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行船的文言文(在古文中,行舟是什么意思?)

    1.在古文中,行舟是什么意思?

    行舟 :xíng zhōu

    解释:

    驾驶船只 行舟在长江中

    详细解释:

    (1).航行中的船。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南朝 梁简文帝 《咏疏枫》诗:“落叶洒行舟,仍持送远客。”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西湖好》词:“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2).驾船航行。 北齐 刘昼 《新论·履信》:“虽欲立行而不立信,犹无檝而行舟。” 李大钊 《五峰游记》:“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

    词语分解:

    行的解释 行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舟的解释 舟 船:舟辑。龙舟。轻舟。一叶扁舟。泛舟。同舟共济。

    2.文言文中关于船的语句

    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唐·白居易 【舟中晚起】

    门前有江水,常过打鱼船。——明·何景明 【小景四首 二】

    红树青林带暮烟,并桥常有卖鱼船。——宋·陆游 【舍北晚眺二首 其一】

    枫落吴江小雪天,三三两两捕鱼船。——宋·司马棫 【江干小雪】

    闲坐蒲团几个穿,晚留一影画鱼船。——明·陈献章 【张生以诗来谒次其韵答之】

    近日白云溪上住,都将幽兴付鱼船。——明·李昱 【题吕宗义扇面云溪钓隐图】

    南市津头无酒旆,东湖渡口有鱼船。——元末明初·顾瑛 【和韵二首 其一】

    爱杀湖光明似鉴,欲支清俸买鱼船。——清·罗牧 【题画 其三】

    野径湿云沈岸草,荒汀宿火漏鱼船。——清·韩崶 【将度梅关阻雨】

    隔岸桃花开里渡,到门春水缆鱼船。——清·大汕 【吴江访顾茂伦不值因寄】

    隔垄骑牛吹牧笛,横江拖网取鱼船。——明·颜宗 【题江山胜览图】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鱼船。——宋·林逋 【秋江写望】

    刻佛未灵山鬼过,西风吹动鲍鱼船。——宋·艾性夫 【大佛头】

    咫尺刘郎住仙境,桃溪应许刺鱼船。——宋·胡寅 【读礼至五十始衰有感示彦冲】

    晚日未沉风渐起,芦花狼藉满鱼船①。——宋·吴惟信 【太湖】

    桥柱疏疏四寂然,亭前突出八鱼船。——宋·杨万里 【垂虹亭观打鱼斫鲙四首 其一】

    使君能遣骑,端为唤鱼船。——宋·吕陶 【范才元参议求酒于延平使君邀予同(一作张元干诗)赋谨次其韵】

    笠泽弁山三益友,笔床茶灶一鱼船。——宋·杨万里 【题吴江三高堂 其三 陆鲁望】

    藤悬读书帐,竹系网鱼船。——唐·张籍 【赠殷山人】

    终须携手去,沧海棹鱼船。——唐·姚合 【喜贾岛雨中访宿】

    仍闻开讲日,湖上少鱼船。——唐·姚合 【赠常州院僧】

    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明·程馞 【西江月 秋兴】

    行船,文言文

    3.古文《乘风破浪》的译文

    解 释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 处 《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事业迅速发展

    示 例 轮船在~,汽车在驶过原野。(茅盾《子夜》五)

    近义词 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反义词 裹足不前、垂头丧气

    歇后语 大海里行船

    灯 谜 大海里行船

    英 文 brave the wind and the waves <have a high ambition as riding the waves>

    典故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元干。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果然,几年以后,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

    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得个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候。实现了他少年时的志向。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4.有关瞿塘峡或西陵峡的古文,摆脱帮忙找一篇,最后加上翻译与鉴赏

    三峡[1] [北魏] 郦道元 江水又东径广溪峡[2],斯乃三峡之首也[3〕。

    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4],厥势殆交。 北岸山上有神渊[5]。

    渊北有白盐崖[6],高可千余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7],故因名之。

    天旱,燃木其上,推其灰烬,下秽渊中[8],寻即降雨[9]。常璩曰[10]:县有山泽水神[11],旱时鸣鼓请雨,则必应嘉泽[12]。

    《蜀都赋》〔13〕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 峡中有瞿唐、黄龛二滩[14]。

    夏水回复[15],沿溯所忌[16]。瞿唐滩上有神庙,尤至灵验[17]。

    刺史二千石经过[18],皆不得鸣角伐鼓[19]。商旅上水[20],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21]。

    今则不能尔[22],犹飨荐不辍[23]。 此峡多猨[24]。

    猨不生北岸[25],非惟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26],初不闻声[27],将同狢兽渡汶而不生矣[28]。

    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29],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30]。 江水又东径巫峡〔31〕,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32〕。

    郭仲产云[33]: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34],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35〕。 江水历峡[36〕,东径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37〕,晋太元二年又崩〔38〕。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簟〔39〕,或方如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40〕,致怒湍流[41],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42],此之诸岭〔43],尚为竦桀〔44]。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45〕,偕岭衡疑[46〕。其翼附群山[47〕,并概青云〔48〕,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49]。

    神孟涂所处[50]。《山海经》云[51]:“夏后启之臣孟涂[52]。

    是司神于巴[53]。巴人讼于孟涂之所[54],其衣有血者执之[55],是请生居山上[55]。

    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57]。

    又,帝女居焉[58]。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59],名曰瑶姬[60],未行而亡[61],封于巫山之阳[62],精魂为草,实为灵芝[63]。

    所谓“巫山之女[64],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

    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焉。其首尾间[65],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66]。重岩叠嶂[67],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68],不见曦月[69]。至于夏水襄陵[70],沿溯阻绝[71]。

    或王命急宣[72],有时朝发白帝[73],暮到江陵[7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75],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76],回清倒影[77]。

    绝〓多生怪柏[78],悬泉瀑布[79],飞漱其间[80]。清荣峻茂[81],良多趣味[82]。

    每至晴初霜旦[83],林寒涧肃[84],常有高猿长啸[85],属引凄异[8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87]。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88],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89]:二滩相去二里。

    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90],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91],因名曰“人滩”也。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92],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93],人黑牛黄,成就分明[94]。

    既人迹所绝[95],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96],虽途径信宿[97],犹望见此物[98]。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99]。”言水路纡深[100],回望如一矣[101]。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102]。《宜都记》曰[103]: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104],多所象类[105]。林木高茂,略尽冬春[106]。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107]。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108],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109]。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11O],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111]。

    林木萧森[112],离离蔚蔚[113],乃在霞气之表[114]。仰瞩俯映,弥习弥佳[115],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116],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117],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 [1]三峡:长江三峡,指瞿唐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西起今重庆市奉节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 [2]径:经过。

    广溪峡:即瞿唐峡,又名夔峡,西起今重庆市奉节白帝城,东至今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全长8公里。下文云“三十里”,因古里较今里短。

    [3]斯:这。 [4]“颓岩”二句:谓两岸倾斜的岩壁和靠山的树木,看它们的趋势恐怕要交接起来。

    “颓”,倾倒。“倚”,靠在岩壁。

    “厥”,它们,指江两岸的岩壁和树木。“殆”,大概,恐怕。

    “交”,交结相连。 [5]神渊:渊名。

    [6]白盐崖:山崖名。 [7]土人:当地居民。

    [8]下秽渊中:树木灰烬推到神渊中,把神渊弄脏。 [9]寻:不久。

    [10]常璩:字道将,江原(今四川崇庆)人。曾在蜀汉任散骑常侍等职,入晋后居住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著《华阳国志》。

    所引其语即见《华阳国志》。 [11]县:指永安县,即白帝城。

    [12]应:应验。嘉泽:美好的恩泽,谓降雨。

    [13]《蜀都赋》:晋代左思《三都赋》之一。 [14]黄龛(kān):与。

    5.水益涩这篇文言文翻译

    一、原文: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xiu)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二、翻译:

    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远望,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优美。想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关于行船的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