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反思的文言文(有关历史反思 论过的文言文五则)
1.有关历史反思、论过的文言文五则
1.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2.论贵粟疏 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3.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4.察今 《吕氏春秋》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5.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6.教战守策 苏轼
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2.犯了错误好好反省的古文格言诗句都有什么 佛法心咒
忏是发露前错,悔是改正不犯。
最高级的无相忏悔一《六祖坛经》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名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惟传此顿法 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 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 虔恭合掌至心求
3.检讨书文言文
自省文吾自求学始,知之甚少时无以为傲,略知一二时能假虎威。
今已求知七八载,乃视天下渊博不过如此,于是行迹放浪姿态倨散,使文绩如逆舟松篙一退千里。久之吾学识将是望尘之辙,无力策及。
吾思之,吾实不知天下渊博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吾惟虚怀若谷勤勉奋学方能稍识文采,藉峰触云,而放浪姿态正是求学之忌。今愚誓言,诚听师导,尽无违规。
吾有之过也悔矣,数次旷课也错矣。决今后也改矣。
吾其错乎?吾决改矣。学者,所以听到收益解惑也。
人非生而无过者,孰能无过?过而不改,其为过也,终不凉也。生乎吾前,其犯错也故多乎吾。
生乎吾后,其犯错也故多乎吾。吾知其错也,绝不犯也。
吾知数次旷课之过也,坏校园之纪也。事故有错必改,无错加冕。
无长无少。过之所存,必悔也。
嗟乎。欲人之无过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之过也非难以,犹且终日而悔也。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远矣。
则有过不悔,错也。吾愿积极悔之。
是故对亦对,错亦错。有错必改,智者。
错而不改,则愚。有过之不改,明知故犯。
或改焉,或否焉。小改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人非无过,有过必改,吾愿不复犯其过也。
愿求谅也。吾为学生,愿奋发而争之光也。
扬长补短,故不犯其过也。一吾犯其过,作检讨书而警之。
4.检讨书文言文
千古圣人,教化为根,学生不知扰乱纪律之害,今痛定思过,悔念师恩,明晰违逆纪律之恶,必当潜心修德,以继往圣绝学。
课堂之纪律,犹如修剪草木枝叶之刀。若草木枝叶不修,必定枝叶无道,肆意舒展,长此以往,他日必定触及祸患。学生触及课堂正律,若今日不改,他日于社会之中,必定目无章法,肆意妄为,祸患临时,恐成本家之不幸。
人皆有过,能更正着,善莫大焉。学生自知自己天性愚鲁,内涵浅薄,今时之过,使学生明心见性,悟得本真,学生不求饶恕,只求无愧本心,违逆课堂之纪律,乃学生之过,理当一力承之。
学生某某某,心力坚决,以奉此检讨。
5.求文言文版反思500字,不要很好过得去就行
罪己书
恩师:
今日吾犯大错,不可不谓糊涂,学生自当以学业为重,而算术又乃学业重中之重,而吾却糊涂如斯,未完成恩师之算术作业,是为不智不孝不义,不智者,实属智商低下难以为之,不孝者,煞费父母望子成龙之苦心,不义者,辜负恩师之殷殷期望。幸得恩师提点,吾方知吾大错铸成,罪无可恕,罪恶滔天,罄竹难书······自此以后,但凡吾有种种不轨行为,恩师只管惩罚便是,吾不敢有二话。吾自当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忘恩师之谆谆教诲,每日三思而后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恩师书,望恩师亲之信之,见谅见谅。
罪人:不肖生······草上
6.反思的古代用语的词
三省吾身。
【出处】《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7.用文言文写一份检讨,不需要太通顺,有检讨的意思就行
噫吁嚱,呜乎哀哉!迟到之难,难于上青天。虽如此,吾亦失时,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吾虽精于算计,奈何世间万物,变化无穷,非吾辈可尽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途中遇多事耽搁,故迟之。
当日,天气炎热,人皆散漫烦躁,吾亦如此,徐徐行至车站,等待多时,方有一车可乘。
至于车中,视车中所置时钟,惟恐失时,故令车夫速行之,其对曰:“欲速则不达!”吾大惊,无言以对。视窗外红绿之灯皆急逝而过,吾心稍安。少顷,至校焉。忽闻一仙乐发于校中,倾耳听之,方知其为上课之铃声。呜呼!吾上无飞天遁地之法,下无飞人刘翔之速,何以至焉?万念俱灰,知吾之命休矣!
观吾所叙之因,似有其道,实则非也,皆吾之过也
若吾可早行一刻,也不至如此,绝无今日之事,吾痛定思痛,深感惭愧,乃立此文为据,必不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