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善继字伯顺文言文阅读(鹿善继文言文阅读的答案)
1.鹿善继文言文阅读的答案
明史·鹿善继传 【原文】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
祖久征,万历中进士,授息县知县。时诏天下度田,各署上中下壤,息独以下田报,曰:“度田以纾民,乃病民乎!“调襄垣,擢御史,以言事谪泽州判官,迁荥泽知县,未任而卒。
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
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善继端方谨悫。
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内艰除,起故官。
辽左饷中绝,廷臣数请发帑,不报。会广东进金花银,善继稽旧制,金花贮库,备各边应用。
乃奏记尚书李汝华曰:“与其请不发之帑,何如留未进之金?“汝华然之。帝怒,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
善继持不可,以死争。乃夺汝华俸二月,降善继一级,调外。
汝华惧,卒补银进。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
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天启元年,辽阳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
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及阅视关门,以善继从。
出督师,复表为赞画。布衣羸马,出入亭障间,延见将卒相劳苦,拓地四百里,收复城堡数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
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承宗谢事,善继亦告归。
先是,杨、左之狱起,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
承宗、善继谋借巡视蓟门,请入觐。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
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太公急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
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之狱又起。顺昌,善继同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
奄党居近善继家,难家子弟仆从相望于道。太公曰:“吾不惧也。
“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起尚宝卿,迁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归。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
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与里居知州薛一鹗等共守。
守六日而城破,善继死。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嗟乎,吾儿素以身许国,今果死,吾复何憾!”事闻,赠善继大理卿,谥忠节,敕有司建祠。
子化麟,举天启元年乡试第一,伏阙讼父忠。逾年亦卒。
【译文】 鹿善继,字伯顺,是定兴县人。他的祖父鹿久征,万历年间考中进士,被授予息县知县之职。
当时朝廷下令丈量(全国的)田地,各地都把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予以登记、汇报,唯独息县却把田地都当作下等上报,鹿久征说:“(朝廷下令)丈量田地是用来解除百姓的贫困的,怎么能(反过来)损害百姓呢?”(后来他)调任襄垣县知县,又升为御史,(后来)因为上书言事被贬为泽州判官,后又升任荥泽县知县,没有上任就死了。鹿善继的父亲鹿正,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来自我磨练。
县令某某想见他,(当时他)正在给田施粪,扔下粪锸就去。他(常常)急人之所急,就是倾家荡产也在毫不吝惜,远近的人都称他为鹿太公。
鹿善继为人庄重正直,严谨朴实。由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起身,被授予户部主事之职。
中间为母亲守丧过后,重新起复原任。辽东部队的军饷中断了,朝廷大臣多次请求拨出国库银,(神宗)都未答复。
正好这时广东运来了金花银,鹿善继查考原先的规定,金花银应当收进国库,以防备各边镇使用。于是就写了一封文书给尚书李汝华说:“与其奏请皇上不肯拨出的国库银,为什么不留下这些还没入库的金花银(来做这件事呢)呢?”李汝华同意了。
神宗(知道后)非常生气,扣掉鹿善继一年俸禄,催促赶紧把金花银补进国库。鹿善继坚持认为不应该这样,以死谏诤,(神宗)就扣了李汝华两个月俸禄,把鹿善继降职一级,外调到任职。
李汝华害怕了,最后还是把金花银补进了国库。光宗即位,泰昌改元年(1620),朝廷恢复了鹿善继的原职,让他主管薪饷。
他接连上书请求拨出一百万国库银(作为军饷),光宗也未答复。天启元年(1621),辽阳失守后,鹿善继因为有才干改任兵部职方主事。
大学士孙承宗掌管兵部事务,对他推心置腹,很信任他。等到孙承宗到关门去检阅视察时,让鹿善继跟着。
(孙承宗)出关领兵,又上表奏请朝廷让他做赞画。(鹿善继)穿着粗布衣服,骑一匹瘦马,出入于各个边镇营垒之间,召见将士来慰劳他们,开拓了四百里边疆,收复了几十个城堡,孙承宗就像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来倚靠他。
鹿善继在关外四年,逐渐升到员外郎、郎中。孙承宗辞职后,鹿善继也告老还乡了。
在这之前,杨涟、左光斗的冤案发生后,魏大中的儿子魏学洢、左光斗的弟弟左光明,先后投奔到鹿太公家里。鹿太公把他们当成客人,他们跟与鹿太公交好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商量,带着鹿太公的信去山海关,把他们的祸事告诉了孙承宗。
孙承宗、鹿善继商议后打算借巡视蓟门的机会,请求入朝觐见熹宗。阉党议论纷纷,说内阁大臣孙承宗要统兵清君侧来了,熹宗就发出一道严厉的指示阻止孙承宗(入朝)。
杨涟、左光斗的冤案更加紧急了,每五日追一回赃,拷打得很残酷。鹿太公赶忙凑集了几百两金子送进去,可是他们两个人都已经死掉了。
到鹿善继回家之时,周顺昌的冤案又发生了。周顺昌是与鹿善继同年考中的进士,鹿善继又为他凑集了几百两金子,银子送进去周。
2.明史鹿善继传翻译
鹿会继,字伯顺,定兴人。
祖父久征,万历年间进士,授息县知县。当时诏令天下田亩,各在上、中、下土壤,休息只是因为下田报告,说:“度田以解除百姓,于是百姓生病吗!”调襄垣,升任御史,以言事情被泽州判官,迁移荣泽知县,没有信任就死。
父亲正,苦节自砺。县令某人想见他,正在田里,投锹而去。
急人之难,他的家人不惜倾,远近的人都称赞鹿太公。善于继承端正谨慎。
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官户部主事。内艰难消除,从原来的官职。
辽东军饷中断,朝廷大臣多次请求动用国库的钱,不报。在广东进金花银,善于继承传统制度,金花库存,准备各边应用。
于是上奏记尚书李汝华说:“与其让不发的财,如何没有前进的金?“你花这样的。皇帝发怒,剥夺好好继承俸禄一年,赶快补进。
善于继承坚持不可,以死相争。于是剥夺你花棒二月,下好好继承一级,调外。
你花害怕,死亡补银进。泰昌改年号,恢复原官,负责新饷。
接连上疏请帑百万,不报。天启元年,辽阳攻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
大学士孙承宗处理兵部事务,推心置腹地信任他。等到查看关门,以善于继承从。
从督师,又上表任赞画。布衣瘦马,出入边塞之间,召见将帅士兵都辛苦,开拓土地四百里,收复城堡几十,王承宗依傍着它就像左右手。
在关四年,多次升任员外郎、郎中。承宗辞职,善于继承也回家。
先是,杨、左的案件发生,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太公回答客人的,与所擅长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计划,拿着书去关门,告诉他很难在承宗。
王承宗、善于继承计划借巡视蓟门,请求入朝觐见。突然同党大声,对内阁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止他。
监狱更加迅速,五天一追回赃款,拷打很酷。太公回答紧急招募到数百金交纳的,而两人就都已经死了。
到这时,善于继承归,而周顺昌的案件又起。顺昌,善于继承同年生,善于继承又被招募到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死了。
在党在近好好继承家,难家子弟仆从络绎不绝。太公回答说:“我不害怕了。
“崇祯元年,逆植被杀,善于继承起尚宝卿,升任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他回。九年七月,大清兵攻打定兴。
善于继承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答应的。与家乡知道州薛一鹗等共守。
在六天,城破,善于相继死去。家里的人跑去告诉太公,太公回答说:“唉,我的孩子一直以本人同意国家,现在果然死了,我还有什么遗憾!“事情听,追赠好好继承大理卿,谧号忠节,命令有司建祠。
子化麟,天启元年举行乡试第一名,直接诉讼父亲忠。过了一年也死。
3.南史*虞荔传译文全文
白话释义:刘瓛字子硅,沛郡相人。
五岁时,听舅舅孔熙先读《管宁传》,高兴地要读,舅舅便为他说解,刘瓛精心听讲,说:“这可以达到。”他被授予奉朝请一职,没有就任,兄弟三人同住一间茅屋,茅屋被风吹倒,而没有钱修葺。
但怡然自乐,学习不松懈。收徒授学,常常有数十人。
齐高帝即位,召刘瓛进华林园谈话,问他为政之道。他答道:“为政之道就在《孝经》里。
刘宋王朝之所以覆灭,陛下您之所以得天下,正是这点。”皇上赞叹道:“儒者之言,可以为万世之宝啊。”
皇上又对刘瓛说:“我顺应天命进行变革,人们议论认为如何?”刘瓛说:“陛下以前车之失为鉴戒,加上宽厚仁政,即使危急也可以安定;如果重蹈其覆辙,即使安定也一定有危急。”等他出去,皇上对司徒褚彦回说:“如此方正直率。
学士自然超过别人。”齐武帝永明初年,竟陵王子良请他任征北司徒记室,刘瓛致信给张融、王思远说:“接到你们的心让我应召,本当停下手上公事,但考虑到平生抱负,将有违你们的关怀。
我对人情世故很笨拙,不习惯做官,以前曾经做过佐吏,便因为不能办好公事被罢免,这是熟识我的亲友们所共知的。自己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和职位,不敢期望高升,从小贫困,加上生性粗疏懒散,衣着长相,很是吓人。
我希望遵从九九的遗迹(顺应阴阳天道留下的踪迹),可以无微不至地侍奉父母,开展自己计划,我的志向就在于此而已。”被授予步兵校尉,他没就任。
原文:刘瓛字子硅,沛郡相人。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为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
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怡然自乐,习业不废。
聚徒教授,常有数十。齐高帝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
答曰:“政在《孝经》。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
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又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曰:“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
及出,帝谓司徒褚彦回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
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请为征北司徒记室,瓛与张融、王思远书曰:“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艰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吾庶欲从九九之遗迹,可得奉温清,展私计,志在此耳。”
除步兵校尉,不拜。此文出自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南史》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南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
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当李大师开始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魏收的《魏书》已经流传很久,魏澹的《魏书》和王劭的《齐志》等也已成书。而当李延寿继续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的编纂工作也正在进行或定稿。
既然关于南北朝的史书已有多种,那么,李氏父子为什么还要另外编写这一时期的历史著作呢?李延寿的自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他的父亲“常以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
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
于是发奋成就《南史》与《北史》。
4.谁有《孙征君传》的译文
注释: [1]孙征君:孙奇逢字启泰,一字钟元,明清之际学者,明亡后隐居,清廷屡征不出,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2]北直:即北直隶。
旧称直属国都的地区为直隶。明永乐迁都北京后,以直属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直属“留都”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
北直隶包括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东小部地区。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
[3]倜傥(tì tǎng替倘):豪放洒脱。[4]内行:居家的言行。
笃修:诚恳而美好。[5]著功烈:行显赫的功业。
[6]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明万历进士,天启时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讲学无锡东林书院,为东林党领袖之一,后魏忠贤派人往捕,投水死。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进土,官至吏部郎中,后被革职,与高攀龙等同讲学于东林书院,世称“高顾”,亦为东林党领袖之一。
[7]名义:名节。[8]叨“通“饕”,贪焚。
叨秽者:指贪官污吏。[9]杨涟:字文儒,号大中,应山(今湖北省应山县)人,曾上疏数效忠贤二十四大罪,被逮下狱,死于狱中。
左光斗:见前《左忠毅公逸事》注[1]。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今浙江省嘉善县)人,因疏劾魏忠贤下狱,死狱中。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为魏党诬陷被捕,死于狱中。[10]鹿正:明末文学家鹿善继之父,定兴(今河北省定兴县)人。
曾倾家营救杨涟、左光斗,时称鹿太公。张果中:字子度,新城(今河北省新城县)人。
杨、左之狱起,孙奇逢、鹿正及张果中商议,募捐得数千金,入京营救,杨、左死狱中,营救未成。后周顺昌被捕,孙又筹金数百加以营救,周顺昌死,孙乃以筹金为办丧事。
[11]范阳:古郡名,辖区相当今北京大部,及天津、河北保定部分地区。容城、定兴、新城俱属古范阳郡。
烈士:古时指有志功业,壮怀激烈之士为烈士,与今义不同。[12]孙承宪:字稚绳,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人,万历进士,天启初,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包括顺天、保定、辽东等地),后为魏忠贤排挤去职。
祟帧十一年清兵攻高阳,孙率家人守城拒敌,城破自杀。经略:明代有重要军务时,特设经略,负责一个地区的军务。
[13]茅元仪:字止生,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东南)人。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明末文学家。
万历进士,曾支持东林党人的斗争。明亡,清兵攻定兴,城陷被害。
著有《无欲斋诗抄》等。[14]疏请入见:上疏请求进京见驾。
[15]台垣:台院,即御史。当时御史黄宗昌、巡抚张其平等,都上奏章推荐孙奇逢。
交荐屡征:交相推荐,屡次征聘。[16]职方:官名。
当时在兵部设职方司,掌管疆域地图等。赞:辅助。
[17]易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五公山:在易县西。
[18]教条:劝谕性的条规。[19]弦歌:古代读诗,用王琴瑟伴奏者称“弦歌”,后即泛指儒家的礼乐文化教育。
[20]国朝:古人称本朝为国朝,此指清朝。[21]国子祭酒:学官名,为旧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持人。
[22]敦趣(cù促):即敦促。[23]新安:旧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
[24]百泉:在河南辉县西北的苏门山麓,为休养游览胜地。[25]水部郎:工部属员,掌水利等事。
马光裕:字绳诒,山西安邑(今运城县)人。奉:奉送。
夏峰:苏门山诸峰之一。[26]聚:村落。
[27]象山:陆九渊字子静,江西金溪人,曾讲学于象山(在今江西省贵溪县西南),世称象山先生,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也讲理,但不承认程朱所讲的客观绝对的“天理”,而主张“心即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阳明: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曾居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强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提倡“致良知”,认为封建伦常道德观念,都是人生而有之的禀性(即“良知”)。
王阳明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在明中后期形成学派,影响很大。[28]和通:融和贯通。
朱子: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南宋理学家,主张存在客观绝对的“天理”,而“天理”的内容又不外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维系封建的纲常秩序。
朱熹的学说源于北宋程颢、程颐的学说,故与二程之学合称“程朱理学”,在明清时代被尊为官力哲学,影响极大。[29]刻砥:刻苦磨炼。
[30]开:启发。[31]庸行:日常行事。
[32]町畦(tīng qí厅其):界限。“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
[33]牧竖:牧童。旧称童仆曰“竖”。
[34]阴为之地:暗中为他留下余地,不过分逼迫。地:地步,余地。
[35]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36]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
[37]吾侪(chái柴):我辈。[38]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人,宋元之际学者,著有《静修集》。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人,嘉靖进士,以纠劾严嵩被害。[39]分:料想。
[40]质行:品质操行。[41]谱:记述。
[42]荦荦(1uò洛):分明。[43]孙少师:即孙承宪。
少师一般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44]“介于石,不终日”:语出《易•豫》。
“介于石”,《说文通训定声》认为“介”假借为“扴”,《朱子语类》:。
5.古文翻译,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新唐书·卷二百·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儒学下褚无量(徐安贞) 元行冲 陈贞节 施敬本 卢履冰 王仲丘 康子元(侯行果) 赵冬曦(尹愔陆坚 郑钦说 卢僎) 啖助 韦彤 陈京 畅当 林蕴 韦公肃 许康佐【原文】褚无量,字弘度,是杭州盐官县人。
幼时接受沈子正、曹福的经学课业,刻意研读古代典籍。家宅滨临平湖,有龙出湖,人们都跑去看,褚无量还很小,读书如故好像没有听到,众人都觉得他很不一般。
尤其精通《礼记》和司马迁的《史记》。考中明经科,不断升迁做国子博士,升任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唐中宗将要到南郊祭祀,诏令确定仪式。当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第二个敬酒,褚无量与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坚决劝谏,认为:“郊祀,是国家大事,其标准莫如《周礼》。
《周礼》上说,冬至在高坛祭天,不同时祭祀地神,指以祭祀始祖为主,也不同时祭祀始祖的配偶,所以皇后不得参与。又《大宗伯》上说:‘凡是大祭祀,王后不参与,则辅助来进献祭器,撤除祭器。
’这就是说后不应助祭。又《周礼•天官•内宰》上说‘大祭祀,后进献祭器只是辅助的,进献次一等的酒器也是如此。
’祭天没有祼礼,知道这是宗庙祭啊。巾车、内司服,掌管后的六服与五路,没有后祭天的服与路,这说明后不能辅助祭天。
只有汉代有天地合祭的情形,皇后参与此事。末代亵渎神灵,事不常见,不可效法。”
当时左仆射韦巨源辅佐祝钦明,所以没有接受褚无量的意见。褚无量以母亲年老辞官。
唐玄宗做太子时,又被授予拜国子司业兼侍读之职,撰写《翼善记》来进呈,被皇帝赏赐很多。太子在国学举行奠祭先圣先师的典礼,令他讲经,建端树义,博学敏捷口才好,晋封银青光禄大夫,赏赐优厚。
等到唐玄宗即位,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结束,诏令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
在母亲坟墓旁边,鹿冲犯了他所种下的松柏,褚无量嚎哭着倾诉道:“山林不乏,怎么忍心冒犯我母亲坟茔前的树呢?”从此以后群鹿驯服,不在触犯,褚无量为此终身不吃鹿肉。服丧结束后,诏令恢复原职。
因为年老,(特别允许他)随从皇帝仪仗时在后面慢走,又(专门)为他设手挽的便车,允许他乘着进入殿中。他多次上书指陈皇上为政的得失。
开元五年(717),皇帝将要到东都洛阳去而太庙崩塌了,姚崇建言说:“这太庙本是苻坚时修建的旧殿,不应当废弃这次行程。”褚无量鄙弃他的建言,以为不值得听信,就上疏说:“帝王阴盛阳衰,先祖就会发现变化。
如今后宫里的宫女除了被皇帝召幸的,应当全部遣散出宫,来应对这种变异。选拔贤良的人才,控制奢靡之风,减轻赋税,谨慎施刑,采纳建议,考察阿谀奉承的人,让断绝禄位的世家得以继续,那么就会天人和谐,灾异停止。”
皇帝认为姚崇的话对,皇帝的车驾于是照常向东到洛阳去了。褚无量又上书说:“过去虞舜巡狩天下,治理山川,遍祭群神。
汉孝景帝到桥山祭祀黄帝,孝武帝到九疑山祭祀舜帝,高祖经过大梁祭祀信陵君墓,过邯郸封赏乐毅的后人,孝章帝祭祀桓谭墓。希望陛下所经过的在祭祀大典上的名山、大川、丘陵和水边和低下平坦的土地,古代的帝王、贤臣的坟墓,一并诏令致祭。
自古接受天命的君王,一定要使灭绝的人事兴继,崇德报功。所以保全人民的国家,大于救民于灾;使人的后人立世,重于封人的墓冢。
希望到东都洛阳,录用唐初到现在的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在支庶一族的人,也都能够承袭奉祀。”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下令褚无量到平阳祭祀尧帝,宋璟到蒲坂祭祀舜帝,苏颋到安邑祭祀禹帝,所在的地方的刺史参与进献。
又寻求唐高祖武德年以来的功臣的子孙后代,让他们都承继他们的封赐。当初,内府旧存的诏书,从高宗时就收藏在宫中,次序混乱,褚无量建言请求修缮补订次序,来扩充典籍。
天子诏令在东都洛阳的乾元殿东厢房分门别类整理排比,褚无量做此事的特使。于是褚无量上表请求让闻喜县尉卢僎、江夏县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县尉徐楚璧分别校勘审定。
卫尉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光禄寺供给饮食。又诏令秘书省、司经局、昭文馆、崇文馆二馆轮流整理、校订,采集天下散佚的书籍来修订阙文。
不几年,四库完善。皇帝诏令群臣都来观书,赏赐给褚无量等人丝织品,数量各有不同。
褚无量又说:“贞观年间皇帝亲自颁定的书籍都由宰相署名,臣官位卑下不足以署名,请求与宰相联名署名。”皇帝没有接受他的意见。
皇帝从西方回京,将书籍搬到丽正殿,又把修书学士改称丽正殿直学士,让他们与京官并列同朝参加朝会。又下诏令褚无量到丽正殿续编承接前事。
皇太子和四王子没有入学,褚无量把《孝经》、《论语》五种书献给黄帝。皇帝说:“我知道了。”
于是遴选郗常亨、郭谦光、潘元祚等做太子、诸王的侍读。开元七年(719),太子按年龄入学,诏令褚无量升座讲业劝学,百官都去观礼,皇帝对他厚加赏赐。
去世,享年75岁。病重时告诉人,以丽正殿的书籍没有校订完成为遗憾。
皇帝听说后非常悲伤痛心,诏令宰相说:“褚无量,是我的老师,如今他永远地去世了,对他的赏赐应当使最优厚的规格。”于是。
6.明史列传一百五十五如何翻译,
全文译文:明史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五马从聘 耿荫楼 张伯鲸 宋玫(族叔)应亨 陈显际 赵七骥(等)范淑泰 高名衡 王汉 徐汧 杨廷枢 鹿善继 薛一鹗马从聘马从聘,字起莘,灵寿人门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官青州推官,提升为御史。恩荫锦衣卫的官员李宗城册封平秀吉逃了回来,从聘说他的父亲言恭不应当再督理军政,不听。
出朝管理两淮的盐政,说近几天泰山崩塌,断裂的地方有一里多,是因为开矿挖断地脉所造成的,应该迅速停止。没有回答。
好人田应璧请求抽验盐商贩盐的定额,将超额的没收官府出卖,资助大的工程,皇上派遣宦官鲁保督理这件事。从聘极力陈述欺骗蒙蔽的情况,不听。
回到朝廷,改巡按浙江,又巡按苏、松,请求免除增加的苏、松、常三镇的税收,也没有回答。因为候补时间久了提升为太仆少卿,授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因失职被削夺俸禄。
随即有捣毁贼巢的功劳,没有论功,称病回家,加官兵部右侍郎。在家住了共:二十多年,到熹宗一朝结束没有出来。
崇祯十一年冬天,大清攻破灵寿。从聘年龄已八十二岁了,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我得到死的处所了。”
又说:“我是朝廷大臣,从义上讲不能活着,你们活着没有妨害。”三个儿子不听。
从聘上吊,三个儿子也都上吊。赠官兵部尚书,谧介敏,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为官。
耿荫楼耿荫楼,是与从聘同一个县的人,字旋极。天启年间,担任临淄知县。
天久旱,穿着囚犯的衣服在烈日中暴晒,在祭坛上哭,雨立刻降下。代理寿光知县,像在临淄那样祷雨。
崇祯年间,入朝任兵部主事,调到吏部,升员外郎,请假回家。城被攻破,偕同儿子耿参一起死难。
赠官光禄少卿。张伯鲸张伯鲸,字绳海,江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先后任会稽、归安、鄞三县知县。天启年间,考核官员,调任卢氏。
崇祯二年稍稍提升为户部主事,出朝督察延、宁两镇的军用储备物资。从黄甫川往西到宁夏一千二百里,不出产五谷,草料粮食靠内地供应。
贺兰山沿着黄河的汉、唐二渠,往东到花马池,向来是肥沃的原野,也十分荒芜。伯鲸上疏陈述那些情况,为此开放贸易优惠工业,转运粮食。
又仿效边区商人运粮换取盐引的主意,建立官市买卖的法令来招徕商人,军民都称方便。大盗在延绥起事,提升伯鲸为兵备愈事,管辖榆林中间一路。
攻破贺思贤,斩杀一座城、金翅鹏,在长乐堡打败河套的蒙古部落贼寇。巡抚陈奇瑜上报他的功劳,诏令晋升三级官阶,任右参政,仍然负责兵备的事务。
七年春,奇瑜升总督,就提升伯鲸为右佥都御史来代替他。督率总兵王承恩等分路在双山鱼河二堡攻破插汉蒙古部落首领以及河套的贼寇,斩首三百级。
次年,因考察官员时遭人弹劾而罢官。随即论在延绥时的功劳,下诏起用,恩荫儿子为锦衣千户。
十年秋,杨嗣昌建议大举征讨贼寇,派遣产部的一个侍郎驻在池州,专门管理军粮。皇上任命傅淑训。
次年,淑训因遭逢亲丧回家,就在家起用伯鲸代替他,官职和淑训一样。又次年,熊文灿招抚失败,嗣昌亲自出朝督率军队,把伯鲸调到襄阳。
文灿被逮捕,说剿贼的饷银有六十多万没有送到,伯鲸获罪被降级。十五年召入朝廷任兵部左侍郎。
次年,尚书冯元飙请假,伯鲸代管部里的事务。在万岁山召对,病发,宦官扶他出去,於是请假。
又次年,京城陷落,穿着便服逃回。福王在南京登基,伯鲸住在家里不出来。
过了很久,扬州被围困,与负责者分工守城。城被攻破,上吊自杀。
宋玫 宋应亨 陈显际 赵士骥宋玫,字文玉,莱阳人。父亲继登,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曾任陕西右参议。
天启五年考察官员遭贬谪。宋玫就在这一年与他的族叔应亨一起考中了进士。
宋玫被授官虞城知县,应亨得到的是清丰县。崇祯元年,宋玫的哥哥宋琮也考中进士,任祥符知县,而宋玫因为有才能调到事务繁杂的杞县。
三人所在的地方互相接壤,同时有善於治理的名声。应亨升礼部主事,宋玫也提升为吏科给事中。
曾经上疏议论用人的事,说:“陛下求得天下治理的心意愈急迫,那麽浮薄喜欢多事的人都掩饰作伪并刻意寻求新奇。陛下破格用人的心意愈殷切,那麽花言巧语阴险狡诈的人都乘机卖弄机巧.”众人都同意他的话.当时应亨已改任吏部,经多次升迁做到稽勋郎中,被革职回家。
宋玫刚服母丧期满,起任原官,升刑科都给事中。请求在全国普遍实行在热天从轻发落囚犯。
又说关押在狱中的囚犯滞留病死的,与受刑而死的几乎相等,应当有所怜悯加以释放。皇上采纳了。
升太常少卿,先后任大理卿、工部右侍郎。宋玫的父亲继登遭废弃已久,到这时任浙江右参政。
大学士周延儒的门客盛顺,为浙江巡抚熊奋渭钻营召入朝廷任职,果然提升为南京户部侍郎,继登父子都信赖他。十五年夏,朝廷会推合臣,盛顺为宋玫营求会推很卖力。
适逢诏令再次推举,宋玫在其内。皇上已听信流言,怀疑诸臣有私心。
等到入朝应对,宋玫希望迎合皇上的心意,从容不迫地详细陈述。皇上发怒,呵斥他退下,与吏部尚书李日宣等人一同下狱。
日宣等被发配戍守,宋玫被革除官籍,盛顺则惊慌逃窜。闰十一月,临清被攻破,应亨与知县陈显际商量守城。
应亨认为北面的城墙低矮单薄,捐出干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