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世家第九文言文阅读(寒食节介子推文言文翻译)

    1.寒食节介子推文言文翻译

    今日寒食节,小时候即经常听母亲讲介子推的故事,只是说介子推不想当官,背着老母跑到绵山,那个“皇帝”为了让他出来,于是放火烧山,结果他们母子就被烧死在山中,而山中的燕子也都烧死了。母亲会蒸很多面食,有燕子(老燕、小燕)、子锤(后来才知是子推),拿线穿成一串,挂在墙上。过一段时间后,焙干了带着上学当早饭吃。(那会还没有养成吃早饭的习惯,拿点干粮就当一早上的饭)。

    上午无事,记得以前浏览《史记》时看到过有关介子推的文字,于是就翻开再看看。

    介子推事记于《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附于晋文公重耳的记述之中。话说晋文公因他老子宠幸骊姬,想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的儿子子奚齐为太子,于是引发一系列内乱。太子申生被骊姬害死。重耳一看形势不对,就翻墙逃跑了。随行人员有贤士五人: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加上介子推等共数十人,一行逃到晋文公姥姥的国——狄。

    重耳出行时年四十三,历经十九年,于六十二方在秦军的护送下回国,夺得王位。流亡期间,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介子推等人始终未放弃对重耳的忠心,一路相随。途经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大部分国家都对这个流亡集团都不以礼遇,最后,秦缪公发兵助重耳归晋。

    《史记》中在此之前对介子推并无记述,也没有母亲所讲介子推割股给文公吃的故事。他的故事从文公回国开始了。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咎犯(随行贤士五人之一,重耳舅舅,算是重耳能够成王的大功臣)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於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

    介子推此次正好在跟前,笑着说:“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於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于是自己偷跑了。看着别人邀功,自己不屑与之为伍,选择功成身退。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国内大治,于是开始论功行赏。此时介子推已经隐居,文公估计已经忘却他了。他自己也不吱声。

    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推曰:“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隐,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 “能如此乎?与女偕隐。”至死不复见。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於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太史公曰: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

    从上文看,介子推确实是自己不愿意居功,而在论功行赏时主动退隐绵山,成为一名不食群禄的隐士。不过似乎没有火烧绵山的故事,这个故事从何而来呢

    2.史记卷九《晋世家》全文翻译

    晋世家 白话文翻译1 晋唐[1]叔[2]虞者,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

    刚开始,武王与叔虞的母亲亲相会,她做梦梦见上天对武王说:“我赐给你个儿子,名叫虞,我给了他唐。”然后生了个儿子,婴儿的手上写着“虞”,所以给他取了名字叫作虞。

    武王死了,成王立,唐有内乱,周公就灭了唐。成王与叔虞在一起消遣,他用一片梧桐树叶给叔虞,说:“用这个当作你的封地。”

    史佚因此请求国王立叔虞。成王说:“我只是开玩笑罢了。”

    史佚说:“天子无戏言。你说了就要履行。”

    于是国王封叔虞于唐。唐在黄河﹑汾水的东,方圆百里,故说唐叔虞。

    姓姬,字子于。唐叔儿子燮,就是晋侯。

    宁族,武侯。服人,成侯。

    福,厉侯。宜臼,靖侯。

    从靖侯开始,每个君主的在位长短就可以推算出来。从唐叔到靖侯五世,年数无法考证。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昏庸暴虐,而且国人作乱,厉王逃跑到了彘,大臣们把持朝政,这叫做“共和”。十八年,靖侯死了,厘侯司徒立。

    厘侯十四年,周宣王起初立。十八年,厘侯死了,献侯籍立。

    献侯十一年死了,穆侯费王立。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

    七年,攻打条。生太子仇。

    十年,攻打千亩,有功。生少子,名叫成师。

    晋人师服说:“真是奇妙啊,真是有君王的命运的儿子啊!太子叫做仇,意思是仇恨。少子叫做成师,成师这个名字代表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物,自定。现在平民百姓都反叛某逆,此后晋国还能不乱吗?” 二十七年,穆侯死了,弟殇叔自立,太子仇逃出晋国。

    殇叔三年,周宣王死了。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杀了殇叔而立,就是文侯。

    文侯十年,周幽王无道,犬戎杀了幽王,国都东迁。而秦襄公开始列为诸侯。

    三十五年,文侯仇死了,儿子昭侯伯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

    曲沃邑和翼差不多大。翼就是晋国国都。

    成 师封得曲沃,号为桓叔。靖侯庶孙(妾所生的)栾宾给桓叔当相国。

    桓叔那时五十八岁了,道德高尚,晋国的有名望的人全都拥护他。君子说:“晋国的内乱在于曲沃。

    曲沃不是君主,却得民心,不乱才怪呢!” 七年,晋大臣潘父杀了国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为国君。桓叔想要进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还归曲沃。

    晋人共立昭侯儿子平为君,就是孝侯。杀了潘父。

    孝侯八年,曲沃桓叔死了,儿子钏(音串)取取代了桓叔,就是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在'翼'杀了他的国君晋孝侯。

    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又回到曲沃。晋人复立孝侯儿子蜔(音甸)为国君,就是鄂侯。

    鄂侯二年,鲁隐公初立不久。鄂侯六年死了。

    曲沃庄伯闻晋鄂侯死了,于是兴兵攻打晋。周平王派遣虢公率领军队攻打曲沃庄伯,庄伯逃跑了去保护曲沃。

    晋人共立鄂侯儿子光,就是哀侯。哀侯二年曲沃庄伯死了,儿子'称'取代了庄伯立,就是曲沃武公。

    哀侯六年,鲁杀了他的国君隐公。哀侯八年,晋侵入'陉廷'。

    '陉廷'与曲沃武公共谋,九年,在汾河攻打晋国,俘虏了哀侯。晋人于是立哀侯儿子小子为君,就是小子侯。

    小子元年,曲沃武公派遣韩万杀所俘虏的晋哀侯。曲沃日益强大,晋拿他没有办法。

    晋小子的四年,曲沃武公诱杀了晋小子。周桓王派遣'虢仲'攻打曲沃武公,武公逃到曲沃,就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了,更改名号为晋武公。晋武公开始迁都晋国,的前在曲沃即位,公在位三十八年。

    武公称是前晋穆侯的曾孙,曲沃桓叔的孙子。桓叔开始的封地在曲沃。

    武公,庄伯儿子。从桓叔刚开始受封曲沃直到武公灭了晋国,总共六十七岁,死了的后取代了晋被列为诸侯。

    武公取代了晋第二年就死了。与曲沃通年,即位总共三十九年就死了。

    儿子献公诡诸立。八年,士蒍对国王说:“以前经过的公子很多,就是因为没有杀了他们,才引起内乱。”

    于是派人杀了公子们,在聚建都,改名叫作绛,开始建都于绛。九年,晋髃公子已经跑到了虢,虢因此再攻打晋,没有攻克。

    十年,晋想要攻打虢,士蒍说:“暂且等待它发生内乱。” 十二年,骊姬生奚齐。

    献公有意废太子,就说:“曲沃是我先祖宗庙所在,而蒲靠近秦,屈靠近翟,不派遣诸子去那里驻防,我感到担忧。”于是派遣太子申生驻扎在曲沃,公子重耳驻扎在蒲,公子夷我驻扎在屈。

    献公与骊姬儿子奚齐驻扎在绛。晋国因为这样知道太子不会被立为君王。

    太子申生,其母亲齐桓公女,叫做齐姜,早死。申生妹妹是秦穆公夫人。

    重耳母亲是翟的狐氏女。夷我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妹妹。

    献公有儿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我都有贤德的作为。得到了骊姬之后,就疏远了这三个儿子。

    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自己统帅上军,太子申生统帅下军,赵夙驾驭兵车,毕万为右,攻打并且灭了霍,灭了魏,灭了耿。

    回来了,给太子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使他成为大夫。士蒍说:“您不应该立太子。

    分给他都城,而且使他手持重权,刚开始就给了他那么多,又怎么能立他呢!不如打发他到边远地区,这样一来就可以消灾免祸。任命他为吴太伯,不也行吗?这样他仍然有美好的名声。”

    太子不从。卜偃(算命的大臣)说:“毕万的后代必然强大。

    万是满盈的数字;魏是大名。用魏来赏赐他,是天给他开创霸业。

    天。

    文言文,世家,阅读

    3.史记晋世家原文八年到而去的翻译

    八年,使太子圉质秦。

    初,惠公亡在梁,梁伯以其女妻之,生一男一女。梁伯卜之,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为圉,女为妾。

    十年,秦灭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沟,民力罢怨①,其众数相惊,曰“秦寇至”,民恐惑,秦竟灭之。

    十三年,晋惠公病,内有数子。太子圉曰:“吾母家在梁,梁今秦灭之,我外轻于秦而内无援于国。

    君即不起,病大夫轻②,更立他公子。”乃谋与其妻俱亡归。

    秦女曰:“子一国太子,辱在此。秦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

    子亡矣,我不从子,亦不敢言。子圉遂亡归晋。

    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子圉之亡,秦怨之,乃求公子重耳,欲内之。

    子圉之立,畏秦之伐也,乃令国中诸从重耳亡者与期,期尽不到者尽灭其家。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肯召。

    怀公怒,囚狐突。突曰:“臣子事重耳有年数矣,今召之,是教之反君也,何以教之?怀公卒杀狐突。

    秦缪公乃发兵送内重耳,使人告栾、郤之党为内应,杀怀公于高梁,入重耳。重耳立,是为文公。

    ①罢:通“疲”。 ②病:忧虑。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①:日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

    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

    献公十三年,以骊姬故,重耳备蒲城守秦。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②。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

    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

    是时重耳年四十三。从此五士,其余不名者数十人,至狄。

    狄伐咎如,得二女:以长女妻重耳,生伯鯈、叔刘;以少女妻赵衰,生盾。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

    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

    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③,以近易通,故且休足。

    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

    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

    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④,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①有贤士五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昭公十三年》、《吕氏春秋·介立》注,与此所列五人有异。

    此五人有先轸,先轸未跟从流亡,故史迁误。 ②趣(cù,促):赶快。

    ③与:《索隐》云:“诸本或为‘兴’。兴,起也。”

    ④犁:比及。译文: 八年(前643),晋惠公让太子圉到秦当人质。

    当初,惠公逃到梁国时,梁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惠公,生下一男一女。梁伯为他们占卜,男孩是做臣的,女孩是做妾的,所以男孩取名为圉,女孩取名为妾。

    十年(前641),秦国灭亡了梁国。梁伯喜好大兴土木、修筑城池沟堑,百姓疲惫不堪怨声载道,多次互相惊吓道“秦军来了”,百姓过分恐惧,秦终于灭亡了梁。

    十三年(前638),晋惠公生病了,他有几个儿子。太子圉说:“我母亲家在梁国,今天梁被秦国灭亡,我在国外被秦轻视,在国内又无援助。

    我的父亲病重卧床不起,我担心晋国大夫看不起我,请改立其他公子为太子。”于是太子圉与妻子商量一起逃回去。

    秦国的女子说:“您是一国的太子,在此受辱。秦国让我服侍您,为的是稳住您的心。

    您逃跑吧,我不拖累你,也不敢声张出去。”太子圉于是跑回晋国。

    十四年(前637)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这就是怀公。 太子圉逃走,秦国十分生气,就找公子重耳,想送他回去。

    太子圉即位后,担忧秦国来攻打,于是下令晋国跟从重耳逃亡在外的人必须按期归晋,逾期未归者杀死整个家族。狐突的儿子毛和偃都跟从重耳在秦国,狐突不肯叫他们回来。

    怀公很不高兴,囚禁了狐突。狐突说:“我的儿子侍奉重耳也已经很多年了,今天您下令叫回他,这是让他们反对自己的君主,我用什么教育他们呢?”怀公终于杀死狐突。

    秦缪公将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派人先通知栾枝、郤谷(hú,壶)的党徒作内应,在高梁杀死怀公,送回了重耳。重耳即位,这就是文公。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从小就喜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咎犯,这是文公的舅父;贾佗;先轸;魏武子。

    从献公做太子时,重耳就已是成人了。献公即位时,重耳二十一岁。

    献公十三年(前664),因为骊姬的缘故,重耳就住在了蒲城防守秦国。献公于二十一年(前656)时,杀死了太子申生,骊姬进谗言,重耳害怕,与献公不辞而别就跑回蒲城据守。

    献公二十二年(前655),献公让宦者履鞮赶快杀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

    重耳就逃到狄。狄是重耳母亲的祖国。

    当时重耳四十三岁。从那以后,他的五位朋友,还有不知名的几十位朋友,与他一起到了狄。

    狄讨伐咎如,俘获两位女子,把年长的女子嫁给重耳,生下伯鯈(tiáo,条)、叔刘;把年少的女子嫁给赵衰,生下了盾。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

    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

    4.史记卷九《晋世家》全文翻译

    晋世家 白话文翻译1晋唐[1]叔[2]虞者,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

    刚开始,武王与叔虞的母亲亲相会,她做梦梦见上天对武王说:“我赐给你个儿子,名叫虞,我给了他唐。”然后生了个儿子,婴儿的手上写着“虞”,所以给他取了名字叫作虞。

    武王死了,成王立,唐有内乱,周公就灭了唐。成王与叔虞在一起消遣,他用一片梧桐树叶给叔虞,说:“用这个当作你的封地。”

    史佚因此请求国王立叔虞。成王说:“我只是开玩笑罢了。”

    史佚说:“天子无戏言。你说了就要履行。”

    于是国王封叔虞于唐。唐在黄河﹑汾水的东,方圆百里,故说唐叔虞。

    姓姬,字子于。唐叔儿子燮,就是晋侯。

    宁族,武侯。服人,成侯。

    福,厉侯。宜臼,靖侯。

    从靖侯开始,每个君主的在位长短就可以推算出来。从唐叔到靖侯五世,年数无法考证。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昏庸暴虐,而且国人作乱,厉王逃跑到了彘,大臣们把持朝政,这叫做“共和”。十八年,靖侯死了,厘侯司徒立。

    厘侯十四年,周宣王起初立。十八年,厘侯死了,献侯籍立。

    献侯十一年死了,穆侯费王立。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

    七年,攻打条。生太子仇。

    十年,攻打千亩,有功。生少子,名叫成师。

    晋人师服说:“真是奇妙啊,真是有君王的命运的儿子啊!太子叫做仇,意思是仇恨。少子叫做成师,成师这个名字代表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物,自定。现在平民百姓都反叛某逆,此后晋国还能不乱吗?”二十七年,穆侯死了,弟殇叔自立,太子仇逃出晋国。

    殇叔三年,周宣王死了。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杀了殇叔而立,就是文侯。

    文侯十年,周幽王无道,犬戎杀了幽王,国都东迁。而秦襄公开始列为诸侯。

    三十五年,文侯仇死了,儿子昭侯伯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

    曲沃邑和翼差不多大。翼就是晋国国都。

    成师封得曲沃,号为桓叔。靖侯庶孙(妾所生的)栾宾给桓叔当相国。

    桓叔那时五十八岁了,道德高尚,晋国的有名望的人全都拥护他。君子说:“晋国的内乱在于曲沃。

    曲沃不是君主,却得民心,不乱才怪呢!”七年,晋大臣潘父杀了国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为国君。桓叔想要进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还归曲沃。

    晋人共立昭侯儿子平为君,就是孝侯。杀了潘父。

    孝侯八年,曲沃桓叔死了,儿子钏(音串)取取代了桓叔,就是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在'翼'杀了他的国君晋孝侯。

    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又回到曲沃。晋人复立孝侯儿子蜔(音甸)为国君,就是鄂侯。

    鄂侯二年,鲁隐公初立不久。鄂侯六年死了。

    曲沃庄伯闻晋鄂侯死了,于是兴兵攻打晋。周平王派遣虢公率领军队攻打曲沃庄伯,庄伯逃跑了去保护曲沃。

    晋人共立鄂侯儿子光,就是哀侯。哀侯二年曲沃庄伯死了,儿子'称'取代了庄伯立,就是曲沃武公。

    哀侯六年,鲁杀了他的国君隐公。哀侯八年,晋侵入'陉廷'。

    '陉廷'与曲沃武公共谋,九年,在汾河攻打晋国,俘虏了哀侯。晋人于是立哀侯儿子小子为君,就是小子侯。

    小子元年,曲沃武公派遣韩万杀所俘虏的晋哀侯。曲沃日益强大,晋拿他没有办法。

    晋小子的四年,曲沃武公诱杀了晋小子。周桓王派遣'虢仲'攻打曲沃武公,武公逃到曲沃,就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了,更改名号为晋武公。晋武公开始迁都晋国,的前在曲沃即位,公在位三十八年。

    武公称是前晋穆侯的曾孙,曲沃桓叔的孙子。桓叔开始的封地在曲沃。

    武公,庄伯儿子。从桓叔刚开始受封曲沃直到武公灭了晋国,总共六十七岁,死了的后取代了晋被列为诸侯。

    武公取代了晋第二年就死了。与曲沃通年,即位总共三十九年就死了。

    儿子献公诡诸立。八年,士蒍对国王说:“以前经过的公子很多,就是因为没有杀了他们,才引起内乱。”

    于是派人杀了公子们,在聚建都,改名叫作绛,开始建都于绛。九年,晋髃公子已经跑到了虢,虢因此再攻打晋,没有攻克。

    十年,晋想要攻打虢,士蒍说:“暂且等待它发生内乱。”十二年,骊姬生奚齐。

    献公有意废太子,就说:“曲沃是我先祖宗庙所在,而蒲靠近秦,屈靠近翟,不派遣诸子去那里驻防,我感到担忧。”于是派遣太子申生驻扎在曲沃,公子重耳驻扎在蒲,公子夷我驻扎在屈。

    献公与骊姬儿子奚齐驻扎在绛。晋国因为这样知道太子不会被立为君王。

    太子申生,其母亲齐桓公女,叫做齐姜,早死。申生妹妹是秦穆公夫人。

    重耳母亲是翟的狐氏女。夷我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妹妹。

    献公有儿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我都有贤德的作为。得到了骊姬之后,就疏远了这三个儿子。

    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自己统帅上军,太子申生统帅下军,赵夙驾驭兵车,毕万为右,攻打并且灭了霍,灭了魏,灭了耿。

    回来了,给太子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使他成为大夫。士蒍说:“您不应该立太子。

    分给他都城,而且使他手持重权,刚开始就给了他那么多,又怎么能立他呢!不如打发他到边远地区,这样一来就可以消灾免祸。任命他为吴太伯,不也行吗?这样他仍然有美好的名声。”

    太子不从。卜偃(算命的大臣)说:“毕万的后代必然强大。

    万是满盈的数字;魏是大名。用魏来赏赐他,是天给他开创霸业。

    天子统。

    晋世家第九文言文阅读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