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复同居文言文翻译(《“郑濂,字仲德,浦江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爱问知)

    1.《“郑濂,字仲德,浦江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年。

    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

    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

    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竞往。

    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

    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

    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

    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

    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臣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

    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

    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

    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

    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

    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

    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

    (节选自《明史·郑濂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B。

    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C。

    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 宥:宽恕。D。

    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答案 A解析 完:保全。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濂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 ( )①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②兄年老,吾自往辩 ③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 ④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 ⑤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⑥他得官者复数人A。

    ①②⑤ B。①③④C。

    ②④⑥ D。③⑤⑥答案 A解析 ③句是太祖的话。

    ④句是对郑湜的介绍,不符合题干要求。⑥句是说郑家有好几个人都做了官,也与题干不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濂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也因此显荣。

    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B。

    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郑濂与弟又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

    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官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D。

    郑濂死后,郑渶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 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

    答案 C解析 C项中“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在原文中没有提及。

    复裈文言文翻译,复在文言文中的翻译,复辉文言文翻译

    2.更复同居 刘君良 译文

    译文:刘君良,是唐朝瀛州饶阳县人。

    刘家几代人都遵循孝义同住在一起,兄弟之间虽已到了四代,但还如同亲兄弟一般;无论是一尺布,还是一斗米,每人都没有私心。 有一年闹饥荒,刘君良的妻子被私欲所诱惑,想劝刘君良分家。

    于是便偷偷把院落中树上鸟巢中的幼鸟,互换交叉放在别的鸟巢中,以此让 群鸟争斗。刘家人不知真相,都很奇怪。

    刘君良的妻子借此劝说:“现在天下大乱,在这争斗之年,连禽鸟都不能相容,何况人呢?”刘君良听信了她的话,便分了 家。 一月之后,刘君良方才识破自己妻子的诡计。

    立即把兄弟亲人们召集来,哭着向他们说明了事情的内情,并休掉了妻子。 从此以后,刘君良又同兄弟们一起居住了,情谊同原来一样。

    当时遇到盗贼作乱,乡里有数百家人都依傍刘家来修筑土城,人称“义成堡”,因为刘君良一家人重孝义、无私心的德行操守,连盗贼都十分钦佩,不敢去骚扰刘家。 有一次,深州别驾杨宏业到刘君良家中去,发现刘家有六个院子,却只有一个吃饭的地方;有子弟数十人,人人都很有礼节,杨宏业为此赞叹不已而离开。

    文言文,同居,翻译

    3.更复同居 刘君良 译文

    译文:刘君良,是唐朝瀛州饶阳县人。刘家几代人都遵循孝义同住在一起,兄弟之间虽已到了四代,但还如同亲兄弟一般;无论是一尺布,还是一斗米,每人都没有私心。

    有一年闹饥荒,刘君良的妻子被私欲所诱惑,想劝刘君良分家。于是便偷偷把院落中树上鸟巢中的幼鸟,互换交叉放在别的鸟巢中,以此让 群鸟争斗。刘家人不知真相,都很奇怪。刘君良的妻子借此劝说:“现在天下大乱,在这争斗之年,连禽鸟都不能相容,何况人呢?”刘君良听信了她的话,便分了 家。

    一月之后,刘君良方才识破自己妻子的诡计。立即把兄弟亲人们召集来,哭着向他们说明了事情的内情,并休掉了妻子。

    从此以后,刘君良又同兄弟们一起居住了,情谊同原来一样。当时遇到盗贼作乱,乡里有数百家人都依傍刘家来修筑土城,人称“义成堡”,因为刘君良一家人重孝义、无私心的德行操守,连盗贼都十分钦佩,不敢去骚扰刘家。

    有一次,深州别驾杨宏业到刘君良家中去,发现刘家有六个院子,却只有一个吃饭的地方;有子弟数十人,人人都很有礼节,杨宏业为此赞叹不已而离开。

    4.黄履庄砖 古文翻译

    《黄履庄小传》原文

    ——选自清人张潮编《虞初新志》

    黄子履庄,予姑表行也。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垫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十岁外,先姑父弃世,来广陵,与予同居。因闻泰西几何比例轮捩机轴之学,而其巧因以益进。尝作小物自怡,见者多竞出重价求购。体素病,不耐人事,恶剧嬲,因竟不作,于是所制始不可多得。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犹记其作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许,约可坐一人,不烦推挽能自行;行住,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惟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作水器,以水置器中,水从下上射如线,高五六尺,移时不断。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有怪其奇者,疑必有异书,或有异传。而予与处者最久,且狎,绝不见其书。叩其从来,亦竟无师傅,但曰:“予何足奇?天地人物,皆奇器也。动者如天,静者如地,灵明者如人,赜者如万物,何莫非奇?然皆不能自奇,必有一至奇而不自奇者以为源,而且为之主宰,如画之有师,土木之有匠氏也,夫是之为至奇。”予惊其言之大,而因是亦具知黄子之奇,固自有其独悟,非一物一事求而学之者所可及也。昔人云,天非自动,必有所以动者;地非自静,必有所以静者。黄子之奇,其得其奇之所以然乎?

    黄子性简默,喜思,与予处,予尝纷然谈说,而黄子则独坐静思。观其初思求入,亦戛戛似难,既而思得,则笑舞从之。如一思碍而不得,必拥衾达旦,务得而后已焉。黄子之奇,固亦由思而得之者也,而其喜思则性出也。

    黄子生丙申,于今二十八岁,其年月日时,与予生期毫发无异,亦奇也。因附书之。

    翻译

    黄子履庄,是我的姑表亲。年少时聪明颖悟,读书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时,曾经背着私塾的老师,暗地拿来工匠的刀锥,雕凿了一寸来高的木人,放在书案上能自动行走,(木人)手脚都能自己活动,观看的人都觉得神奇。十岁后我的姑父去世,黄履庄来到扬州,和我住在一起。由于听人讲了欧美各国器械制造的技术,他的制造技术更进一步。曾经制作一些小东西自己玩耍,见到的人竞相出高价求购。他经常生病,禁不住俗事,讨厌别人纠缠烦扰,竟然因此不再制造,于是他制造的小东西难以得到。

    他制造的机械很多,我不能全部记得。还记得他制作的一辆双轮小车,长三尺多,大约可以坐一个人,(车子)不须人推就能自己前进。(小车)行走停止了,用手扭动(拉)车轴旁边的弯木棍,那么又能够像原先那样行走。随着车子前进,及时操纵它,一日能走八十里。他制造了木狗,放在门的旁边,像真狗那样圈卧着,只是当人进门,触动机关就马上大叫不止,叫声同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难辨真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中,能自己跳舞飞鸣,像画眉一样鸣叫,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制作喷水器,把水装入其中,水从下向上如线一般喷射,有五六尺高,一个时辰不间断。他制作机械的奇特都像这样,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有对他的制作感到奇特的人,怀疑他必定有奇特的书,或者得到奇人传授。可是我和他相处最久也最亲近,绝对没有见到这种书。问他的技巧从哪里得来,也竟然没有师传。他只说:“我有什么奇特的。天地人物,都是奇特的东西。活动的像那天,静止的像那地,精灵聪明的像人,纷繁的像那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奇特的。但天、地、人和万物的‘奇妙’都不是自己固有的,而是受另一个‘至奇’的东西(使其奇妙的原理、规律)所支配而产生,并且被它所主宰。就像画有师承,土木有工匠一样。这才是最奇妙的。”我对他言语的深刻感到惊奇,也因此知道黄履庄的奇特,源自他独特的颖悟,这不是为了追求某种事物而求学的人所能达到的。古人说:天不是自己动的,必定有促使它动的(规律);地也不是自己静止的,必定有使它静止的(规律)。黄履庄的奇特之处,难道是得到了使他像这样奇特的东西吗?

    黄子秉性简易沉默,喜爱思考。和我相处,我曾经侃侃而谈,而黄子却独坐静思。我观察他每当思考进入新的技巧制作,也好像十分困难;不久,有了思路,就手舞足蹈。如果思路不通,必定裹着被子坐着思考到天亮,一定要在想通后有了结果才罢休。黄子的奇特,原本是由深入思考得来的,而喜欢思考出自他的本性啊!

    黄子丙申年(1656年)出生,如今二十八岁,他出生的年月日,同我的生期竟然没有一丝区别,这也是一件奇特的事。于是我写下这些。

    5.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自”:从。

    “世”:代。

    “是”:这。

    “乡”:行政区域单位。

    “积”:累积。

    “于”:到。

    “岁”:年。

    “生”:生活。

    “日蹙”: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蹙”,紧迫,减缩。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殚”:尽。

    “竭”:穷尽。

    “号(ho)呼而转徙”:哭喊着辗转迁徙.

    “顿”:困厄。

    “踣”:倒下。

    “触”:接触,冒着。

    “犯”:触犯。

    “呼嘘”:呼吸。

    “毒疠”:有毒的疫气;“疠”,疫病。

    “往往”:常常。

    “相藉”:互相压着;“藉”,坐卧其上。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曩”:往昔,从前。

    “室”:家。

    “焉”:语气词。

    “非……则……”;不是……就是……。

    “徙”:迁徙。

    “尔”:语气助词,罢了。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写悍吏逞凶,两语是“互文”。

    “悍吏”:凶暴的官吏;“悍”,蛮横。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叫嚣(xiāo)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叫嚣”,呼喊喧闹。“乎”:于,在。“隳突”,冲撞毁坏。

    “哗”:吵嚷,喧哗。

    “虽”:即使。

    “宁”:安宁。

    “焉”:语气词,啊。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恂恂”:心有顾虑的样子。

    “其缶”:那个瓦罐。

    “弛”:放松。

    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谨”:谨慎小心。

    “食”:饲,喂养。

    “时”:按时。

    “焉”:之,代蛇。

    “退”:归家。

    “甘”:味美。

    “食”:吃。

    “以”:而。

    “尽吾齿”:过完我的岁月;“齿”,人的年龄。

    译文

    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然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四处狂喊乱叫,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我心中惦记,起身看看那瓦罐,蛇还在里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6.

    有马秀才者,贩牛为业,素不齿于乡里。闻城陷,慨然誓死,谓其睇曰:“吾闻功不在大,吾与若匹夫耳,杀一人而死,足以自偿。若杀二人,则是为国杀贼而死也,可谓立功矣。”因诡迎贼入,使其弟守外户,乘贼不意,取所用屠刀潜杀之,投尸于井。续至复然,日杀四五辈以为常。

    有个姓马的秀才,以卖牛为职业,向来不屑于呆在乡村里。听说城池要被攻陷了,十分愤慨的样子发誓要死,对他的弟弟说:“我听说功劳不在乎有多大,我和你只是平民罢了,杀掉一个人,就足够偿还的了。如果杀掉两个人,就是为国家杀敌而死,可以说是立功了。”结果后来小心地把敌人引入家里,让弟弟守在门外,自己则趁敌人不注意,拿来杀牛用的刀偷偷杀掉,再把尸体丢弃在井里。

    常此以往,每天杀四五个敌人是正常的。

    翻译不好的地方请见谅~

    7.古文翻译··急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大德丁未。

    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

    ﹡宣尉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

    ①长孺察其有干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

    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②"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脱欢察虽怒,不敢问。 ﹡ 宣尉同知:元代官名。

    (《元史。胡长孺传》 17、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浙东大侵 侵犯B、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 嘱托 C、阅月再至 过了D、诚不及以闻 实在 18、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

    A、乃入见。问:"何以战?" B、以沛公言报项王 C、余船以次俱进 D、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19、下面全都表现胡长孺机智的一项( ) ①悉散于民 ② 阅月再至 ③ 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 ④ 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 ⑤ 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 ⑥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二、文字表述题 20、翻译画线的两句话(3分) ① ② 21将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5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2题。

    (10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2、在横线上补上原有的诗句。 23、"采菊"这一动作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24、如果将"悠然见南山"的"见"换成"望"字好不好,请简单分析一下。

    25 把下句诗扩写成不少于30 字的一段话。(5分)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6 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 ①这句话对"他"的行为是否赞赏? (1分) ②不增删这句话的文字,将这句改成与之意思不同的一句话。

    (2分) 27、默写下列诗句 (1)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2)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 (3)羁鸟恋旧林, __________ (《归园田居》) (4)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5) 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6)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 (《离思》) (7)__________,黄泉共为友。 (《孔雀东南飞》) (8)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 . (《离骚》) (9) __________,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 (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__________ (《论语》) 四 作文下面是一首中学生写的诗歌,请你将其改写成一篇题为《送行》的记叙文。

    要着重 刻画父亲的形象,表现崇高的父爱,用第一人称写。 父亲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目视着即将远行的儿子/书/钥匙/行李袋 父亲没有洗泪为我饯行/只是默默地提着我的行李/送了一程/又一程 车启动了/父亲吐出了两句话/注意身体/与人和气 车走了/父亲依旧立着/凝视道路/默默无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54分) 1 - 18 B C B B C C B D A A C D B A B A B B 二、文字表述 19 翻译画线的两句话(每句3分,计6分) ① 胡长孺觉察他有吞没这些钱的用意,就全部分给了老百姓。

    ② 你的胆子好像山那么大吗!你从哪儿得到命令,敢如此肆无忌惮! 20、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2分) 21、菊花代表的是高洁,诗人采菊,借物咏怀,表现自己的超凡脱俗。(3分) 22、"见"是无意所为,人与物融为一体。

    "望"是有意远看,使人与物拉开了距离。(3分) 23、默写下列诗句(每句1分,计10分) (1)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2)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7)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

    (8)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9)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24、(4分)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25、(5分) 参考例句(1)值表哥王小帅考上苏州大学之际,祝他前程似锦,学业有成。表妹:张小雅贺!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值表哥王小帅考上苏州大学之际,祝他心想事成,一切顺利。表妹:张小雅贺!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值表哥王小帅考上苏州大学之际,祝他百尺竿头,更进一层。表妹:张小雅贺!(没有对偶的句子要扣2分) 26、(10分) (如果列分论点,要注意分论点之间不要有交叉关系。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更复同居文言文翻译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