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潜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翻译卢潜,范阳人也)

    1.翻译卢潜,范阳人也

    原文: 卢潜,范阳涿人也。

    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世宗引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

    王思政见获于颍川,世宗重其才识。潜曾白世宗云:"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世宗谓左右曰:"我有卢潜,便是更得一王思政。

    "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

    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

    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显祖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潜与琳为南讨经略。

    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

    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

    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

    依所请。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

    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译文: 卢潜,范阳涿县人。

    卢潜长得魁梧俊美,擅长言辞,小时候就有大人的志向。世宗引荐他为大将军西阁祭酒,改任中外府中兵参军,精明干练非常得力,深得世宗信任,认为他终究可以担当大任。

    王思政在颍川被捉获,世宗很看重他的才能。卢潜曾劝说世宗:“王思政不能以死殉节,有什么值得看重呢!”世宗对左右说:“我有了卢潜,等于又得了一个王思政。”

    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因为奏事触犯了皇上的旨意被免官。不久又任左民郎中,由于议论指责《魏书》,和王松年、李庶等人一起被拘禁。

    当时清河王高岳准备救援江陵,特地赦免了卢潜并任命为高岳行台郎。回来后,升任中书侍郎,不久又改任黄门侍郎。

    黄门郑子默向皇上告发说,卢潜跟着清河王高岳讨伐南方时,命他去游说梁将侯瑱,收受了梁的贿赂,回来时也不向皇上报告。显祖将卢潜杖责一百,截断胡须,贬为魏尹丞。

    肃宗任丞相时,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早先梁将王琳被陈兵打败,拥戴皇帝萧庄归顺寿阳(北齐),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令卢潜和王琳为南讨经略。

    王琳部下的亲朋故旧很多都在扬州,和陈接壤。卢潜安抚内外,实现了边境风俗的和谐。

    陈朝秦州、谯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先后入侵,都被卢潜击退,因战功加散骑常侍。王琳决心进攻南方,卢潜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陈朝派人到寿阳送信,请求和北齐通好。卢潜替他奏明朝廷,说对方愿意休兵罢战,皇上答应了这一请求。

    因此和王琳产生了矛盾,互相上表攻击。世祖令王琳入京,任卢潜为扬州刺史,兼任行台尚书。

    象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初中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狼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2.《宋史•萧燧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

    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

    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

    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①③⑤ B。

    ①④⑥C。 ②③④ D。

    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

    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参考答案:4。 D 5。

    C 6。A7。

    (10分)(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文言文,答案,翻译

    3.《“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①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

    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②其不道,以归于人。”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

    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③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

    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④,乃及尊职。 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

    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⑥十日,不听。

    坦谕⑦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由是知名。

    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

    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遂下诏,乃释。

    数月迁中丞。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悖诏⑧进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

    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

    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

    【注释】①盍:何不。 ②恣:放纵。

    ③表:上奏章推荐。 ④迁:升职。

    ⑤就:完成。 ⑥申:延期。

    ⑦谕:告诉。 ⑧悖诏:违反诏令。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某家子与恶人游(交往) B.自是遇加厚(对待)C.河南赋限已穷(贫穷) D.朕已许原(原谅)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 虽千里不敢易也B.遂下诏,乃释 乃丹书帛曰C.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先帝不以臣卑鄙D.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

    (2)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22.文章中的卢坦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结合文中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参考答案:19.C(3分) 20.A C (4分,各2分)21.①这是上天使不道义的家富足,不如放纵他们的子孙做不道义的事,把钱财归还给人民。

    ②各位将领听到这话很惭愧,急忙出来到卢坦面前感谢。(4分,各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2.公正、廉洁 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游而破产的事,卢坦认为当官应廉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破产,钱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 柳晟,阎济美违反诏令向皇帝进献钱财,卢坦揭发他们的罪状,说服皇帝按诏令办事,让皇帝把接受的钱财归还主管官员。

    胆识过人 卢坦任郑滑节度使李复的判官,监军薛盈珍干预政事,他据理拒绝。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李复问卢坦此事,卢坦委婉地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大将听到他们的话后很惭愧。(4分,各2分。

    品质2分,材料2分)附文言文译文:卢坦字保衡,是河南洛阳人。做官当河南县尉。

    当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尹,长官),叫来卢坦站在堂下,说:“某家儿子与恶人交往,丧失了全部财产,你怎么不调查此事呢?”卢坦说:“凡是当官廉洁,即使高官也没有丰厚的积蓄,那些能积聚钱财的一定搜刮下民来得到钱财。 如果他们的子孙善于守住钱财,这是上天使不道义的家富足,不如放纵他们的子孙做不道义的事,把钱财归还给人民。”

    杜黄裳对他的话感到惊奇,从此对待他更加优厚。李复任郑滑节度使,上奏章推荐卢坦做判官(判官,地方长官的属官)。

    监军(朝廷所派监督军队的官)薛盈珍多次干预政事,卢坦每次据理拒绝他。 有个擅长吹笛的人,大将等人喜欢他,大将等人到李复那里请求让他担任重要官职,李复问卢坦怎么办,卢坦笑着说:“大将长久在军队中,积累功劳多次升迁,才到尊高官职,怎么能自己轻视自己,想要和吹笛子少年一同任官呢?”各位将领听到这话很惭愧,急忙出来到卢坦面前道歉。

    李复去世,卢坦因为跟随办李复的丧事回东都(洛阳),后来任寿字县令。河南郡征收赋税期限已到,县里百姓诉说机上丝绸织品没织完,卢坦到郡府中请求延期十天,郡府不批准。

    卢坦告诉县里百姓只管缴纳织品,不要考虑期限,违背期限不过是罚县令俸禄而已。因此卢坦知名。

    卢坦多次升官任刑部郎中,兼任侍御史主管多种事务。赤县(县治设在京师内的移赤县,此指长安、万年县)县尉被朝廷官署审查,京兆尹秘密救他,皇帝派宦官去释放这个县尉。

    卢坦告诉中丞(御史中丞)请求审察核实手续,宦官跑回来告知皇帝,皇帝说:“我本来应该先命令主管官员。 ”皇帝于是下诏令,才释放这个县尉。

    过了几个月,卢坦提升为丞。起初,几个道(行政区划名,唐分全国为十道)罢免调回的长官,拿本道的钱作为进献皇帝的物品,皇帝于是发布赦免命令一律禁止,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违反诏令进献钱财,卢坦揭发他们的罪状奏告,柳晟、阎济美免。

    4.凿壁偷光的文言文和翻译

    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小名稚圭。他勤奋好学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后来,他便成了学问家。

    5.北齐书,第四十二卷,列传第三十四文言文翻译

    北齐书原文: 王纮(hóng),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

    纮少好弓马,善骑射,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

    年十三,见扬州刺史太原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对曰:“诵《孝经》。”曰:“《孝经》云何?”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

    元贞曰:“吾作刺史,岂其骄乎?”纮曰:“公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元贞称善。

    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

    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兴和中,世宗召为库直,除奉朝请。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男,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

    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知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曰:“快哉大乐。”

    纮对曰:“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曰:“何为大苦?”纮曰:“长夜荒饮不寤,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

    帝默然。后责纮曰:“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曰:“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帝投刃于地曰:“王师罗不得杀。”

    遂舍之。 乾明元年,昭帝作相,补中外府功曹参军事。

    皇建元年,进爵义阳县子。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

    天统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迁散骑常侍。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

    封辅相请出讨击。纮曰:“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

    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曰:“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

    寻兼侍中,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

    (原载《北齐书•25卷列传第17》有删节)译文: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是小部族的酋长。父亲王基,读书很多,有智谋\。

    王纮年少时喜欢弓箭、马匹,善于骑马射箭,非常爱好文学。天性机智敏捷,应对灵活。

    十三岁时,见到扬州刺史太原人郭元贞。元贞抚其背说:“你读什么书?”回答说:“诵读《孝经》。”

    元贞说:“《孝经)讲的是什么?”王纮说:“地位在上的不骄纵,地位在下的不作乱。”元贞说:“我作刺史,难道骄纵吗?”王纮说;“公虽不骄纵,然而君子防患于未然,也希望留意此事。”

    王贞称赞他。十五岁时,跟随父亲在北豫州,行台侯景和人谈论掩衣襟的方法是应当向左,还是应当向右.尚书敬显俊说:“孔于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将头发披散不束,衣襟向左掩了。

    ’以此说来,衣襟向右掩是对的。”王纮进言说:“国家帝王即位于北方荒野之地,称雄中原,五帝三王的礼仪、制度各自不同。

    衣襟向左或向右掩,哪里值得谈论它的是与非。”侯景惊奇他年少聪明,赐给他名马。

    兴和年间,世宗召为库直,任奉朝请。世宗遇害突然去世,王纮冒死捍卫世宗,因忠节赐予平春县男的爵位,赏赐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和金带骏马,并任晋阳令。

    天保初年,加授宁远将军,很为显祖重视优待。帝曾与左右的人饮酒,说:。

    大乐痛快啊。”王纮说:“也有大乐,也有大苦。”

    帝说:“什么是大苦?”王纮说:“长夜荒饮而不醒悟,国破家亡,身死名灭,就是所说的大苦。”帝默然不语。

    后来责备王纮说:“你与纥奚舍乐共同事奉我兄,舍乐为我兄死,你为何不死!”王纮说:“君亡臣死,自然是正常的礼节,但贼\人力气小,砍得轻,所以我没有死。”帝让燕子献反绑王纮,长广王抓住头,帝手举刀将要砍下。

    王纮说:“杨遵彦、崔季舒逃走躲避,职位达到仆射、尚书,冒死效命的贤士,反而被杀戮,旷古未有这样的事。”帝将刀扔到地上说:“王师罗不能杀。”

    于是放了他。 乾明元年,昭帝作相,补任中外府功曹参军事。

    皇建元年,晋升为义阳县子的爵位。河清三年,与诸将征伐突厥,加授骠骑大将军。

    天统元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加授射声校尉,四次升任至散骑常侍。武平初年,任开府仪同三司。

    王纮上书说:“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定相互呼应,从南北两个方面入侵边境。应当选派九州的勇士和善射之人,据守险要之地。

    我愿陛下哀怜顾念忠诚的老臣,热爱抚恤孤寡之人,同情奖励忠实善良之士,忘记他们的过失,牢记他们的功劳,使骨肉之情更亲密和睦,使宽厚仁爱之路更广阔,追思尧、舜之风,仰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大治,这是天下的幸事。” 武平五年,陈人入侵淮南,皇帝命令众官共同商议防御之策。

    卢潜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