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戚字的文言文(戚字的古文)

    1.戚字的古文

    戚字的古文:

    ①<;名>;古代一种像斧头的兵器。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十二首之十:“刑天舞干~,猛志固常在。”

    ②<;动>;悲伤;忧伤。《柳毅传》:“毅深为之~。”《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者。”《祭十二郎文》:“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天涯之~也。”

    ③<;名>;亲戚;亲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属。贫则面语之。”

    【戚促】窘迫;迫促。

    【戚戚】⒈忧愁的样子。⒉心动的样子。

    带虎字的文言文,带斛字的文言文,初中带或字的文言文

    2.戚的古文含义和例句

    名词:

    (形声。从戉,从尗,尗亦声。戉(yuè),斧子。“尗”本指一个豆荚内的豆子,引申指“同一系列的事物”。“戉”与“尗”联合起来表示“斧子系列”、“一个系列的斧子”。本义:同系列的斧子。引申义:掌握军权的同胞兄弟。再引申义:战时并肩作战的兄弟氏族。胞族。说明:古代氏族既是血缘组织,也是军事组织。一对夫妻生育的多个儿子长大后,各自分家出去,形成了自己的氏族。各个兄弟建立的氏族称为兄弟氏族。氏族首长又兼任军事首长,其军权用斧钺体现。各个兄弟的斧钺就是一个斧钺系列,这个同系列的斧钺就称为“戚”,即“戚”不是指一把斧子,而是一个系列的斧子,它们质地、样式都相同,规格也差不多一致。“戚”是一个集体名词。在墓葬考古中,曾发现一座良渚文化大墓出土大批石斧的情形,这种成批出土的式样、质地和规格一致的石斧其实就是“戚”。“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玉钺的两边装饰有“齿”,这种“齿”就代表“系列”,即一个“齿”代表一个兄弟氏族)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akindofaxe〗

    戚,戉也。——《说文》

    干戈戚扬。——《诗·大雅·公刘》

    朱干玉戚。——《礼记·明堂位》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又如:戚扬(斧钺)

    亲属,亲戚〖relative〗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吕氏春秋》

    又如:;戚好(亲戚友好);戚里(戚畹。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戚属(母及妻的亲属);戚爱(亲属和宠爱的人);戚家(贵戚之家;亲戚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戚宠(外戚亲贵)

    形容词:

    忧愁;悲伤。通“慽”、“戚”〖sorrowful;sad〗

    心之忧矣,自始伊戚。——《诗·小雅·小明》

    貌若甚戚者。——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二三子何患无君?勿过戚也!——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公(袁可立)乃抗疏曰:“则民生休戚、人品邪正,谁复为国家昌言乎?”——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蒋氏大戚。

    婉贞独戚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汝又虑戚吾心。——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戚容(愁容);戚切(悲切);戚休(休戚。忧愁和欢乐);戚欣(忧愁与欢乐);戚言(忧戚的言词);戚嗟(忧伤嗟叹);戚意(忧伤的心情);戚惨(悲伤);戚忧(忧伤);戚颜(忧伤的容颜)

    亲近,亲密〖intimate〗

    未可以戚我先王。——《书·金滕》

    又如:戚疏(亲疏)

    愤怒〖angry〗。如:戚醮(烦恼)

    假借为“促”(cù)。疾速〖fast;quick〗

    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周礼·考工记·总序》

    【百度百科】

    文言文,带戚字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戚)继光至浙时,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

    小题1:D小题1:B小题1:C小题1:译文:倭寇杀了(这八名官兵)穿了他们的衣服,骗过守城将领而进入兴化城中,在夜里打开城门把(大批)倭寇迎进城来。

    (共3分,每句1分) 参考译文:戚继光调到浙江时,他请求召募民间壮士3000人,亲自训练,把击刺法教给他们,长短兵器并用,因此戚继光的一支军队特别精良。 他又根据南方多湖泊沼泽,不便于骑兵作战的特点,按照地形特点因地制宜,排练了新阵法,“戚家军”名闻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乘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击毙倭寇头目。后来倭寇再次进攻台州,戚继光击杀倭寇,俘获斩首1000多人。

    第二年,倭寇大举侵犯福建,攻陷寿宁、宁德等城,并扩展到龙岩、松溪、莆田。 福建连连告急,都督胡宗宪发檄文令戚继光剿灭倭寇。

    戚继光率军首先向横屿倭寇发动进攻,戚家军每人抱一捆草,填平水沟水坑进兵,捣毁了横屿倭寇大营,斩首2600人。残敌逃往兴化。

    戚家军紧追不舍,斩首1000多级。黎明时分进入兴化城,人民才知道戚家军来了,杀牛送酒慰劳不停。

    戚继光率军凯旋。同时总兵刘显也接连大破倭寇。

    福建多年来的倭寇被歼灭殆尽。及至戚继光返回浙江之后,新来入犯福建的倭寇一天比一天多,他们包围兴化城已一个多月。

    这时总兵刘显派了八名士兵带着书信送往城中,衣服上刺有“天兵”两个字。 倭寇杀了(这八名官兵)穿了他们的衣服,骗过守城将领而进入兴化城中,在夜里打开城门把(大批)倭寇迎进城来。

    全城被焚烧劫掠一空。过了两个月时间,倭寇又攻破平海卫,并驻兵占领。

    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戚继光率领浙兵来了。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率领中军,刘显率领左翼,俞大猷率领右翼,兵分三路联合进攻平海倭寇。

    戚继光中军先入敌阵,左翼右翼紧随其后,将倭寇斩首2200人,救回被劫掠的官军3000人。后来戚继光被提升为都督同知,子孙世袭千户之职,戚继光于是接替俞大猷担任总兵官。

    4.戚什么意思古文

    1 古兵器名。大斧。 《诗经》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

    2 忧,忧伤。2113 《后汉书》 故其生也不为娱,亡5261也不知戚。

    3 坟恚,愤怒。 《礼记》 舞斯愠,愠斯戚4102。

    4 亲,亲近。

    《列子》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想友甚戚。

    引申为 亲属。《管子》 世主所1653贵者,宝也;所亲者,戚也;所爱者,民也。

    亲戚 即来源此意。

    5 古地名。回 《左传》晋师围戚。

    6 通‘促’,疾速。戚速

    7 通‘促’,窘迫。王闿运《胡公祠碑》 而以一旅之众,迫戚数里答之地。

    5.古文中"戚"是什么意思

    1 古兵器名。大斧。 《诗经》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

    2 忧,忧伤。 《后汉书》 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不知戚。

    3 坟恚,愤怒。 《礼记》 舞斯愠,愠斯戚。

    4 亲,亲近。

    《列子》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想友甚戚。

    引申为 亲属。《管子》 世主所贵者,宝也;所亲者,戚也;所爱者,民也。

    亲戚 即来源此意。

    5 古地名。 《左传》晋师围戚。

    6 通‘促’,疾速。戚速

    7 通‘促’,窘迫。王闿运《胡公祠碑》 而以一旅之众,迫戚数里之地。

    6.古文中"戚"是什么意思

    1 古兵器名。大斧。 《诗经》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

    2 忧,忧伤。 《后汉书》 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不知戚。

    3 坟恚,愤怒。 《礼记》 舞斯愠,愠斯戚。

    4 亲,亲近。

    《列子》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想友甚戚。

    引申为 亲属。《管子》 世主所贵者,宝也;所亲者,戚也;所爱者,民也。

    亲戚 即来源此意。

    5 古地名。 《左传》晋师围戚。

    6 通‘促’,疾速。戚速

    7 通‘促’,窘迫。王闿运《胡公祠碑》 而以一旅之众,迫戚数里之地。

    带戚字的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