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文言文练习(阅读文言文,回答19)
1.阅读文言文,回答19
试题答案:小题1:(2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小题1:(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1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1分)小题1:(1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小题1:(2分)联系“伯乐”、“马”(1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小题1:(示例孔子疑惑不解:自己是一个大圣人、大教育家,为什么会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呢?他又发出感叹:时代变化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势了! 揭露了一些人才招聘单位只看学历而不看实力的现实。
2.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王真编的,需要答案
《食粥安心》原文: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
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范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译文: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书院读书时,每天煮一锅粥,经过一个晚上的凝固,用刀划成四块,早上晚上拿其中的两块,把腌菜切成几段吃。
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把一些美味菜肴送给范仲淹。范仲淹把送来的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你的生活清淡贫苦,送来食物,你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谢你们的好意,大概是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我突然享用如此丰盛的菜肴,日后我怎么才能再吃下这些粥呢?”《樊重有远见 》原文: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嘲笑他的做法。
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芒山盗临刑》原文:第一版: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
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也?”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而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第二版:宋宣和年间,芒山有盗临刑,母来与之诀。
盗谓母曰:“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怜之,与之乳、、。
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也?”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而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翻译:宋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要行刑,母亲来和他辞别。
小偷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奶汁,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母亲答应了,把乳头给他吮,不料盗贼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了满地,母亲死了。
行刑的人说:“你为什么如此狠毒?”盗贼于是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都会对我的这种不良行为感到高兴,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才有今天的下场。 所以我怀恨她,就把她杀了。
"唉!俗话说“教育孩子要从幼儿开始”这一点不假啊。
3.浙江近几年的语文文言文中考题
2006年·浙江温州中考文言文翻译 (2006年·浙江温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1.“莫乐为人君”,即“莫乐(于)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
“惟其言而莫之违”;“莫之违”,否定句宾语前置,即“莫违之”。这句意思是: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2.“太师谁撞”,是疑问句宾语前置,即“太师撞谁”,意思是太师您要砸谁呢? 3.“是非君人者言也”,判断句式,当读为“是/非君人者言也”。“君人者”,治理百姓的人,指国君。
君,动词。这句意思是,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讲的话。
4.“释之,以为寡人戒”,“以为”,以(之)为。这句意思是,放掉他,把他的话作为我的一种警戒吧。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2006年·浙江宁波语文中考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 △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 △ 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乃记之而去 △ △ C. 不然为怯 D. 其怯者犹未能也 △ △ 士卒多为用者 其真不知马也 △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
(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答案:(一)18.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2分。
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
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二)22.A(2分) 23.B(2分)24.耻怯(面子) 奔利(金钱)(2分。
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2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2007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考卷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
4.浙江近几年的语文文言文中考题
2006年·浙江温州中考文言文翻译 (2006年·浙江温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1.“莫乐为人君”,即“莫乐(于)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
“惟其言而莫之违”;“莫之违”,否定句宾语前置,即“莫违之”。这句意思是: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2.“太师谁撞”,是疑问句宾语前置,即“太师撞谁”,意思是太师您要砸谁呢? 3.“是非君人者言也”,判断句式,当读为“是/非君人者言也”。“君人者”,治理百姓的人,指国君。
君,动词。这句意思是,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讲的话。
4.“释之,以为寡人戒”,“以为”,以(之)为。这句意思是,放掉他,把他的话作为我的一种警戒吧。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2006年·浙江宁波语文中考试题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 △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 △ 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乃记之而去 △ △ C. 不然为怯 D. 其怯者犹未能也 △ △ 士卒多为用者 其真不知马也 △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
(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答案:(一)18.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2分。
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
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二)22.A(2分) 23.B(2分)24.耻怯(面子) 奔利(金钱)(2分。
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2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2007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考卷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
5.谁有近几年浙江中考的文言文题目
2006年·浙江温州中考文言文翻译 (2006年·浙江温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1.“莫乐为人君”,即“莫乐(于)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
“惟其言而莫之违”;“莫之违”,否定句宾语前置,即“莫违之”。这句意思是: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2.“太师谁撞”,是疑问句宾语前置,即“太师撞谁”,意思是太师您要砸谁呢? 3.“是非君人者言也”,判断句式,当读为“是/非君人者言也”。“君人者”,治理百姓的人,指国君。
君,动词。这句意思是,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讲的话。
4.“释之,以为寡人戒”,“以为”,以(之)为。这句意思是,放掉他,把他的话作为我的一种警戒吧。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