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写信称谓(古代信的称呼)

    1.古代信的称呼

    古代对“信”的称呼有:函牍、信札、尺书、尺素、书翰、文牍、尺牍、尺简、书函、书柬、书简、书札、书牍、翰札、简牍、信件、竹简、手札、函件。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

    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不在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有些甚至没有对象,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

    文言文写信称谓,用文言文给老师写信,用文言文写信给朋友

    2.古代对“信”有哪些称呼

    古代对“信”的称呼有:

    函牍、信札、尺书、尺素、书翰、文牍、尺牍、尺简、书函、书柬、书简、书札、书牍、翰札、简牍、信件、竹简、手札、函件。

    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扩展资料:

    古代的通信有三种方式:“传”指车递,“邮”是步递,“驿”是马递。车传成本高效率低,逐渐废除。短距离的靠步行递送,长距离靠马递。驿站为中转站,即为传递军情官员途中食宿、换马之所。

    周朝开始在大道上每三十里设一驿站。唐朝有1600多个驿站,从业人员超20000,因为已有大运河,是水陆兼能传递,通讯业有极大发展。官方为传公文书信设立“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人居间,相去二里半”(《汉旧仪》),刘邦开始担任的泗水亭亭长(沛县邮局局长)。

    嘉峪关的魏晋墓中有壁画,画有一个骑快马的人,手举简牍文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邮递员”。古代邮递员叫“驿使”,为了醒目,红色是邮驿、驿使的标志性颜色且一直沿用到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使用绿色。

    古代还专门训练狗来当邮差的。唐代诗人李贺曾有“犬书曾去洛”之句。不过这个并不像驿站一样普及。有些地区设置了许多“狗驿”,养着许多“邮犬”。前面说的都是传递书信,再来看看传递物品。

    安禄山起兵的紧急军情,六天后传到三千里外正在骊山看霓裳羽衣舞的唐玄宗耳朵里的。换成现在三千里的两地寄平信,真实收信时间也差不多。由此来看,古代的官方快递还是蛮快的,只是这种紧缺资源成本较高,只能由少数人占有。

    普通人的传信方式老百姓大多不识字,很少使用传信,一般就是托人捎口信。同时交通业不发达,一般百姓活动范围小,捎信的任务落到流动人群身上,比如出外经商的人和镖局。但托人传信属于私人行为,并非商业行为。

    明朝出现了“民信局”,民间也才有了专门传递信件的通信机构。民信局属于私人经营的商业机构,可以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款兑款。至清代晚期,民信局遍布全国达数千家,就连海外地区的华侨聚居也能与大陆亲友互通信物。

    古代文人好写书信,创造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等关于通信的美好故事,还想象出了青鸟、鸿雁等“通信员”,让情感能够穿越千山万水。辛弃疾与陈亮是喜欢互相写信和诗词以表诚心的。陈亮离开辛家后,辛觉得失落,快马追朋友,结果两人走得不是一条道。

    辛弃疾提笔为陈亮写了一首词。陈亮路上也想念辛弃疾,到家正好收到了辛寄来的词,可想而知心情有多么激动。喜欢古人那种生活,那种意境和情怀。在平常日子里,“车,马,邮件都慢”。要是遇到战事,那更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收件人的迫切心情可想而知!

    参考资料来源: 搜狗百科-函牍

    文言文,称谓,写信

    3.古文写信格式和用词

    古文书信书写格式:提称语、启辞、正文、结语、祝辞、署名、附候语及补述语 一、提称语 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二、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三、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四、结语 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五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之类。 其中,“即颂”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六署名 笺文结尾,要写上发信人的名字和写信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自称,名字之下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

    七、附候语及补述语 附候语是附带问候的辞令。附后语通常有两种情况:1、写信人附带问候受信人身边的亲友 例如:①令尊前乞代请安(附带问候受信人的父母)②令兄处乞代候(附带问候受信人的兄长)2、写信人代自己身边亲友问候受信人 例如:①广平及海婴随叩(附带代妻儿行礼问候)②家父嘱笔问候(附带代父亲问候) 附候语的写作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称谓的恰当,二是另行写起,三是力求简练。

    补述语,即信写毕之后又要补充说明的话语。补述语一般用“又及:”、“又启:”加以提示。

    补述语不宜过长。用词: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自述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欣闻。

    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文言文写信称谓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