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20道初二上册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1.20道初二上册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 A、陡坡(dǒu) 溃败(kuì) 蹒跚(pán) 提防(tí) B、和谐(xié) 疟子(yào) 仄歪(zè) 掳掠(nǔ) C、狼藉(jí) 伛着身子(yǔ) 滞笨(zhì) 愧怍(zuò) D、俨然(yán) 黄发垂髫(tiáo) 诣太守(yì) 选贤与能(yǔ) 2、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抵抗 激战 横度长江 谦逊 B、惊讶 门坎 奋不顾身 踹开 C、督战 坚韧 豪无斗志 阡陌 D、琐屑 颓唐 触目伤怀 出淤泥而不染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控制 4、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份报告震动了全世界。 人们对它的评价不一, 它的重大意义是促使人们重视日益严重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同时 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理论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持续发展”战略。 A、虽然 但 也 B、即使 可是 也 C、既然 那么 还 D、因为 所以 还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子的是( )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B、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D、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6、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伎俩: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
愧怍:惭愧。 B、滞笨:呆滞笨拙。
尴尬:心情沉重,不愉快。 C、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簌簌:形容风吹草木的声响。 D、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7、下列词语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芳草鲜艳:花草遍地,鲜艳美丽。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B、来此绝境: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屋舒俨然:房舍很像,很副真。 C、不独亲其亲: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独子其子:只抚育自己的子女。 D、鲜有间:很少有听说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精益求精 锐不可当 触目伤怀 无人问津 A B C D津 开卷有益 旗鼓相当 襟怀坦白 遍体生津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悉如外人 有仙则名 濯清涟而不妖 缘溪行 A、B C D 咸来问讯 自为其名 学而不思则罔 便扶向路 10、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子牡丹的喜爱,似乎人是多的了。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渔人就要求去他们家,摆酒杀鸡作饭菜。 D、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有所分得,女子也有归宿。 二、填空题(15分) 1、按要求默写。
(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2)斯是陋室,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4)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杜甫在《望岳》诗中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 。 (6)感时光溅泪, 。
(7)夜久语声绝, 。 2、《西游记》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请你再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两个故事。
(2分) 3、人们常常将植物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看到莲花,会想到性情纯洁的人;看到松柏,会想到意志坚强的人……你有过这样的联想吗?请选择一种植物写出你的联想。(要求:语句通顺,联想合理,不少于40个字)(5分) 文言文!!!(三)桃花源记(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司。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句子加点的词。
(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后遂无问津者。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1、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3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2.求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RT~全部谢谢~附答案``求八年级语文 爱问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西宁市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1—14题。
(9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1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 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1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2分) 【参考答案】 11.(1)鱼的影子。(:)忧伤(的样子)。
2分,各1分。 1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各2分,共4分)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全写对给1分,写对1个或书写有错不给分,共1分) 1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
(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 答: 答案: 5.(1分) 柳宗元 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
文学成就:诗:宋诗的代表。词:与辛弃疾齐名。
是豪放派的开创者。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二、理解句子 1、写月光如水景象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本文中心(作者心情):月夜闲游的情调和宁静脱俗的心境。 3、点睛之笔:闲人。
4、本文结构:一层:庭院漫步,交待夜游原因、时间、地点、人物。二层:描写月光清澈。
三层:叹息赏月人少,暗示世人为俗务所累,表明自己的高洁。 5、表达方式:记叙‖景物描写‖抒情 6、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山西课改)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
3.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及答案快
我找了一篇,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得,翻译不全啊,只是单个词的解释观 月 记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
〕;临水之观,宜〔宜 适宜,应当。〕独往;独往之地,去〔去 离开。
〕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安得 哪里能。
〕皆临水?盖有之矣〔盖有之矣 假如有这样的地方。盖,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推测。
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若夫……则…… “如果不是……那么……”。 或者“要么……要么……”。
〕诚〔诚 果真〕。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独行以夜 在黑夜中独行〕。
而之〔之 到〕。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蕲顷刻之玩 求一时的快乐。
蕲(qí),通“祈”,求。顷刻之玩,一时的快乐〕。
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其具是四美〔四美 指文中开头提到的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
〕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八月之望 八月十五。〕过洞庭,天无纤云〔纤云 一丝云彩。
〕,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尽却 全部退去。〕童隶〔童隶〕书僮仆役。
而登焉。沙之色正黄〔正黄 纯黄 〕,与月相夺〔与月相夺 和月光争辉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激射 喷射 。
〕,体寒目眩〔目眩(xuàn) 眼花〕。,阆风、瑶台、广寒之宫〔阆(làng)风、瑶台、广寒之宫 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 。〕,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如是而止耳如此而已。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于是为备在这里完备、齐全。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4.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的答案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 (1)[诵]背诵。
(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
(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
(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
(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5.语文八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给下列加粗的词注音 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响( )千转不穷(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互相轩邈( ) 嘤嘤成韵( )横柯上蔽(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 )2.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4.经纶世务者( ) 5.皆生寒树 ( )6、蝉则千转不穷( ) 7、窥谷忘反( )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 ( ) 2.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 ) ( ) 3.直:直视无碍;争高直指 ( ) ( ) 四、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6、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 。 五、填空 1.本文描写的是________景,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六、简答题 1.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第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 3.第三段“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参考答案: 一、piǎo tuān líng líng zhuàn yuān lì lún xuān yīng kē。二、1、顺、随。
2、飞奔的马。3、高,远。
4、筹划,治理。5、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
6、转通“啭”鸟叫声。7、通“返”,返回。
三、1、极、停 2、向上、上边 3、一直、笔直四、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7、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五.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景。
南朝,吴均。六、1.总起 奇山异水。
2.使用了夸张、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3.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及字音: 本文选自 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朝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给下列的字注音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屡( )晏( ) 黔娄( ) ( ) 汲( ) 兹( ) 俦( )觞( ) 欤( ) 二、结构、内容和中心: 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志趣等 第二段: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赞语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宅边有五柳树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中 心: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三、解词和翻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
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何许:何处,哪里。
〔2〕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3〕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相当与“矣”。号,别号。
〔4) 荣利:荣誉,利禄。 〔5〕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
甚:过分的。 〔6〕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7)性:人的本性。 (8)嗜:爱好,喜欢。
(9)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0)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置酒:准备酒。
(13)招之:邀请他。 (14)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到……去。辄,就;尽,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既然 〔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预期。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8〕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19〕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20)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
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1)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22〕自娱:使自己欢娱。 (23)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4)自终:自。
6.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的答案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 (1)[诵]背诵。
(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
(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
(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
(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