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常识积累(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
1.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
原发布者:李凤琴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2、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三、词类活用 1372414二、通假字:蟹六跪而二螯222意动43
2.高中文言文整理
高中文言文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 古今异义 1、遏其生气: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 (二)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 (2)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 2、形容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 (2)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 3、形容词作名词 (1)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直,挺直的枝干 (2) 删密:密,密集的地方 (3) 锄正:正直的地方 (4)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4、使动用法 (1)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使……病;夭,使……弯曲 (2) 必复之全之:复,使……康复 (3) 纵之顺之:顺,使……顺 (4) 夭其稚枝:使……弯曲 5、为动用法 (1)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 (三) 一词多义 1、明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 2、病 (1) 病梅馆记:病态的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病态 (3) 而江浙之梅皆病:变成病态 二、文言虚词 1、以 (1) 梅以曲为美:把……当作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把……,表对象 (3)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 (4)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用 (5) 以求重价:来 2、之 (1) 江宁之龙蟠:的 (2) 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 3、哉:语气词,啊 4、其 (1) 心知其意:代词,代上文句子 (2)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代词,代求钱之民 (3)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代梅 5、为 (1) 以欹为美:当作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3)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办到 (4) 以五年为期:定为 三、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2、固定句式 (1) 以……为 翻成“把……当作” 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2) 有以? (3) 可以? 3、感叹句: (1)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4 、判断句: (1)、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表否定之判断 (2)、予本非文人画士 表否定判断 四、文言难句翻译 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译: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2、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译: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译: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他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 4、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五、文学常识 1、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一名巩祚,自(王瑟se)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
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祖父名为龚敬,父名为龚丽正,清朝著名国史馆编修,母为段玉裁之女。
龚家三代京官,三代进士。龚自珍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官至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因官卑职小,力倡禁烟革新朝政,受守旧派大臣排挤诬陷,48岁辞官南归。
途径江苏昆山寓所中作《病梅馆记》,后在杭州紫阳书院,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暴卒于书院。 六、文化常识 1、江宁 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
2、龙蟠 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 3、邓尉 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4、西溪 地名 5、明诏大号:公开宣称,大声疾呼 6、江浙:今江苏、南京、苏州一代 7、垢厉:辱骂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3.高中文言文常识
掌握几条原则。
介词结构后置:多由介词“于”“以”引导。
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要前置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定语后置:中心词+修饰语 中心词+之+修饰语 中心词+修饰语+者 中心词+之+修饰语+者
判断句:者,也。 乃 ,即,皆
这些规则在《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中都有详解,只要掌握了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就好理解。
4.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阅读《小石潭记》,复习下列题型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 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尔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悄( )怆( ) 幽邃( ) 参(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点词语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见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为坻为屿为嵁( )( )( )全石以为底(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蒙络摇缀( )( ) 参差披拂( ) 往来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环合( ) 寂寥无人( ) 悄怆(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记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隶而从者( ) 2、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过清( )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详情见:/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__
6.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
1.应达到的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应熟练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1)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2)重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