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矣文言文解释(文言文:关于‘安’字的所有文言文的解释)
1.文言文:关于 ‘安’ 字的所有文言文的解释
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安,与结盟好。”
⑤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安。”
⑥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⑦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⑧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安在?”
2.“安”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1. 怎么,哪里。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⑤安能复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难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2. 安全,安定。
例: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3. 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5. 哪里,什么。
例:
①君谓计将安出?
②欲安所归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6. 安抚。
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7. 平静。
例:
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②恬然自安。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3.文言文:关于 ‘安’ 字的所有文言文的解释
ān①<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
《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②<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③<动>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④<动>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⑤<形>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
⑥<动>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⑦<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安厝】1.安葬.《三国志?蜀书?先主甘皇后传》:“园陵将成,~有期。”
2.停灵待葬或浅埋以符改葬.《红楼梦》:“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毕,亲友散去。”【安堵】安居;不受骚扰.《三圉志?魏书?钟会传》:“百姓士民,~旧业。”
也作“案堵”“按堵”。.。
4.文言文中的矣的意思都有什么
文言文中的矣的意思有5种解释,具体如下:
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来久~。悔之晚~。
2.表示感叹:大~哉。
3.表示坚决、肯定。
4.确实 。如:吾老矣。
5.表示完成时态。
矣拼音:yǐ注音:一ˇ
部首:矢部,部外笔画:2画,总笔画:7画,五笔:CTDU,仓颉:IOK,郑码:ZSMA
四角:23804,结构:上下,电码:4248,区位:5051,统一码:77E3
笔顺:フ丶ノ一一ノ丶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某矣[mǒu yǐ]
自称之词。犹某也,我。矣,语气词,无义。
2.惫矣[bèi yǐ]
疲惫,极度困乏。
3.已矣[yǐ yǐ]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4.足矣[zú yǐ]
充分,够量。
5.笑矣乎[xiào yǐ hū]
笑菌的别名。
5.文言文矣是什么意思
矣yǐ语气助词。
1、形声字。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从矢以声。“以”也可以理解为象矢飞逝的声音,是完成的语气。本义:语气词,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可译为“了”。
2、表示完成时态。
骨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3、表示坚决、肯定。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系辞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4、确实。
吾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
5、表示感叹。
怨毒之于人甚矣哉!——《史记·伍子胥列传》
子适卫,冉由仆。子曰:“庶矣哉!”——《论语·子路》
奕之时义大矣哉!——沈约《棋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