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文言文出处(铁杵磨成针出自哪里)
1.铁杵磨成针出自哪里
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磨成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称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2.古文铁杵磨针的全文及所有句子,字词的解释
解释 铁杵:铁棍。
铁棍子磨成绣花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1、去:离开;方:正在;欲:想要;还:回去。 2、之:代词,代老婆婆。
代词:代所学过的知识。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示例 那南方中的举人进士,不知费了先生多少掏成,多少指点,~,才成正果。 ★《醒世姻缘》第25回 【近义词】铁杵磨成针、铁杵成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事实代代相传。 媪:年老的妇女。
铁杵:铁棍.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去:离开。
逢:碰上。 方:正在。
氏:姓…的人。 民间俗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课后习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去:出去玩 (2)方 :磨 (3)欲:要把 (4)还:于是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个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这位老人 (2)学而时习之:之后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够成功。
3.铁杵磨针的文言文译文加原文!!!!!!!!!! 搜狗问问
成语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翻译:、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扩展资料:
铁杵磨针(tiě chǔ mó zhēn )是一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义词,可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出自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诗作。后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说作者李碧华原名李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铁杵磨针
4.铁杵磨针的文言文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