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字子坚文言文翻译(伯牙游于泰山之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伯牙游于泰山之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出自《伯牙与钟子期》。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注释】
鼓:弹.
志:心意.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
念:心里所想的
得之:知道
阴:北面。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
卒:同“猝”,猝然,突然
操:曲调
造:奏
辄:就
逃:逃避
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
夫:语气助词,无义。
吾于何逃声:大意是我演奏的内容怎么也逃不过他听觉。
【翻译】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2.众则难摧 译文 原文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①。”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②:“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③?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④,然后社稷可固⑤!”——《魏书》
[注释]
①奉——呈献。
②俄而——过了一会儿。母弟——这星指同母弟。
③汝曹——你们。
④戮(lù)力——合力,共同尽力。
⑤社稷(lì)——古代用作国家的代称。社,土神。稷,谷神。
译文
阿豺有二十个儿子。有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儿子们每人奉上一支箭。阿豺当着他们的面把二十支箭一一折断,扔到地下。然后又让儿子们每人拿一支箭给叔叔慕利延。他叫慕利延先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拿起一支箭毫不费力地折为两截。阿豺又说:“你把剩下来的十九支箭握成一把,一起折断。”慕利延用尽全身的力气都没能折断。阿豺指着这一把箭对儿子们说:“你们明白了吗?一支箭是容易被折断的,一把箭就很难被折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