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诸往而知来者文言文翻译(“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什么意思?)
1.“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什么意思?
“告诸往而知来者”的意思是:告诉你以前的事,你却知道未来。这里指的是你(子贡)能从我(孔子)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孔子)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意为告诉你以前的事,你却知道未来。
2.论语第三章翻译
发愤进取
阅读提示
这几章谈一个人成功、成材的必备条件。要想成功或者成材,自身的强烈愿望,强健的体魄,发愤努力,历经磨炼,坚持不懈,缺一不可。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十五)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八)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十七)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十)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十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十九)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十九)
得“道”的四要素
孔子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他的“道”,他把“道”看作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并为之而不懈地努力。今天再来读孔子的这些话,我们仍能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
孔子所说的“道”,我们可以解读为成功、成材,或是目标、理想。一个人要想成功、成材,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安贫乐道。一个人要是做到贫穷却不谄媚、富裕却不骄傲,该可以了吧?可孔子却说,这还远远不够。孔子认为最好能做到贫穷而乐观,富裕而好礼,这样才是高境界。身处贫困之境,而忘记这种困难处境,保持对自己的理想的热烈追求,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他自己也正是这么实践的。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国君的采纳,他不气馁、不怕苦,仍坚持去四处奔波宣传。这是因为孔子对他的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他乐他的“道”。
切磋琢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古成功者,必然都经历一番磨炼。正如子贡所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再好的玉石,也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美玉;禀赋再好的人,也需经过后天的磨炼才能成材。当子贡悟出这一点时,孔子显得十分兴奋,并认为子贡是可造之材。可是孔子有时也会失望,那就是当他面对“朽木”宰予的时候。不过,是朽木还是栋梁,关键还在于自己。如果能历经磨炼,并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向自己的目标、理想迈进。
发愤努力。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发愤努力,而且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宰予这样的人就不行,不知刻苦学习,白天睡懒觉,浪费了大好时光。冉求这样的人也不行,喜欢找借口,逃避学习之苦。孔子是很不喜欢这两种人的,并给予了毫无情面的直接的批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些人在孔子看来,犹如朽木,好似粪土。而孔子最引以为豪的是自己能做到“发愤忘食”,同时,他还强调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否则就会功亏一篑。是成是败,全在于自己能否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能否做到脚踏实地。一筐土一筐土地累积不止,最终定会堆出一座大山的。
齐贤自省。古往今来,成贤成圣者,必然能做到这两点:向贤者学习和深刻反省。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从思想深处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贤者就是一种榜样,一个目标。他高高地矗立在那儿,你必须去追求,去接近。只有这样,你才能最终也成为一个“贤者”。不贤者就是一面镜子,是用来给你经常照的,是让你从其身上发现缺点与不足的,是让你不断警醒的。对照着两条标准,不断学习,时时反省,定能逐步提高,最终获得成功。
如果能做到这四点,也许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3.告诸往而知来者文言文答案 搜狗问问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这样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4.告诸往而知来者的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意为告诉你以前的事,你却知道未来。
5.论语学而第一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节奏划分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能做到贫不谄,富不骄,怎样?”孔子说:“能做到这样也不错.但是如果能做到贫而乐,富而礼,则更加好.”子贡说:“诗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你呀,已经可以和我谈诗了,因为你已经能举一反三了.”
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6.“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什么意思
1.“告诸往而知来者”的意思是:告诉你以前的事,你却知道未来。
这里指的是你(子贡)能从我(孔子)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孔子)还没有说到的意思。2.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3.注释:(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意为告诉你以前的事,你却知道未来。