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心亭小记文言文(湖心亭小记文言文翻译)

    1.湖心亭小记文言文翻译

    湖心亭小记

    【原文】

    (一)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罏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

    张京元

    湖心亭雄丽空阔。时晚照在山,倒射水面,新月挂东,所不满者半规,金盘玉饼,与夕阳彩翠重轮交网,不觉狂叫欲绝。恨亭中四字匾、隔句对联,填楣盈栋,安得借咸阳一炬,了此业障。

    【译文】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二)

    湖心亭雄壮美丽空阔,时正是夕阳照在山上,倒影在水面,刚刚从东边升起的弯月,像金盘玉饼,与夕阳彩霞交互辉映,此景太美,不禁让让人欢呼叫绝。可惜的是亭中的四字匾和对联,填满了门楣梁栋,怎么才能够借烧咸阳的那一把大火,了却了这些障碍呢。

    1.简洁概括---湖心亭观雪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形容堤,亭,舟,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白描的手法,用数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简练的描绘出湖心亭的清幽寂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3.结尾的“相公”是指谁?“痴似相公者”是指谁?船夫为什么这样说?

    指作者本人,即湖中人。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

    2.《湖心亭小记》

    张岱写的

    夜航船 张岱著; 冉云飞校点.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4月

    夜航船 张岱著; 巴蜀书社

    西湖梦寻 张岱撰; 孙家遂校注.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3月

    陶庵梦忆 张岱著. 西湖书社, 1982年3月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张岱撰.夏咸淳、程维荣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小品丛刊),2001-05-01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张岱撰.马兴荣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笔记丛书),1982年11月

    张岱诗文集 张岱著; 夏咸淳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q?w=%ba%fe%d0%c4%cd%a4%d0%a1%bc%c7%20%d5%c5%e1%b7%20%d2%eb%ce%c4%20&sc=adr&ch=th.u&gid=jtH-

    湖心亭,文言文,小记

    3.湖心亭小记 张岱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4.求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几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上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几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姓氏,得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了船,船夫嘟嚷到:“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5.湖心亭小记 张岱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6.文言文全解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 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2、俱:都。

    3、绝:消失。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

    6、拏:通“桡”,撑(船)。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

    更,还。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

    一说,高兴地,兴奋地。18、大白:大酒杯。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

    在此地客居。20、及:等到。

    21、舟子:船夫。22、喃喃:低声嘟哝。

    23、莫:不要。24、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25、更:还。26、痴似:痴于,痴过。

    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文言现象词类活用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1. 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一词多义是:1.是日更定:这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白:1.上下一白:白色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大:1.见余大喜:非常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通假字挐:通“桡”,撑(船)、划。

    7.湖心亭看雪 的文言知识归纳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矣,余挐④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⑩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⑩①。及下船,舟子⑩②喃喃⑩③曰:“莫说相公⑩④痴,更⑩⑤有痴⑩⑥似相公者。”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③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的大约2小时。

    ④挐:通“桡”,撑(船),划(船)。一作“拏”。

    ⑤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⑥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⑦一白:全白。

    ⑧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⑨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⑩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小白玉酒杯。

    ⑩①客此:在此地客居。

    ⑩②舟子:船夫。

    ⑩③喃:象声词。

    ⑩④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⑩⑤更:还。

    ⑩⑥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晚上八点左右)后,我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撑着船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有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点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里,有两个人铺好了毛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烧酒,酒炉里的水烧得滚沸(烧酒时,应用炉子灌些水再把酒壶放在里面用火煮)。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下船的时候,船夫小声说到:“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这雪景,还有像您一样对这雪景痴情的人呢!”

    湖心亭小记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