉笏版,失了礼仪,也因此得到了放还山野的侥幸。柳璨的奸恶比卢杞更狠,司空图也比不了颜真卿,大丈夫捐躯于大乱之世,然而颜真卿是死在贼手,岂不非常可惜!虽然,颜真卿囚困在淮西时,曾屡次挫折叛军李希烈,仍然死于捐身徇国,激发了天下义烈之气,对于拨乱反正,事实上是有帮助的。但是老天爷岂能通过颜真卿的万世之名来保全疆土,从而使他一时丧身叛乱者以成就他的名声呢!

    诞节文言文翻译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