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伯翳文言文翻译(《晋灵公不君》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晋灵公不君》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l 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

    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

    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 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

    ’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

    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

    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

    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

    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

    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

    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

    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

    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给贵族做仆人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

    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

    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

    赵盾自己也逃亡了。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

    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

    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

    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 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

    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l 原文: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

    宦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

    2.文言文翻译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

    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

    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huán,桓)水南岸的殷墟上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

    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驻守边塞,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等到秦军投降之后,诸侯军的官兵很多人就借着胜利的威势,象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随意侮辱。

    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

    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yì,益)进入秦地。”于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3.<聊斋志异>瞳人语翻译

    长安有个名叫方栋的读书人,很有才子的名声,但为人轻佻,不遵守礼节。

    每次在田间小路上遇见游春的少女,就轻薄地跟在后边尾随。 清明的前一天,他偶然走到城外,看见一辆小车,挂着朱红的车帘,围着绣花的车幔,有几名仆从,骑着骏马,缓慢地跟在后边。

    其中有个小丫鬟,骑着一匹小马,容貌美极了。他稍微往前凑凑,偷眼一看,只见车幔洞开,里面坐着一位年轻女子,浓妆打扮,艳丽非常,真是平生没有见过的。

    他眼花缭乱,神魂颠倒,不眨眼地望着,不想离开,一会儿在车前,一会儿在车后,跟了好几里路。忽听那女子招呼丫鬟到跟前说:“给我放下车帘。

    哪来这么个疯狂小子,一次又一次地偷看!”丫鬟给她放下车帘,生气地等着方栋说:“这是芙蓉城七公子的新媳妇回娘家,可不是乡下女子,随便让秀才偷看的!”说完,从车道沟里捧起一把土,扬了方栋一脸。 方栋迷了眼睛,睁不开来。

    连忙擦拭,再睁眼一看,车马已经无影无踪了。他又惊又疑地回到家里,觉得眼睛总也不舒服。

    请人扒开眼皮一看,原来眼球上长了一层小翳,过了一夜,越发严重了,眼泪簌簌地往下流,止也止不住,翳越长越大,几天功夫就厚得像铜钱,右眼球上起了一个旋螺,怎么医治也不见效。他懊恼悔恨,愁闷得要死,很想补救自己的过错。

    听说《光明经》能够解救灾难,就拿了一卷,请人教他诵读。开始的时候仍然很烦躁,时间长了,也就逐渐安定了。

    一天到晚无事可做,只是盘腿打坐,捻着佛珠念经。坚持了一年,什么念头都没有了。

    忽然左眼里有苍蝇似的声音,说:“黑漆似的,难受死了!”右眼里应声说:“可以一同去玩一会儿,出出这口闷气。”渐渐觉得两个鼻孔之中,蠕动得痒酥酥的,好像有东西爬出,离开鼻孔就走了。

    过了好长时间才返回来,仍从鼻孔钻进眼眶里。他们又说话了:“好长时间不看园亭,珍珠兰就干枯死了!” 方栋一向喜爱芳香的兰花,在园亭里栽种了很多,日常亲自浇灌,自从失明以后,长时间无心过问。

    忽然听到瞳仁的议论,就问妻子:“怎么让兰花枯死了?”妻子问他怎么知道的,他把听来的情况说了一遍。妻子跑去一看,兰花果然枯萎了。

    感到很惊奇。她悄悄地藏在屋里等候着,看见有两个小人从丈夫的鼻孔里爬出来,还没有豆粒大,转来转去,竟然跑出房门。

    越走越远,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过了一会儿,两个小人互相挎着胳膊跑回来,飞上丈夫的脸颊,好像投穴的蜜蜂和蚂蚁,钻进了鼻孔。

    连续两三天,都是这个样子。 方栋又听左眼里说:“坠道弯弯曲曲的,进出很不方便,不如自己开个门。”

    右眼里应声说:“我的墙壁太厚,开门很不容易。”左眼里说:“我开辟一下试试,劈开以后,和你住到一起。”

    方栋就觉得左眼眶里隐约好像有个东西在抓挠着,撕裂着。不一会儿,睁开眼睛一看,竟然看见了桌子和其他的东西。

    他高兴地告诉妻子。妻子一看,在脂膜上裂开一个小窟窿,露出了亮晶晶的黑眼珠儿,象刚刚劈裂的花椒粒。

    过了一夜,翳全部消失了。仔细一看,居然是两个瞳仁,而右眼的旋螺,还是老样子,这才知道两个瞳仁在一个眼眶里合居了。

    方栋虽然瞎了一只眼睛,但是比起从前有两个眼睛的时候,看得更清楚。从此以后,更加检点约束自己,乡亲们都赞扬他的好品德。

    异史氏说:“乡下有个老书生,和两个朋友一同走在路上,远远望见一个少妇骑着驴子,走在他们前面,就用戏谑的口气吟了一句:‘前面有美人啊!’又看着两个朋友说,‘快跑,追上她!’互相调笑着往前奔跑。不一会儿就追上了,原来是他儿子媳妇。

    于是羞愧难当,垂头丧气,默默地不再说话了。两个朋友假装不知道,还评头品足,说的很下流。

    老书生忸怩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是我大儿子媳妇。’两个朋友暗笑着也就罢了。

    轻薄的人,常常自己侮辱自己,实在是可笑。至于迷了眼睛,双目失明,更是鬼神的无情报复了。

    芙蓉城的主人,不知是位什么神仙,难道是菩萨现身吗?但是眼睛里的小瞳仁,硬是劈开一个小门,鬼神虽然凶恶,又何尝不许人们改过自新呢。”。

    4.孙叔敖杀两头蛇的翻译(文言文启蒙读本)

    孙叔敖杀两头蛇

    孙叔敖为婴儿是,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 国家发展得好有他的功劳,楚国人称赞道。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一边哭一边回家。母亲问他原因。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别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母亲说:“你积了阴德,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