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见之循州文言文翻译(这句文言文怎么翻译啊!!!!!)
1.这句文言文怎么翻译啊!!!!!
狄棐 子遵度 郎简 孙祖德 张若谷 石扬休 祖士衡 李垂 张洞 李仕衡 李溥 胡则 薛颜 许元 钟离瑾 孙冲 崔峄 田瑜 施昌言 狄棐,字辅之,潭州长沙人。
少随父官徐州,以文谒路振,振器爱之,妻以女。举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知分宜县。
历开封府司录,知壁州。道长安,为寇准所厚,准复入相,乃荐通判益州。
擢开封府判官,历京西益州路转运、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太常少卿、知广州,加直昭文馆。代还,不以南海物自随,人称其廉。
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权判吏部流内铨,出知滑州,进给事中,徙天雄军。会给郊赏帛不善,士卒哗噪趣府门,棐不能治。
事闻,命侍御史刘夔按视,未及境,众不自安。棐驰白夔,请绐以行河事。
夔至,与转运使李绛诛首恶数人。棐坐罢懦,降知随州,徙同州。
勾当三班院,进枢密直学士,历知陕郑州、河中河南府,复判流内铨。出知扬州,未行,卒。
有狄国宾者,仁杰之后,分仁杰告身与棐,棐奏录国宾一官,而自称仁杰十四世孙。棐在河中时,有中贵人过郡,言将援棐于上前。
棐答以他语,退谓所亲曰:“吾湘潭一寒士,今官侍从,可以老而自污耶?”其为政恺悌,不为表襮,死之日,家无余赀。 子遵度,字符规。
少颖悟,笃志于学。每读书,意有所得,即仰屋瞪视,人呼之,弗闻也。
少举进士,一斥于有司,耻不复为。以父任为襄县主簿,居数月,弃去。
好为古文,着《春秋杂说》,多所发明。尝患时学靡敝,作《拟皇太子册文》、《除侍御史制》、《裴晋公传》,人多称之。
尤嗜杜甫诗,赏赞其集。一夕,梦见甫为诵世所未见诗,及觉,才记十余字,遵度足成之,为《佳城篇》。
后数月卒。有集十二卷。
郎简,字叔廉,杭州临安人。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
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徙福清令。县有石塘陂,岁久湮塞,募民浚筑,溉废田百余顷,邑人为立生祠。
调随州推官。及引对,真宗曰:“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恬于进者。”
特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分宜县,徙知窦州。县吏死,子幼,赘婿伪为券冒有其赀。
及子长,屡诉不得直,乃讼于朝。下简劾治,简示以旧牍曰:“此尔翁书耶?”曰:“然。”
又取伪券示之,弗类也,始伏罪。 徙藤州,兴学养士,一变其俗,藤自是始有举进士者。
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官罢,知泉州。
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广南东路转运使,擢秘书少监、知广州,捕斩贼冯佐臣。入判大理寺,出知越州,复归判尚书刑部,出知江宁府,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知扬州,徙明州。
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祀明堂,迁刑部。
卒,年八十有九,特赠吏部侍郎。 简性和易,喜宾客。
即钱塘城北治园庐,自号武林居士。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
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一日,谓其子洁曰:“吾退居十五年,未尝小不怿,今意倦,岂不逝欤?”就寝而绝。
幼从学四明朱□,长学文于沉天锡,既仕,均奉资之。后二人亡,又访其子孙,为主婚嫁。
平居宴语,惟以宣上德、救民患为意。孙沔知杭州,榜其里门曰德寿坊。
然在广州无廉称,盖为洁所累。洁,终尚书都官员外郎。
孙祖德,字延仲,潍州北海人。父航,监察御史、淮南转运。
祖德进士及第,调濠州推官、校勘馆阁书籍。时校勘官不为常职,满岁而去。
改大理寺丞、知榆次县,上书言刑法重轻。以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西京留守司。
方冬苦寒,诏罢内外工作,而钱惟演督修天津桥,格诏不下。祖德曰:“诏书可稽留耶?”卒白罢役。
入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章献太后春秋高,疾加剧,祖德请还政。
已而疾少间,祖德大恐。及太后崩,诸尝言还政者多进用,遂擢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知谏院。
言郭皇后不当废,获罪,以赎论。久之,迁天章阁待制。
时三司判官许申因宦官阎文应献计,以药化铁成铜,可铸钱,裨国用。祖德言:“伪铜,法所禁而官自为,是教民欺也。”
固争之,出知兖徐蔡州、永兴军。徙凤翔府,请置乡兵。
改龙图阁直学士、知梓州,累迁右谏议大夫、知河中府。历陈许蔡潞郓亳州、应天府,以疾得颖州,除吏部侍郎致仕,卒。
有《论事》七卷。 祖德少清约,及致仕,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
已而妻悍,反资以财而出之。子珪,江东转运使。
张若谷,字德繇,南剑沙县人。进士及第,为巴州军事推官。
会蜀寇掠邻郡,若谷摄州事,率众为守御备,贼乃引去。调全州军事推官。
入见,真宗识其名,顾曰:“是尝在巴州御贼者耶?”特改大理寺丞、知蒙阳县。三司言:“广宁监岁铸缗钱四十万,其主监宜择人。”
乃以命若谷。岁余,所铸赢三十万缗。
擢知处州,历江湖淮南益州路转运、江淮制置发运使。入为三司度支、盐铁副使,累迁右谏议大夫、知并州。
先是,麟、府岁以缯锦市蕃部马,前守辄罢之。若谷以谓:互市,所以利戎落而通边情,且中国得战马;亟罢之,则猜阻不安。
奏复市如故,而马入岁增。提举诸司库务,权判大理寺,进枢密直学士,历知澶州、成德军、扬州、江宁府,入知审官院,纠察在京刑狱,知通进银台司、应天府。
改龙图阁学士,徙杭州。会岁饥,斥余廪为糜粥赈救之。
权判吏部流内铨、知洪州,累官至。
2.《“巢谷,字元修”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中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
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高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见:通“现”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句读之不知B.予以罪谪居筠州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不拘于时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4分)(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4分)(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4分)参考答案:11.A“遗”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12.D(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提宾的标志; B.介词,因为/介词,在; 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 D.介词,表对象,替,给。 )13.(1)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
(要点:徙、讳、游、相闻)(2)(我)遗憾他不听从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要点:恨、用、奇、行)(3)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
(要点:方、盖、终、焉)【译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
年少时跟随士大夫读书,年老时担任乡里村学的老师。 巢谷幼年跟随父亲学习,虽然人很质朴,却也博学多才。
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见参加武举科考的人,很羡慕。巢谷一向力气很大,就放弃原来所学的,置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
不久学成,但却没有考中武科。后来我入朝为官,巢谷在家乡谋生,两人不曾见面。
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罢免住在筠州,然后从筠州搬到雷州,再搬到循州。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
只有巢谷在眉山扬言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
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来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见,虽死而无憾了。 ”我惊喜地说:“他不是现代的人,而是古人啊!”相见之后,握手相对而哭,然后说平生之事,说了一个多月也不觉满意。
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瘦而多病,已经不是当日的那个元修了。他还要去海南见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止他说:“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子瞻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
”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拦我。”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里,只有数十钱了。
我虽然也很穷,还是凑了点钱给他作为路费。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奴隶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
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以前赵襄子被困于晋阳,智伯率领魏、韩军队用决堤放水的方法围困他。
城内水深到要把锅吊起来才可以生火,彼此交换孩子来煮了吃。群臣都散慢了,只有高恭没有忘记礼数。
后来赵襄子采用了张孟谈的计策解了三国的围困,论功行赏时,高恭排在首位。 张孟谈说:“晋阳之难,高恭没有一点功劳,为什么以他为先?”襄子。
3.《王浑,字玄冲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
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
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
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 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
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
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
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
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
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
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虚无空席,门不停宾。 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传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
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论者美其谦而识体。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晋书·王浑传》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 裁:通“才”,仅仅B.监淮北诸军事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C.吴人大佃皖城 佃:耕作,引申“屯田”D.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 绥:安抚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浑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浑沈雅有器量 ②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③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④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⑤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⑥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 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 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
(5分)(2)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5分)。
4.《宋史 文天祥传》的文言文翻译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
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
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
不报,即自免归。后稍迁至刑部郎官。
宋臣复入为都知,天祥又上书极言其罪,亦不报。出守瑞州,改江西提刑,迁尚书左司郎官,累为台臣论罢。
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贾似道称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诏不允。
天祥当制,语皆讽似道。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
天祥既数斥,援钱若水例致仕,时年三十七。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时以丞相宜中未还朝,不遣。
十月,宜中至,始遣之。朝议方擢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封吕文德和义郡王,欲赖以求好。
师孟益偃蹇自肆。 天祥陛辞,上疏言:“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刚断之义少,乞斩师孟衅鼓,以作将士之气。”
且言:“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郡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亦以浸弱。故敌至一州则破一州,至一县则破一县,中原陆沈,痛悔何及。
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以广西益湖南而建阃于长沙;以广东益江西而建阃于隆兴;以福建益江东而建阃于番阳;以淮西益淮东而建阃于扬州。
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地大力众,足以抗敌。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
时议以天祥论阔远,书奏不报。 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发金陵入常州矣。
天祥遣其将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常,至虞桥,士龙战死,朱华以广军战五牧,败绩,玉军亦败,争渡水,挽全军舟,全军断其指,皆溺死,玉以残兵五百人夜战,比旦皆没。全不发一矢,走归。
大元兵破常州,入独松关。宜中、梦炎召天祥,弃平江,守余杭。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未几,宋降,宜中、世杰皆去。
仍除天祥枢密使。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偕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知枢密院事谢堂、签书枢密院事家铉翁、同签书枢密院事刘岊,北至镇江。天祥与其客杜浒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苗再成出迎,喜且泣曰:“两淮兵足以兴复,特二阃小隙,不能合从耳。”天祥问:“计将安出?”再成曰:“今先约淮西兵趋建康,彼必悉力以捍吾西兵。
指挥东诸将,以通、泰兵攻湾头,以高邮、宝应、淮安兵攻杨子桥,以扬兵攻瓜步,吾以舟师直捣镇江,同日大举。湾头、杨子桥皆沿江脆兵,且日夜望我师之至,攻之即下。
合攻瓜步之三面,吾自江中一面薄之,虽有智者不能为之谋矣。瓜步既举,以东兵入京口,西兵入金陵,要浙归路,其大帅可坐致也。”
天祥大称善,即以书遗二制置,遣使四出约结。 天祥未至时,扬有脱归兵言:“密遣一丞相入真州说降矣。”
庭芝信之,以为天祥来说降也。使再成亟杀之。
再成不忍,绐天祥出相城垒,以制司文示之,闭之门外。久之,复遣二路分觇天祥,果说降者即杀之。
二路分与天祥语,见其忠义,亦不忍杀,以兵二十人道之扬,四鼓抵城下,闻候门者谈,制置司下令备文丞相甚急,众相顾吐舌,乃东入海道,遇兵,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
行入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兵入索之,执杜浒、金应而去。虞候张庆矢中目,身被二创,天祥偶不见获。
浒、应解所怀金与卒,获免,募二樵者以蒉荷天祥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闻益王未立,乃上表劝进,以观文殿学士、侍读召至福,拜右丞相。
寻与宜中等议不合。七月,乃以同都督出江西,遂行,收兵入汀州。
十月,遣参谋赵时赏、谘议赵孟溁将一军取宁都,参赞吴浚将一军取雩都,刘洙、萧明哲、陈子敬皆自。
5.在线古文翻译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令狐楚惊奇他的才能,就让他在自己门下,教授他行文的法则,对待他很好。开成二年,
高锴做贡举的官,令狐楚和高锴很友好,(对商隐)很用力夸奖,于是就选拔为进士。后来又中了拔萃,令狐楚又上奏(他)成为集贤校理。令狐楚离职,王茂元镇守兴元,平素喜爱他的才能,上表(让他)做书记官,以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新授予官位待御史。王茂元是李德裕的集团,(当时)名流学士都嘲笑看不起商隐,认为(他)行为诡秘无情不合世情,都排挤他。
来到京都,许久都不是升职。又依靠桂林总管郑亚府做为判官,后来跟随郑亚贬官到循州,三年才回来。归来求于宰相令狐綯,令狐綯憎恨他忘记自己家的恩典,见利忘义,苟且偷偷的迎合,跟从小人做官,就谢绝不见一点不通融。重阳之日,因为有事到府,留下题说:“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又说:“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
窥。”令狐綯见到后很感叹,于是就补他为太学博士。柳仲郢去到东川做节度使,把他任为判官。商隐很廉洁热让人敬畏,出为广州都督,有人以袖子中藏着金子赠送,商隐曰说:“我本性一点也不能更便,并不是怕人知道。”没过多久,回来拜为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官,客居荥阳,死于那里。
商隐工于诗词,做文章气魄豪迈雄奇好古,辞句难理解写事隐讳。后来跟着令狐楚学习,华丽的对偶长短句,而且繁杂更超过他。每次加修饰点缀,很多时候要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称“獭祭鱼”。而旨义能感动人,人们说他空前绝后。商隐的文词自成一格,后来学学习的人很看重它,叫它“西昆体“。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白话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原文 上李邕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白话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扩展资料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李邕。
7.谁能帮忙翻译一下下面的文言文
任圜,京兆三原人。
为人聪明敏锐,善于言谈辩论,见过他的人都喜欢他的容貌举止,等到听过他论议纵横,都更加惊讶。昭义节度使李嗣昭聘任圜为观察支使。
后梁军筑夹城以围潞州。一年后晋王死去,救助潞州的晋国援军都解散了。
李嗣昭非常危险,问任圜解决的办法。任圜劝他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
不久,庄宗(李存勖)攻破后梁军的夹城,听说了任圜帮李嗣昭策划了守城的计谋,也对他非常敬重。后来,李嗣昭与李存勖产生了矛盾,命任圜居中调解,非常赞赏,于是(任圜)更加出名了。
后来,李嗣昭和庄宗有矛盾,任圜几次奉命往来两人之间,解释误会,李嗣昭能够免除祸事,是因为有了任圜的帮助。李嗣昭追随庄宗,在胡柳坡战胜后梁军,任圜有很大功劳,庄宗慰劳他说:“书生怎么会没用呢?仁者的勇敢,是多么强大啊!” 张文礼杀了王镕,庄宗派遣李嗣昭去讨伐。
李嗣昭战死,任圜代替他指挥军队,号令严肃。接着,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等人闭城坚守,不愿意出来,任圜几次用祸福的道理告诫镇州的居民,镇州人都相信他。
任圜曾率兵到城下,张处球登上城向任圜喊话:“跟皇上的军队对抗了很久,城里的食物都快吃完了,我想投降,但怕承担不了责任。希望您可怜我们,指一条生路。”
任圜告诉他说:“以您的亡父(所犯的罪责),当然难以原谅,但惩罚不及子孙,儿子可以从轻发落。但你对抗了一年,杀伤了我们的大将,现在无法持续,才来投降,以这样来算,就是儿子也难以逃避(处罚)。
但是坐以待毙,难道比不过投降吗?”张处球哭着说:“您说的对!”于是派遣儿子送上投降书,所有人都说任圜的有诚信。后来镇州被攻破,张处球虽然被杀死,但镇州的官员人民因为曾经投降,所以很多人都保住了自己的家人(不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