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文言文基础知识(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1.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小学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小学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小学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ppt

    2.小学生如何掌握最基础的文言文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好奇心很强,在小学阶段,你最好培养自己良好的积累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最基础的东西,因此,我建议这位小朋友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诗词,自己领悟积累起来,然后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养兴趣

    有些同学抱怨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读好文言文

    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

    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文言文的朗读要求: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

    读懂文言文

    怎样读懂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同时发扬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言文,基础知识,小学

    3.小学里学的四个文言文有什么内容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奕,两小儿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章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 孔君平拜见他父亲,父亲不在,孩子就被叫了出来迎接客人。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随声答道:“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词语解析 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并且还可以看出孔君平很有礼貌。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甚:非常。

    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曰:说 对题目的理解 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人家 “之”相当于的“子”儿子 整个意思是: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聪明过人。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里,这个孩子被叫了出来。孩子有礼貌地给孔君平端来了一盘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知道孔君平是在愚弄他,便马上回答说:“可是我从来都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 字义:甚:很 惠:同慧 智慧 诣:拜见 乃:就 于是 示:给 看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 孩子的回答很妙,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他心里总以为将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弓搭箭去射它。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但后一个学得却不如前一个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弈:这里作动词下棋。

    (02)暴:同”曝“,晒。 (03)夫: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方的评论。

    (04)秋: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05)通:全。

    通国:全国。 (06)善:擅长,善于。

    (07)弗若:不如。 (08)诲:huì,教诲,教导。

    (0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之:代词,指代弈秋的教导。

    (11)鸿鹄:名词,指代天鹅。 (12)援:引,拉。

    (13)缴:系着生丝绳的箭。 (14)之:代词,指代专心致志的人。

    (15)俱:一起。 (16)弗:不。

    (17)矣:了。 (18)为:因为 (19)其:代词,指代后一人。

    (20)虽:虽然。 (21)将至:即将到来。

    (22)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 (23) 非然也: 非:并非、并不是;然:如此,这样。

    也:语气助词。 (22)唯:只。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

    4.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1.“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 A )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史记

    2.我国先秦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

    A论语

    B庄子

    C左传

    D韩非子

    3.在《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 D )

    A列传

    B世家

    C表

    D本纪

    4.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B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儒林外史》

    5.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A )

    A陶渊明

    B王维

    C白居易

    D王昌龄

    6.茅盾的三部曲系列小说有( A )

    A爱情三部曲

    B蚀

    C子夜

    D春蚕

    7.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 B )

    A茶馆

    B骆驼祥子

    C断魂枪

    D月牙儿

    8.莫伯桑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成名作是( D )

    A俊友

    B苦恼

    C一生

    D羊脂球

    9.下列诗句中运用“赋”法的是( c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句中所指人物和作者分别是( C )

    A岳飞、辛弃疾

    B周瑜、杜甫

    C诸葛亮、杜甫

    D诸葛亮、李白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小题中的括号里。

    1.1918年(

    鲁迅 )在(

    新青年 )杂志上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史记》主要包括( 本纪

    )、世家、列传、书、(

    表 )五部分。

    3.《诗经》可分为风、( 雅 )、( 颂 )三部分。

    4.“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 )、苏轼、苏辙、(

    王安石

    )、曾巩。

    5.《短歌行》是(

    曹操 )的作品,是一首(

    乐府 )旧题诗。

    6.(

    李白 )号青莲居士,其《行路难》属于七言(

    古 )体。

    7.“(

    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

    8.“其身正,(

    不令而行

    );(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三 解释词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释下面句中下面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对着

    2.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抚育

    3.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嫁妆

    4.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向:以前

    四 翻译题。共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季氏将伐颛臾。

    (鲁国执政)季氏将要讨伐颛臾(鲁国附庸国)。

    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沿着水流向东走,到达了北海,向东方看去,看不见水的尽头(对岸)。

    3.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从以上所说的来看,外国人哪里对不起秦国呢

    4臣欲奉(阙“诏”字)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子我想要尊奉君主的旨意为国效命,但是(我的祖母)刘氏疾病又越来越严重,想要姑且顺从我自己的亲情(侍奉祖母),但是我的请求却不被同意。

    小学文言文基础知识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