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原字士元文言文翻译(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跪谢~~)
1.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跪谢~~
田稷子,战国时齐国的相国。一次,他收受了下属官吏贿赂的黄金百镒,并用这些黄金来孝敬自己的母亲。田母非常诧异,于是责问田稷子说:“你虽然为相已经3年了,但你的俸禄大概还没有这么多吧?这些金子难道是德行纯洁的正人君子应该得到的吗?我怎么能收留下这些金子呢?”田稷子跪着向母亲解释说:“这些金子确实是下属送给我的。”田母严肃的训斥田稷子说:“我听说士大夫要修身洁行,不能随便收受人家的东西,一定要注意做到洁身自好、言行一致、忠诚守信、办事公正,眼下你却不是这样,远离了做臣下的要求。像这些不是从正道上来的财物,我是不会享用的。你这样做就是不肖之子,不是我的儿子。你快起来吧!”田稷子感到非常羞愧,急忙拿着这百镒黄金退了出来。他先将那些受贿的黄金退还属吏,然后背着草席去向齐宣王请罪。齐宣王明白了此事缘由,很钦佩田稷子母亲的高尚情操和义举,于是赠以公金,并赦免了田稷子的罪,恢复了他的相职。
这则成语故事歌颂了田稷母亲教育儿子拒收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典故出自汉代刘向著的《烈女传·齐田稷母》:“田稷子相齐,受下吏之货金百镒,以遗其母。其母曰:‘子为相三年矣,禄未尝多若此也,岂修士大夫之费哉。安所得此’对曰:‘诚受之余下。’其母曰:‘吾闻士修身洁行,不为苟得……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田稷子惭而出,返其金。”
2.古文翻译
庞安常针
原文:朱新仲.祖居桐城.时亲识间一妇人妊娠将产.七日而子不下.药饵符水.无所不用.待死而已.名医李几道.偶在朱公舍.朱邀视之.李曰、此百药无可施.惟有针法.然吾艺未至此.不敢措手也.遂还.而几道之师庞安常.适过门.遂同谒朱.朱告之故.曰、其家不敢屈先生.然人命至重.能不惜一行救之否.安常许诺.相与同往.才见孕者.即连呼曰.不死.令家人以汤温其腰腹间.安常以手上下拊摩之.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母子皆无恙.其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而不知其所以然.安常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胃.不复能脱.故虽投药而无益.适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儿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令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至此。
译文:朱新仲,祖居桐城,当时他的亲戚或者是朋友中有一家的女人怀孕了要生小孩,七天了都没生下来,医生开的汤药、巫师给的符水,什么都用过了,都不管用,也就在家等死了。名医李几道,正好在朱新仲家,朱新仲便邀他去看看。李几道看了说:“这种情况什么药都不管用,只有针法能治,可是我的技艺还没达到那种程度,不敢下手。”就回去了。这时李几道的老师庞安常正好到他家,于是师徒二人一同来到朱家。朱新仲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说:“他家不敢屈尊先生请您去,可是人命要紧啊,您能不能不惜一行去救救她吗?”庞安常答应了,他们就一同去了,刚见到孕妇,庞安常就连声说:“死不了。”他让家人用热水热敷孕妇的腰腹,庞安常用手上下按揉了一番,这里孕妇觉得肠胃微微作痛,呻吟之间生出了一个男孩,母子平安。那家人惊喜异常,连连拜谢,对庞安常敬之如神,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庞安常说:“胎儿已经娩出了胎胞,可一只手却误抓着了母亲的肠胃,再也放不开,所以吃药是没用的。刚才我隔着肚子按揉胎儿手的部位,又用针扎他的虎口,胎儿一痛就放手了,所以就生下来了,我也没什么特殊的技艺。”他让人把小孩抱来看,果然虎口部位针扎的痕迹还在呢。他的医术居然精妙到这种程度。
3.《张思明,字士瞻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题。
张思明,字士瞻。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
至元十九年,由侍仪司舍人辟御史台掾,又辟尚书省掾。左丞相阿合马既死,世祖追咎其奸欺,命尚书簿问遗孽。
一日,召右丞何荣祖、左丞马绍,尽输其赃以入,思明抱牍从,日已昏,命读之,自昏达曙,帝听忘疲,曰:“读人吐音,大似侍仪舍人。 ”右丞对曰:“正由舍人选为掾。”
帝奇之,曰:“斯人可用。”明日,擢为大都路治中。
思明以超迁逾等,固辞,乃改湖广行省都事。元贞元年,召为中书省检校,六曹无滞案,迁户部主事。
延祐元年,进参议中书省事;三年,拜中书参知政事。仁宗即位,浮屠妙总统有宠,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
帝大怒,召见切责之,对曰:“选法,天下公器。径路一开,来者杂沓。
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曰:“卿可姑与之,后勿为例。”
乃为万亿库提举,不与散官。久之,近臣疾其挂法峭直,日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
帝问左右曰:“张士瞻居工部,得无怏怏乎?”对曰:“勤政如初。”帝嘉叹之,命授宣政院副使。
五年,除西京宣慰使。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挺为变,思明威惠并行,边境乃安。
因疏和林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会左丞相哈散辞职,帝不允,其请益坚,帝诘之曰:“何为而辞?”对曰:“臣自揆才薄,恐误陛下国事,若必欲任臣,愿荐一人为助。
”帝问:“为谁?朕能从汝。”哈散再拜谢曰:“巨愿得张思明。”
即日拜思明中书参知政事。比召至,车驾幸上都,见于道,慰勉之曰:“卿向不负朕注委,故朕用哈散言,复起汝。”
未几,升左丞。思明平生不治产,不畜财,收书三万七千余卷;尤明于律,与谢仲和、曹鼎新同称“三绝”,重纪至元三年卒,年七十八。
(选自《元史·张思明》,有删改)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侍仪司舍人辟御史台掾 辟:征召。B.帝大怒,召见切责之 切:急切。
C.张士瞻居工部,得无怏怏乎 怏怏:不高兴。D.臣自揆才薄,恐误陛下国事 揆:揣度,估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径路一开,来者杂沓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B.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C.帝劳以端砚上尊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D.尤明于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张思明“勤政”和“不阿”的一组是①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 ②思明抱牍从,日已昏,命读之,自昏达曙③思明以超迁逾等,固辞 ④召为中书省检校,六曹无滞案,迁户部主事⑤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 ⑥思明平生不治产,不畜财,收书三万七千余卷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④⑥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
(4分)(2)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日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4分)(3)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挺为变,思明威惠并行,边境乃安。
(4分)。
4.翻译文言文 急
(地势)高低错落,很匀称,(房屋)门窗交映,很明亮。正好(适合)(种植)高大的松树,修长的竹林,历久的梅花,(摆放)片状的怪石。怪石岭巆(ling ying)嶙峋,林木深邃幽美,河水流淌远去,一座小桥连接两岸。层峦叠翠中,一条小路通向一座由稀疏篱笆环绕的古庙。披蓑戴笠的老翁在这里悠闲的垂钓,文人骚客在这里骑着小毛驴寻找灵感。喝点小酒,随意攀谈或是登上高楼大声呼喊。(江中)船头的茶灶飘起青烟,酒席上的美女把盏敬酒。老和尚(们)对坐论道,风雅之士评古论今。穿着羽毛做的裘(类似道服)在园林中漫步,换上貂皮大衣,爬山涉水。(能有)这样的景色、作为,又何必要去千尺高的峨眉山呢?
其实这段文字应该是在描写一个园林,具体的景物不是很多,主要是想突出那种宜静宜动的感觉,就像国画不写形,而写意一样,翻译出来不仅意思很难通顺,而且那种感觉也没有了
5.[急]古文翻译高手进
一楼,原文不一样的啦,不要直接复制就了事。不一样的部分是: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翻译: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供,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未能如愿。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承受州时,在当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
考进士,名列第一,选拔到甲科,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开始与尹洙交游,做古文,议论朝政,互为师友。与梅尧臣交游,做诗歌互相唱和,于是凭借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为参论政事被贬,修为他在朝上辩护,司谏高若讷坚持认为范仲淹要被贬。修写信给他,说他不知道羞耻。若讷上呈了这封信,修连带被贬做夷陵令。后来范仲淹出使陕西,举荐修做书记。修笑着推辞说:“以前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同被贬,但不可以一同升迁。”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儿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