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文言文(朋友出门在外的古文)
1.朋友出门在外的古文
千里思 李白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
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游秋浦白苛陂 李白
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
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
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
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秋夕旅怀 李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李白
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澹荡沧洲云,飘飖紫霞想。
剖竹商洛间,政成心已闲。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褰帷对云峰,扬袂指松雪。
暂出东城边,遂游西岩前。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
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溪傍饶名花,石上有好月。
命驾归去来,露华生翠苔。淹留惜将晚,复听清猿哀。
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
久别离 李白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至此肠断彼心绝。
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西来。
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描写旅行的文言文有哪些
1、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从一个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的声音,很像人们身上佩戴的配饰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高兴,砍一个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沿着路走下去,看到水潭,潭水格外清凉。
石头的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的高地、小岛、岩石等型装。数目青青翠翠,遮掩着经络,互相缠绕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的鱼儿游来游去,一百多条,阳光照下来,鱼的影子映在岩石上,一动不动,忽而又游向远处,来来往往,好似与游玩的人们相互取乐。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伐竹取道、旅游看山看水,通过描写景物抒发当时的心情。)2、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散去,云彩拢过来,山里或暗或明,山林中早晚的美景,野草开花了,散发出芬芳的香气,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底下去,石头露出来,四季景色不同,乐趣无穷。(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醉翁亭记描写知州的秀美景色。)
3、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我观看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在洞庭湖。
远处是山,吞吐长江的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天气变化,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景色,前人记述已很详细了,向北是巫峡,向南面是潇水和湘水,来往的诗人对汇集到这个地方,赏景抒发心情吧?(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邀,写《岳阳楼记》)4、王羲之《兰亭集序》节选: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这天,天气晴朗,清新,风儿暖和,欢畅,抬头看,天空大无边,向下俯瞰,地大物博品类丰富,游玩开怀畅快,尽情享受音乐乐趣,实在多快乐呀。
(东晋时,王羲之与友人,今天浙江绍兴兰亭写的诗。)5、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译文:从这里向下有一个山洞,平坦而空阔,山泉流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是前洞,山上五六里有个洞,幽深样子,打探深度,就是喜欢探险的人也未必走到尽头,就是后洞。
( 北宋王安石在回家途中游玩了褒禅山写的游记。)6、袁宏道《满井游记》节选: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文:22日天气暖和,与几个友人出东直门,到满井。
柳树很高,位于堤旁,土地湿润,以往空阔开朗,好像是天鹅。(慢井是明清时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作者袁宏道写的一篇记游小品。)
7、钱谦益《黄山游记》节选: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
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
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译文:黄山很高,云从山中涌出,旅游一番又回到山中,都在山腰间,望见山峰,白云似飘带,不能达到顶峰,过了一段时间,云气弥漫,遮住天空,山峰在白云上,铺展开云朵,望去就像天海,一下子又散开,好似野鸭和兔子,顷刻间跑得无影无踪,黄山耸立在云层外,天空辽阔,云无所依。
8、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节选: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译文:从西山路口一路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向下,有两条道,一个朝西,走过去什么也没有,一个是偏北方向走到东,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挡住,积石横档在路尽头。
(柳宗元到永州担任司马后,旅游时写的。)9、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节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译文:月光洒在庭下,好像积满了清水一样透明。水中的海藻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苏轼描写了黄州旅游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