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字曼倩文言文(《东方朔)
1.《东方朔
1)平原:郡名。
此处指唐朝平原郡(今陵县) 厌次:县名。在今山东陵县(神头镇)。
(2)待以不次之位:谓越级提拔。(3)自炫鬻:谓卖弄炫耀自己的才能,(4)报闻罢:意谓经过请示皇帝而不任用。
(5)三冬:谓三年。文史足用:王先谦云:“文者,各书之体;史者,史箱所作世之通文字,讽诵在口者也;足用者,言足用以应试。”
(6)言:一字为一“言”。(7)钲鼓之教:言指挥军队进退之法。
(8)子路:姓仲名由,一字季路,孔子弟子。子路之言:指子路此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见《论语·先进篇》)(9)孟贲:战国时著名的勇士。(10)庆忌:春秋时吴王僚之子。
传说庆忌非常敏捷,箭射不中,马追不及,(11)鲍叔:鲍叔牙,春秋时齐大夫,与管仲分财,自取其少。(12)尾生:传说为古代之信士。
他与女子约会于桥下,待之不至,遇水而死。
2.《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原文及译注
原文: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於前。
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檐揭而去。
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於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
所赐钱财尽索之於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於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於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
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於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义,困於衣食,或失门户。
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於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菑,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则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诗曰:‘鼓锺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得行其说,封於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上观许由,下察接舆,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
子何疑於余哉!”於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建章宫后合重栎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
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
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
诏曰:“可。”已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诏曰:“可。”於是朔乃肯言,曰:“所谓驺牙者也。
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
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
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译注:。
3.王羲之东方朔译文简体字全文哪位可以提供帮助,谢谢
《东方朔画赞(并序)》晋·夏侯湛
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魏建安中,分厌次以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事汉武帝,汉书具载其事。
先生瑰玮博达,思周变通,以为浊世不可以富乐也,故薄游以取位;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抗(即颉颃xié háng,倔强,傲慢)以傲世。傲世不可以垂训,故正谏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谈谐以取容。洁其道而秽其迹,清其质而浊其文。驰张而不为邪,进退而不离群。若乃远心旷度,赡智宏材。倜傥博物,触类多能。合变以明筭(算),幽赞以知来。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周给敏捷之辨,枝离覆逆之数,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计之术,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巧,经目而讽於口,过耳而暗於心。夫其明济开豁,苞含弘大,陵轹卿相,嘲唅(嘲笑)豪桀,(笼罩靡前,跆籍贵势,出不休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寮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谈者又以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弃俗登仙;神交造化,灵为星辰。此又奇怪恍惚,不可备论者也。
大人来守此国,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徘徊路寝,见先生之遗像;逍遥城郭,观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怀,乃作颂曰。其辞曰:
矫矫先生,肥遁居贞。退弗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涅而无滓,既浊能清。无滓伊何,高明克柔。能清伊何,视污若浮。乐在必行,处俭冈忧。跨世淩时,远蹈独游。瞻望往代,爰想遐踪。邈邈先生,其道犹龙。染迹朝隐,和而不同。栖迟下位,聊以从容。我来自东,言适兹邑。敬问墟坟,企伫原隰。墟墓徒存,精灵永戢。民思其轨,祠宇斯立。徘徊寺寝,遗像在图。周游祠宇,庭序荒芜。榱栋倾落,草莱弗除。肃肃先生,岂焉是居。是居弗刑,悠悠我情。昔在有德,冈不遗灵。天秩有礼,神监孔明。仿佛风尘,用垂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